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德国企业从难民潮中找机遇

编译 张露歌 《 青年参考 》( 2015年09月16日   07 版)

    伊朗移民莱拉在德国找到了面包店的工作。

    在德国理发馆打工的叙利亚难民苏萨尼

    劳动力不足,让很多亟需熟练工人的德国企业将目光投向外国移民。

    德国公司将难民的涌入看作扩展公司和实现长期繁荣的机会,它们正在呼吁相关部门放宽对新移民的工作限制,让他们尽快进入劳动力市场。


    “任何肤色的人我们都欢迎”

    希德·哈什米大汗淋漓。过去的两个小时,他忙着安装金属柜、把箱子搬进搬出。这个18岁的阿富汗小伙子已在慕尼黑的管道和暖气改造公司Heizung-Obermeier实习了一年。他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到处奔波让他没空感到无聊。

    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哈什米的父亲在阿富汗战争中丧生,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大。15岁那年,他孤身逃离阿富汗东北部的贾拉拉巴德,经过5个月、6000公里的长途跋涉到达德国。

    抵达慕尼黑后,哈什米得到了当地青少年福利办公室的帮助。他不懂德语,也没有谋生的渠道。进入当地中学并以高于平均分的成绩毕业后,哈什米获得了进入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如果他愿意,完成所有实习项目后,他可以成为工头。”Heizung-Obermeier的老板奥拉夫·齐默曼说。

    两年前,齐默曼发现找到熟练的技术工人越来越难,他的解决之道就是雇用外国人。“任何肤色的人我们都欢迎,关键是能完成工作,别的都不重要。”

    齐默曼的雇员中有两名外国难民,他不知道,到了哈什米学徒期满的时候,政府的政策是否仍然欢迎他留在德国。

    像哈什米这样进入德国的年轻难民,2013年有5000人,2014年达到1万人。随着难民涌入欧洲,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德国职位空缺达到60万

    外国人的大量涌入给德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地方政府不堪重负,难民的临时住房和帐篷区人满为患,社会福利制度和政府预算面临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支出。

    然而,难民也给德国经济带来了希望。虽然德国官方公布的失业人口达到280万人,但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劳工。随着德国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快,该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倚仗移民作为劳动力补充,熟练的专业工人格外稀缺。德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难民融入劳动力市场。

    德国有4600万适龄劳动人口,按照现在的生育率,未来30年,这个数字会下降到2900万。即使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劳动人口也只能增加有限的440万。

    这意味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吸纳的资金锐减,制造和消费商品的人数也会下降;纳税人减少还意味着建设学校、公路等公共支出无人买单。这样的危机暂时依靠欧盟东扩带来的大量劳动力缓解。

    但科堡应用科学大学的经济学家卢茨·施耐德指出,随着欧洲国家走出经济危机,进入德国的欧洲移民会逐渐减少,到2050年可能只有7万人,“因此德国未来的劳动力要依靠欧洲以外的移民,也就是现在作为难民进入德国的人”。

    德国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医护、餐饮和农业领域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工,今年7月,德国的职位空缺已达到60万个。

    很多职业培训学校都开始招收难民。克里斯托弗·卡曼不在慕尼黑市中心办公室的时间,几乎都会前往难民聚居的地方,为不同的职业学校招人。年轻难民总会问他,“我能做什么”,“未来有什么机遇”。他所在的机构专门为巴伐利亚和慕尼黑的商会提供经过培训的劳动者。今年春天,商会向巴伐利亚的7000家公司写信,问他们是否愿意雇用难民,1200家公司提供了实习机会和见习职位。

    难民获得工作不容易

    尽管如此,很多移民获得工作仍然需要运气。叙利亚难民雅各布·苏萨尼在家乡大马士革有一家美发店,手下有5名雇员。他们全家在市中心有70平米的公寓、一辆车和稳定的社会地位。然而,在辗转黎巴嫩、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最终来到德国的德累斯顿后,他只能将过去的生活和留在大马士革的父兄封存在记忆里。

