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悉尼交响乐团:

做中澳文化大使,让年轻人爱上交响乐

本报记者 殷楠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21日   21 版)
悉尼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罗伯森(右前)向“先锋”会员介绍即将彩排的交响乐概况。本报记者 ;殷楠摄

    首席指挥罗伯森率领悉尼交响乐团进行演出。▋供图 悉尼交响乐团

    几乎每位到澳大利亚旅行的人都要前往悉尼,在船帆造型的悉尼歌剧院前留影。你也许不知道,常驻这座澳大利亚地标建筑的悉尼交响乐团同样享誉世界。

    作为“南半球最出色的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早在2009年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国内众多音乐机构展开入合作。10月26日,乐团将率领90位音乐家第四次赴中国进行大型演出,再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为中国观众带来交响盛宴。

    在乐团启程的前两周,《青年参考》记者受邀前往悉尼,深入了解这个有83年历史,仍年轻且充满活力的交响乐团。


    曾为习主席访澳宴会演奏

    10月15日上午,在悉尼歌剧院可容纳两千多人的音乐厅内,悉尼交响乐团正在紧张排练为中国演出准备的所有曲目。乐团首席指挥、美国指挥家大卫·罗伯森不时停下来,调整乐手的演奏方式。虽然前一晚刚刚完成一场演出,但所有人精神不减,一丝不苟。《青年参考》记者从乐团方了解到,此次中国之行的筹备工作,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10月26日晚,悉尼交响乐团将与美国钢琴家彼得·塞尔金合作,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这3部经典作品。此前,他们已3次举团来华,此外还在中国举办过小型音乐演出等交流活动。

    “我们一直很重视与中国建立更深入的关系。”接受《青年参考》专访时,悉尼交响乐团总经理罗里·杰佛斯表示,除了举办音乐会,让中国观众了解澳大利亚音乐和西方交响乐文化,他们还和北京国家大剧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达成了合作意向,邀请中国的年轻音乐人赴澳交流,同时举办各种音乐研讨会。

    杰佛斯将悉尼交响乐团形容为澳中交往的重要“文化大使”。2012年,时值两国建交40周年,乐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被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视为主要的文化庆祝活动;2014年年底习近平主席访澳,“悉尼交响乐团应邀在庆祝宴会上演奏,我有幸见到了习主席,他将音乐形容为让中澳人民走到一起的金色桥梁。我在那里,恰恰是因为我们理解文化在两国关系之间的桥梁作用。”杰佛斯不无自豪地说。

    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合作,这位乐团领导者深谙中国人的交往之道。“在中国,外交、经贸等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文化元素。”他开玩笑地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刚来中国时我犯了个错误,以为可以像在澳大利亚一样,上来就直接和对方谈生意。其实在中国,建立深层关系十分重要——一起吃吃饭,聊聊家常,相互信任了,才能进一步合作,所以我们花了大量时间、金钱去和中国的音乐组织与机构建立这种关系。”

    杰佛斯表示,未来几年,悉尼交响乐团和中国的合作将越来越多,也会愈发深入。

    会员活动:观众与乐团亲密接触

    常驻悉尼歌剧院的悉尼交响乐团号称“南半球最出色的交响乐团”,其演奏水平毋庸置疑。该乐团创建于1932年,前身为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器乐合奏团。1947年聘请英国指挥家古森斯担任常任指挥后,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成为该国最有代表性的交响乐团。如今,乐团每年举行超过150场音乐会,经常去世界各地演出。

    现任首席指挥大卫·罗伯森蜚声国际,获奖无数。今年2月,他与美国圣路易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美国低限主义大师约翰·亚当斯的作品《黑色城市》,一举拿下格莱美“最佳管弦乐团演奏”奖。

    然而,在精神生活极度丰裕的今天,古典音乐能赢得的关注十分有限,喜爱交响乐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优秀交响乐团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悉尼交响乐团深知扩展“粉丝”的重要性,为此做了很多独具新意且卓有成效的努力。

    《青年参考》记者到达悉尼的第一晚,就被乐团邀请参加他们为“粉丝”和赞助人举办的活动。原以为这会是一场正经八百且程式化的答谢会,落座的八成都是上年纪的成功人士,谁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想象的完全不同。

