从事奶制品生产行业后,阿迪力·阿拜都拉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奶酪先生”,还把QQ、微信的注册名都改成了它。这位维吾尔族海归立志要生产最好的奶油、奶酪,还要把自己的公司做到“新疆最大,全国前几名”。
从乌兹别克斯坦到土耳其,从欧洲到美国,被朋友称呼为“安迪”的阿拜都拉曾独自游历多个国家。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多年来入乡随俗的异国生活重塑了他做事的方式和眼光,更重要的是锤炼了他的生存本领,“即使把我扔到撒哈拉沙漠,我也能活下来”。
“我想攀到学术界的顶峰”
在事业有成、人生最志得意满的不惑之年决定转行从事奶制品行业,对半生行走在路上的安迪而言,不过是个偶然。
2008年8月,刚为母亲办完丧事的安迪经人介绍,帮一位到新疆做酸奶的土耳其小伙子解决语言问题。这件事瞬间“唤醒”了他开牧场、做奶制品的儿时梦想:“他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
当年9月,说干就干的安迪直奔土耳其“取经”,花了近半年时间研究生产奶制品的设备和制作工艺。如今,他的尤贝奶制品公司生产规模已达每天70~100吨。
说起自己心爱的奶制品生意,安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
“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尤贝的生产、销售模式。普通酸奶运输费用很高,保质期又非常短,在新疆以外的地区没什么价格优势和竞争力。”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以奶酪为主的固态奶制品却保质期长、附加值高、承担运费能力高。天山北坡北纬40度的奶源好,我们尤贝的产品可以卖到全世界。”
安迪相信,凭借纯天然的好产品、可与国外高端产品媲美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和“随叫随到”的便利优势,他可以做出“全国最好的奶油、奶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给自己取了个“奶酪先生”的绰号,把QQ、微信的注册名都改成了它。他立志要“在法律框架内做良心产品”,把自己的生意做到“新疆最大,全国前几名”。
相信“行行出状元”的安迪可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野心。早在1985年从新疆高中毕业时,这个从小梦想“走出新疆”的男孩就坚定了“非清华不去”的决心。
“当时坚持一定要考上理工科的最高学府,无论考几年都一定要考上清华。”一次就考上清华的他向《青年参考》记者回忆道,“我想攀到学术界的顶峰,从珠穆朗玛峰峰顶向下看。”
一开始,凭一股“倔劲儿”走进清华的安迪想当工程师,把最好的技术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把最好的机器带回家乡。一两年后,他的想法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他发现“世界很大”,走出去接触社会别有一番滋味。
就这样,安迪开始勤工俭学,“折腾”着开复印店、录音机维修部,曾经一个月就赚了上万元。对他而言,这是为了赚钱,但也“不是单纯为了钱,希望给同学提供方便,创造价值”。
1990年大学毕业后,安迪在中关村一家电子科技公司供职,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环行北京,“十分拉风”。就在这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没想到一走就是十几年”
年轻时颇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气势的安迪没想太多。1992年,背着两个大包,揣着300美元的“家当”,一路从北京骑行回到新疆的他,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旅途。
“那时候只是想去看看母亲的祖先生活的地方,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越走越远,一走就是十几年。”安迪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最初催他上路的动力,无非是“一种渴望”。
他对读商学院很有兴趣,但学费太贵。“没有奖学金的话,出去根本不可能。”他回忆道,“当时出国很难,父母没有多少钱,我在中关村上班的工资也就每月一百多元,想出国读书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挣到钱,到更远的地方看看,凭借上学时积攒的“生意经”,安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将新疆游客的东西转卖给当地小商贩,不到半年,300美元变成了3000美元,“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可观的数字了”。
在乌兹别克斯坦生活半年后,安迪在亲戚的鼓励下来到了土耳其。此时,当初以为“外国一定比国内强”的他已经习惯了“比中国还要贫穷”的中亚,却还是在第一时间就被生机勃勃的地中海文化吸引了。
“土耳其市场活跃,人也非常热情,我很喜欢这里。但旅游签证只有15天,到期必须离开,我不甘心。”安迪告诉《青年参考》,他拿着100美元的存款证明来到土耳其的外事部门,很顺利地拿到了4个月的签证。就这样,他度过了在土耳其的第一个坎儿。