    周四的晚上正是发廊繁忙的时候,德累斯顿时髦住宅区的一家发廊内,苏萨尼正忙着为一名顾客染胡子。他在这家发廊工作了一个月,此前,他在德国生活了一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我以为没人会雇用我了。”他说。一位同样来自叙利亚的邻居向这家理发馆的店主斯坦尼根推荐了苏萨尼。经过一周的试用期,他正式聘用了这位叙利亚难民。如今苏萨尼每周工作20小时,早晨准时出现在语言学校学习德语。斯坦尼根对他非常满意:“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那就是他的理发风格可以再时髦一点。”

    汉尼格雷特·德佩坐在德国西部城市代特莫尔德的办公室里,等待着预约的两个客户。她经营着一家职业介绍所,帮助难民寻找匹配的雇主,她办公室的墙上用多种语言写着“欢迎”。

    今年3月,第一次有难民出现在德佩的办公室里,如今向她寻求帮助的难民有50多人,只有少数人找到了工作。不懂德语是多数难民求职最大的障碍。政府开设了语言学校,但想要入学需要合法的居留身份,找到工作又是获得合法居留权的加分项。难民的求职和融入就这样进入了死循环。

    莱拉2013年10月提出了避难申请,9个月后,她才获准到语言学校读书。如今这位伊朗姑娘在一家面包店找到了工作。为了在早晨6点准时营业,她每天凌晨3点半就要起床和面。在伊朗,她拿的是政治科学的学位,在德黑兰开了一家礼品店。因为宗教原因逃离伊朗后,她到了德国西部,一直在政府为其安排的不同难民收容所之间辗转,她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虽然莱拉没有居留权,德语也不流利,但面包店主卫普勒还是给了她成为糕点师的机会。“她很能干。”卫普勒认为,这样的机会能帮莱拉学习德语和融入社会,而他的生意也需要熟练的雇工。“现在找到欣赏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难了。”卫普勒说,他很快注意到莱拉真的享受做面点的过程。他希望政府出台措施,鼓励更多的业主雇用移民,“每个人都应该获得机会,无论他是不是难民”。

    莱拉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多难民用四五年的时间找工作,却没有收获。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卫普勒递给她一块手帕,像父亲般拍了拍她的背。莱拉最大的愿望是一直留在德国,但她的居留状态只能持续半年。她等了20个月才等到了移民机构的听证会,从今年6月开始,她开始等待听证会的结果。

    “我有一个梦想”

    德国政府对移民的结构了解得并不多。“没有对难民资质结构的研究和分析。” 纽伦堡就业研究所的赫伯特·布鲁克表示,他的初步研究显示,难民的状况呈现两极分化,虽然1/5的难民有大学及以上学历,但仍有50%至60%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培训。

    德国政府并不了解莱拉、苏萨尼和哈什米的生活,以及他们代表的千千万万将德国看作避风港的难民。德国政府知道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想成为德国公民。这些难民的平均年龄低于德国人口的平均年龄。2014年,提出避难申请的人中,32%不足18岁,半数在18~35岁之间。而在来到德国的难民中,男性的数量超过女性,尤其是来自叙利亚等战区的移民。

    直到半年前,哈什米还要每半年向慕尼黑移民机构提交一份避难申请。现在,他已获准在德国居留3年。他不知道3年后会怎么样,但希望继续留在慕尼黑。

    哈什米的业余爱好是拳击,他已两次获得德国青年拳击赛冠军。然而,因为没有护照,他无法到国外比赛。为此,拳击俱乐部正努力为他申请入籍。这个正在做实习工的男孩其实志向远大,希望有一天能作为德国国家队的代表,参加欧洲的冠军杯比赛。

    哈什米的口头语听起来十分耳熟:“我有一个梦想。”

    ▋德国《明镜》周刊

 

德国企业从难民潮中找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