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黄金跳板”质优价廉

游到“狮城”当 “海龟”

本报记者 蔡梦吟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14日   18 版)

    习惯了把“一、二、三”读成“万、度、tree”, 习惯了把“阿姨叔叔”叫做“安娣安哥”,习惯了在铺着地毯的教室里静心自习,即使读至深夜、独自回家,走在治安有序的新加坡街上也完全不用害怕……不知不觉,17岁的中国男孩韩浩已经喜欢上了新加坡的生活。今年是他留学狮城的第三年。

    和韩浩一样,越来越多渴望走出国门深造的中国学子选择了新加坡。公开数据显示,近两年来,留学新加坡的人数屡创新高,每年约有7000~8000人成功申请新加坡留学。

    这个面积只有0.0683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到底是哪里吸引着中国留学生?

    奖学金丰厚,小小少年“财务自立”

    “在新加坡留学,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韩浩说。尽管留学在国内正日益变得大众化,但欧美国家一年几十万的学费、生活费仍不算小数目。对许多工薪阶层家庭而言,新加坡相对较低的学费水平、丰厚的奖学金、广受认可的教育质量,使得“赴新镀金”成为“质优价廉”之选。

    《青年参考》记者从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了解到,我国赴新加坡留学者均可申请中新政府奖学金(Senior Middle系列奖学金项目,简称SM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或私立学校奖学金等。其中,知名度最高、申请者最多的,当属SM奖学金。

    SM奖学金是新加坡政府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的全额或部分免费奖学金,分为SM1、SM2、SM3三种,分别面向中国优秀的初三学生、高二学生和大一新生,获奖学生能获得全奖,或被减免至少65%~80%的学费,并获一定生活费补贴。如仍无法负担剩余费用,学生还可向学校申请无息贷款,最高额度为自费部分的80%。

    韩浩就是SM1奖学金的受益者。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读初三时,韩浩的班主任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一奖学金项目,并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大胆尝试。

    “学校内部先组织了几轮考试和筛选,我入围了。回家和父母商量,他们都觉得机会太难得了。”韩浩对《青年参考》坦言,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如果没有奖学金,从中学阶段就出国留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怀着极大的憧憬,韩浩参加了新加坡方面组织的SM1笔试和面试,并最终脱颖而出,在考试结束的一周内就接到了新加坡淡马锡中学的录取通知。2012年10月,韩浩带着全家人的期待开始了在狮城的留学。

    “比起国内的同龄人,我的人生轨迹显得更加清晰——读英语预科、进入淡马锡中学读中三(中学三年级)、中四毕业参加新加坡O水准统考(相当于中考),并根据考试成绩报考初级学院(新加坡的高中)。初级学院毕业后,考取新加坡或其他国家的高校就相对容易。”

    去新加坡留学,除了学到知识,最让韩浩自豪的是,自己小小年纪就实现了“财务自立”。“来新加坡这几年几乎没花过家里的钱”。SM项目不仅免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每月还会发给他300多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生活费,“省着点用肯定够花”。

    韩浩当然是幸运的。如果你缺乏韩浩的实力和运气,没能申请到SM政府奖学金,也不必气馁。

    国内最大的新加坡留学服务中介机构“新加坡教育联盟”的工作人员倪燕告诉《青年参考》:“为了吸引优秀的学子扎根新加坡发展,许多新加坡企业也开设了奖学金,如星展银行奖学金、华联银行奖学金、新加坡港务集团奖学金、城市规划展览馆奖学金等。”此外,许多私立学校纷纷开设奖学金,鼓励海外优秀的平民子弟来新求学。

    母亲陪读,低龄学子更易适应

    比起韩浩的独立,16岁的留新学生屠雨浓承认自己“依赖性很强”——从她10岁来新加坡读小学开始,妈妈就一直在陪读。

    屠雨浓这样的孩子在新加坡并非少数。“母亲陪读”是受新加坡政府明确支持的。这是新加坡政府“网罗人才、从小做起”政策的体现,即从小培养适应新加坡发展的双语人才,同时允许陪读的母亲工作,母亲的收入可以满足孩子就学及母子生活所需。

    新加坡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校都可招收外国学生,并且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的母亲在新加坡陪读。“母子陪读”计划面向的对象为6~17周岁的学生,在读小学或中学;学生母亲的学历、年龄不限。