和乌兹别克斯坦不同的是,土耳其物价不菲,吃住两天就得花100美元,安迪的积蓄很快就见了底。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在伊斯坦布尔学英语的女性朋友带他去一家餐厅,他意外地发现老板是台湾人,便提出在这里打工。老板知道安迪是清华的高材生后,坚决不让他在餐厅打工,立刻把他介绍给了正大集团的总裁。
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小伙子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让总裁“一听就亲切”。很快,清华毕业这张镀金的“名片”就让他得到了总裁助理的工作。
从“赶鸭子上架,什么都不懂”,到把一份详细的计划放到老板的办公桌上,安迪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他在第一个月夜以继日地转了5个工厂,发现很多问题,学到很多东西;第二个月开始跟着50多岁的美国专家“偷师”,直到对方不愿再带他这个“人精”。
很快,这个不到26岁的“小毛孩”成了管理一方事务的总经理,收入也水涨船高,从几百美元增加到了3000美元,而且是“老板主动在一年内给我加了5次薪”。
有了经济基础后,安迪走马观花地到欧洲各国“溜达”了一圈,发现那里文化很丰富但“有些死气沉沉”,他更喜欢土耳其的生机盎然。然而,工作3年多后,在土耳其“待够了”的安迪再次萌生出那个沉在心底已久的念头:去美国读商学院,去看看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什么样。
为尽孝决定回国
向老板申请辞职后,拿着相当于3个月工资的补偿金,安迪被纽约一所大学录取。尽管准备好了录取通知书、资产证明和所有资料,他还是被拒签了。
于是,这个闲不下来的年轻人进入土耳其一家食品包装机械公司,负责选购生产线、设备等。3个月后,他找了一两个工程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那时是1997年,欧美动辄超过十万美元的大机械并不适合当地的中小企业,安迪公司生产的半自动化小型设备销路很好。
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后,安迪听说土耳其政府将在1999年1月1日出台生鸡必须包装的法律,于是发明了整鸡包装的机器,准备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投放200台,售价超过150万美元。没想到,土政府临时取消了这条法规。
“没有信心继续做”的安迪再次决心去美国,这次,他通过在美国的朋友申请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期一年的研修班。拿着学校发来的邀请函,安迪又开始“探索一段新的人生”。
和以往一样,安迪用“真正入乡随俗”的方式渗透进当地人的生活,用两个月转遍了旧金山。在他上的研修班里,同学大多是40岁左右的在职人士,上课时间也多在晚上,他就利用白天做各种兼职,“在不同环境中锻炼”。
在国外工作学习期间,安迪的父亲去世了,没能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安迪十分伤心。2002年3月,已联系好工作、决定留在美国的他回国探望年迈的母亲。此后,这个自上大学起就离开家的游子决定陪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
“老天给了路,走不走是你自己的事”
对安迪来说,出门在外的这些年能“一路绿灯”地走过,天赋、勤奋、运气,一个都不能少。但从做奶制品生意开始,一直对他青睐有加的幸运女神,似乎悄悄躲了起来。
2006年1月从土耳其“取经”回国后,安迪得了胃病,在病床上度过了一年多。2007年,他在乌鲁木齐郊区租了一间农家小屋,开始用小型设备做酸奶,因地方特色十足颇受欢迎。
当年9月,他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正式成立尤贝。就在这时,乌鲁木齐以东的县级市阜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欢迎他落户、建厂、投资。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同一天,尤贝第一个厂房动工了,安迪也开始着手申请生产许可证。
然而,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光,中国乳品行业发生极大波动,监管部门开始严格控制市场,生产许可证几乎停办。2010年11月,当地政府进行大型整顿,重新审核所有乳品企业。
2011年,等待许久的安迪终于收到了通过审核的通知。“尤贝奶制品正式在地球上落户了。”直到今天,回想起这段日子,安迪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时,距离他最初筹划此事已过去了整整4年。
幸运的是,多年游历异国的经历赋予了安迪超乎寻常的生存本领,“即使把我扔到撒哈拉沙漠,我也能活下来”,也让他在面对挫折时更加从容淡定。
投入生产后,安迪开始带着样品去推销,销售量每个月翻3倍。2012年引进并调整口味的土耳其“国饮”(一种酸奶)非常受欢迎,生产、销售“呈爆炸式增长”。如今,尤贝的新品高端酸奶和手撕奶酪酝酿着尽快上市。
安迪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因为这两年忙着厂房扩建,尤贝“还没有浮出水面”,但市场的认可度很高。这个“不断挖掘自己天赋”的新疆人仍然坚信自己会成为中国的“奶酪先生”。“老天给了路,走不走是你自己的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