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聪明的投资者懂得和时间赛跑

作者 刘思恩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14日   03 版)

    对大多数人而言,获得生命中第一桶金的最佳路径是谋一份好工作,并努力使薪酬的增长速度超越存款利率、通胀和亲朋好友的财富增长速度。

-------------------------------------------------------------------------

    理财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堂课,是介绍复利的累积价值。“复利的威力大过原子弹”、“时间是它最好的朋友”……都是理财讲座上高频出现的语句。生动的案例也有,如:一个人22岁毕业,拿5万元投资,每年只要赚10%,到60岁退休时,就可以成为拥有187万元的富翁;若年化收益率上升到20%,也就是巴菲特的水平,那么他60岁时就拥有5100多万元了!

    且慢。你应该意识到,理财老师是没本事教你快速致富的,否则他就不必辛辛苦苦给你上课、赚这份微薄的工资了。当然,他讲理财规律是把好手,正确得让你不管以后投资成功还是失败,都挑不出错来。但他不会告诉你,60岁时有那么多钱,你会幸福吗?

    高级一点儿的思维会考虑到通胀。我们退休时,家产只有百万的人很可能需要领救济金,家产5000万的人可能无法负担一次心脏搭桥手术的费用。所以,负责些的理财老师会建议你多配置股票、房产,言下之意是:只靠复利的数学规律未必能过上好日子,人生仍然需要投机。

    即便如此,再厉害的理财老师,通常也不会和你讨论寿命、健康。他们不会提醒你:正常男性是活不到巴菲特的年纪的,更别说在退休后还能继续赚20年的钱。理财老师也没法教你:怎么在缺第一桶金又迫切需要女人的时候,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买房、成家、生娃……理财老师更没法告诉你,怎么讨好老板,让你一辈子都有稳定且不断增长的现金流……

    事实上,这些关于生理规律、家庭、事业、幸福感的问题,和理财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们赚钱的最终目的是花钱,而不是在墓志铭上刻一个账户余额,炫耀自己何等成功。

    所以我相信,把时间当朋友,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时间是所有生命的敌人,我们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尽快获得更多的食物,尽快拿到更大的领地,尽早取得和异性的繁衍权。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尽快达到人生最高的(也是理性预期下的)物质生活目标,尽早享受。毕竟,拖延得越久,不确定性越大——身体健康有不确定性,投资环境也有不确定性。

    男性的一生中,金钱支出的大头是30岁到50岁这段时间,他需要买房、生育子女、购置第二套改善性住宅等。这个过程最好在40岁到50岁时结束。如果你60岁以后还背负着赚钱、养家、还债的重任,这不值得自豪,而是悲剧。有些人虽然经济上没压力,但由于事业和个人生活的惯性,在60岁之后仍旧追求事业和财富的积累。虽然只要精力、体力和智力允许,这样未尝不可,但对社会来说,若大多数老人都这么做,弊大于利。

    现实中,普通男性到25岁才有可能有收支结余。考虑到男性的晚熟和社会竞争,他30岁到35岁时没准才能有像样的积蓄可供投资。如果他没有获得父母的支持,又发生了居住地的迁徙——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或移民海外——那么他投资生涯的开始时间更要推迟,甚至一辈子都没机会投资,一直处于还按揭、消费贷款的漫漫征途上。

    所以,财富必须来得早,中青年时期的第一桶金最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比较现实的原始积累路径仍是谋一份好工作,并努力使薪酬的增长速度超越存款利率、通胀和亲朋好友的财富增长速度。

    说回本文开头的例子,我们只讨论了年轻时一次性投入5万元的情况。其实,大多数人可以不断追加投资。假设他22岁起每年投5万元,之后每年投入的资金增加10%(假设是通胀和加薪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即便每年的收益率不过是平庸的10%,也不必等到60岁,在他50岁时,资产即可达到2000万元;如收益率提高到15%,则可以达到4100万元。这是一个有长期理财计划又懂一些投资常识的人,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

    当然,和父母的关系与财富转移的节奏,以及择偶时是否要考虑一下对方的经济能力和愿意承担的后续经济责任,同样是重要的——这些道理或许听上去有点儿乏味、势利、没劲,但财富积累的话题本该如此。

    (作者是海康人寿投资总监)

    财富中文网

 

聪明的投资者懂得和时间赛跑
弘扬中华文明,海外华媒优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