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芬兰和美国降低对学生手写的要求

该不该抛弃“手写之美”?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10月07日   18 版)

    芬兰和美国的教育部门在新的教学大纲中降低了对手写的要求,转而增加对使用电脑的培训。有人认为这样的改变顺应时代,有人则为传统的流失扼腕叹息。

------------------------------------------------------------------------

    芬兰学生不必学习手写体

    “你上一次用纸和笔‘写’信是什么时候?”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问道。他至今仍然手写所有感谢信和悼念信。“我们都是印刷时代的奴隶,只有手写才能传达真正的美丽。”

    但他也表示,自己的速记能力几乎已经消失了,他无法想象自己用纸笔完成一篇论文——持续的手写看起来像一场灾难。

    从2016年秋天起,芬兰的学生不必学习手写体和连体字,而是学习打字。芬兰教育部门的理由是,孩子们只需要熟悉印刷体的字母,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数字时代的技能”。

    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的明娜告诉芬兰“Savon Sanomat”网站:“熟练的打字技巧是重要的国家竞争力。”明娜认同新政是“重要的文化变革”,她认为,打字更贴近日常生活。

    虽然有人认为这样的教育导向对家中没有电脑的孩子不公平,但多数芬兰人对新政乐见其成。

    “对大部分老师来说,能区分大小写真是太好了。”母语教师联合会副主席苏珊娜表示。她承认书法能帮孩子们培养精细作业的能力和开发脑功能,她提议用制作工艺品和绘画来弥补取消手写课的损失。

    从2010年起,美国45个州采用了教学核心标准,不再对手写体做强制要求。

    《华盛顿邮报》认为,对很多孩子来说,连体字像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样难懂。在大学课堂上,用电脑做笔记的人远超过拿笔和本的人。

    美国费尔法克斯教育协会主席迈克尔·海尔斯顿称草书为“垂死的艺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史蒂夫·格雷厄姆表示,他听过各种支持和反对手写的观点。“现实就是手写体已经过时了,只有那些六七十岁的人还在用。”

    《洛杉矶时报》发表社论称,这个改革是向前迈了一步。“国家和学校不应该为了守护传统的浪漫主义想法抱住手写体不放。当然,人人都要有不用电脑也能写字的能力,但印刷体写好了也不错。印刷体比手写体工整又好认。”

    学会连体字“没必要”?

    3年前,美国在一次关于学校中手写体使用情况的会议中发现,只有1/3的教师仍然使用手写体,8%只用印刷体,多数老师则是两种书写方式混用。手写时的个人特色逐渐淹没在键盘或按钮中,从前帮助医生确诊、帮助侦探破案的笔迹学成为古老的传说。

    英国也走在退化的路上。国家的整体环境仍然抱着旧日的传统,坚持孩子们“一学会正确的拼写,就应该学会写连体字”。但去年的一个调查发现,在过去的6个月内,1/3的受访者没有用笔写过字。他们觉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为什么要用5个手指来做大拇指就能完成的事呢?

    当所有人都能读懂短信上的印刷体时,为什么要冒着被人看不懂的风险尝试手写体呢?验证所有交流方式的最终标准是它能否有效沟通。

    如果已经没有了手写的必要性,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芬兰的理论就是这样的,只要学生能够书写字母表就行,手写体只会让他们迷惑,而且他们不会在屏幕上看到手写体,除非电脑安装了手写体的字库。

    此外,学生们区分大小写字母已经够麻烦了,甚至有人提议,取消句首字母大写等规则。如今已经有技术,让手机通话变成文字打印出来,以后可能连敲击键盘都是不必要的劳动了。

    手写体的支持者称,美国很多重要的文献都是用花体字撰写的,不认识手写体,未来的历史学家就无法研究历史文献。但支持废除手写体的人表示:“我都不记得上一次读宪法是什么时候了。”

    手写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手写的问题上,法国采取了和美国截然不同的态度。从新世纪初起,法国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从小学生入学开始教授手写体。法国学监维维亚娜透露,以前法国没有认识到手写的重要性,但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手写是认知的重要阶段。