    生于浙江衢州的屠雨浓来自一个“不差钱”的商人家庭,“其实家里供我从小去欧美读书也没问题”。但父母希望她能从小接受“国际双语教育”,所以选择了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汉语为通用语言的新加坡。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屠雨浓的妈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陪读之路。

    屠雨浓告诉《青年参考》:“在新加坡读中小学,学费平均下来每个月在300~500新币(约合人民币1400~2260元),对我的家庭来说不算负担,唯一遗憾的就是妈妈太孤独。”

    但她同时认为,与很多家境普通甚至拮据的妈妈相比,自己的妈妈“已经很幸福了”,她班上另一位中国留学生的陪读母亲,“打了好几份工补贴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做过保姆、餐厅服务员、清洁工……”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屠雨浓看来,家长们的看法普遍一致:“既然能陪读,那么带孩子来新加坡接受教育肯定是越早越好,大人吃苦受委屈都没关系。”屠雨浓觉得,有妈妈陪读,吃穿不用愁、心理有慰藉、学习更专注,基本不会出现留学欧美的低龄孩子常常遇到的“自我放纵、茫然无措”的状态。

    新加坡教育联盟经手的大量案例也显示,家长越早开始陪孩子赴新留学,孩子在学业上的适应能力越强。倪燕表示,6~9岁年龄段的学生刚开始进入启蒙教育阶段,通常在国内进行30~50天的基本英文训练,赴新后几乎都能顺利通过入学的3门考试(英文、数学及华文);9~12岁中国孩子的华文及数学基础已相当扎实,唯一面对的难关是英文。但通过半年到一年的全英文授课,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都能跟上进度。

    同样重要的是,华人占77%的新加坡社会方便陪读妈妈们融入、减轻隔阂。即便需要说英语,新加坡“中西合璧”的“Singlish”也让英语基础普遍不好的陪读妈妈们更容易掌握。

    屠雨浓笑言:“新加坡式英语很混搭,而且语法很好玩,说白了就是哪个简单来哪个。”她举例说,新加坡人说“13%”常常说成“十三波森特”;问对方名字,可以直接说“Your name is what?”

    进退可守,“黄金跳板”效应诱人

    倪燕告诉《青年参考》,许多家长选择新加坡作为子女教育首选,看重的不仅是其价格亲民、政策宽松,还有其“黄金跳板”的效应。

    “如果能成功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的新加坡公办大学,毕业后无论是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还是申请其他欧美名校的相关学位都很容易;许多新加坡私立大学也有不同的国际交流机会,和不少名牌大学都是友谊校,文凭也比较受到认可。”倪燕说。

    据倪燕介绍,新加坡私立学校分两种,一类是外国学校的分校,如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分校等;另一种是和国外大学联办双联课程,很多学生在新加坡读完一部分课程后,就可以转入欧美大学修完剩余的课程,并获得欧美大学学位。

    韩浩的梦想就是考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然后申请去美国常春藤盟校攻读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亚洲数一数二,世界排名也领先。如果我能拿到那里的本科文凭,就意味着半条腿已经迈入了美国顶尖学府,而且更容易申请到美国的奖学金。”

    经过3年在新加坡的学习,韩浩觉得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的确“更与国际接轨”,是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比如,我们考初级学院和大学,光成绩好是不行的,还必须拿出参加社会活动的证明、做义工的累计小时数证明等。但我们的学习强度并不小,比如,新加坡的高二学生就要学习微积分和积分方程了。”

    屠雨浓打算将来在新加坡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她把自己的一位表姐奉为“人生偶像”——后者和她一样从小来新加坡留学,在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成功申请到了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投行职位,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金领”了。

    “如果想留在新加坡找工作,专业选择很重要”,表姐常常教育屠雨浓,让她多想想自己未来感兴趣的方向。毕竟,对做学术的特定专业人才而言,新加坡并没有丰厚的发展土壤,资源稀缺导致了像矿冶、地质、航天等专业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或海事专业的人才可以大展拳脚。

    如果毕业后选择回国,倪燕表示,国内对新加坡多所著名大学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

    “政府正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对外来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倪燕对留新学生的就业前景信心满满,她告诉《青年参考》,“新加坡政府曾公开表示要努力提升各个领域,并有望在10年内将新加坡一般员工平均薪金提高三分之一,这些都是新加坡就业的利好。”

 

游到“狮城”当 “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