    活动在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外的回廊里开场,隔着一层玻璃,便是悉尼湾美丽的夜景。现场聚集的近百位中青年人士三五成群,谈天说地,随意取用乐团提供的酒水与冷盘,气氛轻松愉悦。

    少顷,乐团人员敲响了酒杯,在简短的开场白后,请出了首席指挥罗伯森。后者并未大讲感谢之词,而是开始为大家介绍第二天乐团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贝多芬《庄严弥撒》的背景知识。

    讲话结束后,一些人跟随罗伯森进入后台,剩下的人悠然地端着酒杯走进音乐厅,随意找个位置坐下。这些人中既有悉尼交响乐团会员组织“先锋(Vanguard)”的成员,也有乐团的年轻演奏家。乐手和观众零距离交流过后,前者回到舞台为第二天的演出彩排,后者则以放松的姿态观看整个彩排过程,提前欣赏即将上演的曲目。

    “这就是我们独特的会员活动。”乐团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青年参考》。据了解,乐迷缴纳每年500澳元(约合人民币2312元)或每月42澳元(约合人民币194元)的会费,即可加入“先锋”,参加每年5场的会员活动,其中包括3场地点不定的特殊音乐会,以及两场公开排练。

    “成立于2012年的‘先锋’,针对的是25~40岁的观众群。”杰佛斯介绍道,“我们按照年轻人的口味设计了很多活动,旨在拉近观众与音乐家的距离。比如两个月前的特殊音乐会,地点选在悉尼郊外的啤酒厂,一组音乐家就在制酒设备旁演奏,这真的很棒。当时有200人来看演出(会员可以免费带一位朋友参加活动),他们不再将乐团成员视为精英,而是弹奏动听音乐的普通人,因此,音乐会成了趣事,就像参加俱乐部一样。”

    “年轻人不爱交响乐,只因没接触”

    《青年参考》记者在“先锋”活动间隙采访了一对会员夫妇,丈夫克里斯从事金融行业,妻子凯瑟琳是企业管理人员。两人2013年成为“先锋”的第一批会员,起初是因为有音乐基础的凯瑟琳钟爱交响乐,又“不想将周末时光花在严肃的音乐会上——那有些无聊”,于是选择了轻松活泼的“先锋”,这样就可以带着亲朋好友一起享受音乐了。渐渐地,克里斯也受到感染,爱上了交响乐。现在,夫妻俩甚至把小儿子也带来参加活动。“他虽然还不懂交响乐,但能亲眼看到、摸到真实的乐器,就非常兴奋了。”凯瑟琳说。

    克里斯则认为,古典音乐并非曲高和寡,“年轻一代不喜欢它,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听过”,他自己就是从“音乐小白”转型成“资深乐迷”的例子。现在,克里斯几乎每个月都和妻子来听音乐会,古典音乐已融入他们的生活。

    悉尼交响乐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青年参考》,“先锋”现有来自各行各业的118位成员,以青壮年为主,很多人是在跟随会员朋友参加过一次活动后爱上了交响乐,进而入了会。

    《青年参考》记者看到,在离开前,克里斯还抓紧机会与乐团人员——现在已是他的朋友——热烈讨论下一次特殊音乐会的地点,可能是停车场、工厂车间,也可能是谁的办公室。“乐团的很多活动创意出自与乐迷的头脑风暴。”这位工作人员说。

    除了通过“先锋”拉近距离,乐团还以贴心的服务打动观众。据杰佛斯介绍,他们针对年轻人喜欢有更多选择的心理,提供了不同的演出和票价方案,还在音乐会前给观众发送邮件,推荐剧院周边的停车和用餐地点。

    “一场音乐会的体验,从你走出家门开始,到散场回家结束。”杰佛斯说,“如果没有地方停车、吃不好饭,那么整个晚上就毁了。我们希望观众在聆听音乐会的这个晚上,始终保有愉快的心情。”

    至于这些努力的效果,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悉尼交响乐团每年接待观众23万人,其中35%是忠实拥趸——一年至少来听10场音乐会。

 

做中澳文化大使,让年轻人爱上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