    事实上,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表示,现在就宣布“手写已经过时了”为时过早。《纽约时报》引用新的证据称,手写与教育发展之间有很深的联系。

    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两位研究人员对76名3~5岁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手写认字的孩子,比通过敲击键盘学字的孩子学得更快。

    当孩子学会手写之后,不仅阅读的速度会加快,他们获取信息和掌握核心信息的能力也在提升。“当我们书写的时候,独特的神经回路会被激活,”法兰西学院的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表示,“这种回路以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发生作用,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两名美国学者也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对300多名普林斯顿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用笔做笔记的学生比用电脑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好。研究者的解释是,学生用纸笔做笔记时,对信息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理解;相比之下,那些用电脑记笔记的学生倾向于不分详略,把老师说的全记下来,规避了初步消化和理解的过程。

    《洛杉矶时报》认为,面对键盘,孩子们只需按对按钮,因此可以学得更快。但专家认为键盘不能比拟手写。“手写是身体协调运动的结果,敲键盘不是。”法国医生罗兰说。

    通过改良,让手写不死

    很多美国人都在讨论将印刷体和手写体结合的可能性。“手写不流泪”组织称,手写已经被简化为“尾部不卷的q”和“没有那么多圈圈”。在这种结合下,一些字母仍然是连写的,多数则不会。在手写的情况下,很多花体的小写字母看起来与另一些大写字母非常相像,问题只是,老师能容忍这样的混乱多久。

    人们讨论的焦点在于,从印刷体到手写体是有一个过渡期,还是一刀切的突然转变——就像瑞典1967年强势推行右手书写法一样。

    东方的文化更强调书写的艺术。在中国,能够写一手好字曾是一个人受过教育、有文化的象征。

    英文也不例外。看着人们写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字符,就如同看一场艺术表演。2014年世界手写大赛冠军阿莫勒能够将整篇丑陋的英文字符,幻化出令人震惊的美丽。

    不管怎么说,手写体是人类从前人那里继承的书写方法。手写体对小学生来说,可能和代数、元素周期表一样无用,却能够在一个动作中将手和脑结合起来,被认为是一种蕴含美学的创造性活动。

    在詹金斯看来,书写是一种语言,那些认为手写体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消失的人大错特错。

    通过打电话沟通的情况越来越少,人们喜欢发信息。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让人们保持距离、投入较少,因此更加有安全感。在网络上已经能够看到手写体的复兴,只不过这些字母不是真的手写出来的。

    以字母q、w、e、r、t、y“领衔”的键盘延续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打字机设置,正是为了避免打字时字母离得太近,会使人们在打字过程中忽略了真实的情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电脑时代幸存的过去的遗物中最杰出的一个。

    即使教授手写字的学校,方式也比较呆板。比如在美国和法国,教学方式非常规范,以至于所有学生写出来的手写字迹都是一样的。有观点称,英语书写的美好之处就是它体现个性的无序性。手写应该是自由的,是每个人个性的释放和创造。

    如今,电脑能够识别逐字书写的个人签名。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接受数字签名和眼球识别,但这样的个人签名如同列车时刻表一样无聊。我们喜欢用独特的方式,龙飞凤舞地写下名字。这是我们的标志,如同私人的象形文字。

    手写体也能传达情感。情书上的手写体能通过字迹传情,通过字母的弯曲和圆圈、字迹的大小和娟秀、疏落有致的布局、长长的停顿和笔走游龙的痕迹传情。詹金斯认为,任何手写的内容转换为印刷版后,都会丧失一部分情致。

    詹金斯坚信,印刷体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也许纸张和邮局会被淘汰。人们能在屏幕上书写。到时候,为了书写的速度,分开的字母也许能够重新连写到一起,新的拼写方法和字母会被创造出来。手写和语言一样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符合潮流,更加方便。”

    詹金斯呼吁“无论如何,请保留手写之美”。

 

该不该抛弃“手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