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用商业方式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企业家:边做好事边赚钱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9月02日   16 版)

    “钻的”出租车经过改造,方便轮椅上下车。

    Arthesis公司制作的假肢外壳既轻便又时尚。

    社会企业家致力于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他们的创业除了带来商业价值,也给社会带来了温度。


    社会企业改变人的命运

    当坐在班加罗尔办公室里的印度联邦储备银行职员斯瓦普尼尔·特纳瑞拨通电话时,他原本是为了催缴贷款,就像他之前打的无数通电话那样。接电话的是个小女孩,特纳瑞说:“我能和你爸爸讲话吗?”电话另一端安静了片刻,之后传来委屈的声音:“爸爸死了。”

    小女孩告诉特纳瑞,父亲不久前因病去世,母亲被当地男人逼着做了村妓,她和妹妹相依为命。

    特纳瑞知道,这家人住在德里郊外的小村子里,还不完贷款,他们的房子很快就会被银行没收,这个小姑娘的命运将不堪设想。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于是辞了职,买了辆摩托车,带着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5772元)的全部积蓄,穿过印度北部的丛林,寻找这家人。

    特纳瑞找到母女三人后发现,她们会制作Madhubani画,这是一种濒临失传的印度传统艺术。仅有的继承者多数生活贫苦,不知道自己手艺的价值,常被艺术贩子欺骗。特纳瑞便成立了“裸色”公司,承接和推荐这种艺术品,并将订单以合理价格承包给生活困窘的Madhubani艺术家,这不仅存续和发扬了这门艺术,也改善了艺术家的生活。

    那个因为特纳瑞而改变命运的小姑娘,如今和妈妈、妹妹生活在德里,靠这份手艺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裸色”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在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难题。美国“福布斯”中文网将社会企业分为5类,分别是:传统的非营利机构、采用商业模式的非营利机构、混合非营利企业、以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和具备社会意识的企业。该网站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再满足于创办公司、提供优质产品、创造价值和利润,而是希望能直接影响社会。

    创业弥补社会空白

    创业者开办社会企业的原因各不相同,很多源自亲友的遭遇、自身经历甚至一时一地的刺激。

    香港电视台记者梁淑仪在母亲右腿伤残后,意识到坐轮椅的人的出行困难,且不论轮椅难以登上公共交通工具,就算想包车出行,适合他们的也只有主要用来运货、气味难闻的小型客货车。

    母亲出行的不便触动了梁淑仪,她联想到,自己年老体衰坐轮椅时,不愿被当作货品,运上连安全带都没有的客货车。

    2008年,她辞职创业,准备了3年,于2011年推出了“钻的”——专为残障人士提供的出租车服务。车型为了适应轮椅上下进行了改造,最多可容纳两辆轮椅和两个陪同人员。“钻的”采取预约叫车的运营方式,里程单价比普通出租车稍贵,主要针对的是中产人群。运营两年时,“钻的”已提供了4.2万次服务,并拥有了一批熟客。梁淑仪的志向是为日益老龄化的社会创造无障碍的未来。

    为假肢提供精美外壳的Arthesis公司创始人也是因为对友人的同理心,起了创业的念头。他告诉美国《福布斯》杂志,朋友突然受伤,颓废不肯出门,促使他想为朋友做些什么,重塑弱势群体的自信心。

    他相信,当截肢患者戴上精美的假肢外壳时,会像穿上了夺人眼球的时装一样感到自信。而这些外壳,每个只有250克,穿戴方便,完美贴合假肢,不会带来额外负担。

    美国人杰伊·佩雷克参加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无国界工程师项目,发现了喀麦隆居民缺少净水的问题,于是开发了一款自过滤净水瓶。向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出售水瓶的收入,一部分被用来在第三世界国家建设水利工程。《福布斯》杂志对这个创意高度赞扬:消费者省下了购买高价瓶装水的钱,废弃塑料水瓶减少了,喀麦隆的村民用上了净水,同时佩雷克和他的商业伙伴也赚到了钱。

    同样来自美国的克里斯托弗·本兹,2007年成立CraftNetwork时,希望在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和富裕国家的艺术品消费者之间建立桥梁。他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艺术从业者提高技能、创作作品,并代他们寻找买主。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已帮助3个国家、124个村庄的1355名艺术家售出了作品,其2008年的营业额达到41.9万美元,本兹预计,今年公司的销售额会突破67.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8万元)。

    要赚钱,但不能只想赚钱

    很多社会企业在从事慈善事业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买一捐一”是很多关注弱势群体的企业乐于采用的方式。

    汤姆布鞋公司为其旗帜鲜明的公益定位而骄傲,消费者每买一双该公司的鞋,就会向阿根廷的贫困儿童捐出一双鞋。这个理念来自公司创始人布莱克·麦考斯基2006年在阿根廷的旅行经历,他在途中遇到了一位为贫困儿童收集二手童鞋的志愿者。有过4次创业经验的麦考斯基从中看到了商业潜力和慈善需求,而消费者果然对消费与慈善结合的模式十分买账,公司在2006年就卖出了1万双鞋子。到2010年,他们已捐出100万双鞋。

    无独有偶,FIGS领饰公司的创始人希瑟·哈森,读大学期间到越南和非洲支教,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没校服而无法上学。他创办FIGS后,很快采用了买一捐一的模式,每卖出一条领带,就会捐给非洲儿童一套校服。这样的善举给他的产品额外加分,让他受到时尚杂志、时尚圈大咖和主流媒体的关注,无形中完成了新一轮的免费宣传和公益广告。

    人们更熟悉的例子是英国日化品牌Lush。这家公司的产品不使用添加剂,坚持用最简单、可回收的包装。他们提出“为了人、动物和环境,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口号,并在7年间捐出了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21万元),用于环境保护项目。

    根据联合国儿基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天全球有5000名儿童死于通过洗手就能避免的疾病。日化品牌“杰克的肥皂”的创始人希尔顿得知这个数据,觉得“难以忍受”,决定每卖出3块肥皂,就捐出1块给需要的儿童。同时,她还大力在贫困国家和地区宣传卫生知识和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梁淑仪曾告诉《福布斯》:“社会企业的奥妙之处在于,我们要通过赢利生存下去,但如果你仅仅想赚钱,那我劝你别做,其他的大把投资机会能赚更多钱。”

    社会企业的路还很长

    拉杰·旁遮比出生在利比里亚,为逃避内战,少年时期前往美国定居求学,最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他记挂利比里亚边缘地区的人要走上两天的路才能获得医疗救治,便创立了“最后一英里健康”项目,希望通过培训社区成员,给利比里亚带去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就业机会。

    旁遮比的创业导师团队不仅包括创业明星,还有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几乎所有人都建议他,先拿出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目前为止,他的项目主要靠投资者的资助进行。而瑟利夫也承诺帮他在利比里亚推广这一项目和理念。

    尽管如此,旁遮比的项目仍举步维艰,并且还没找到恰当的赢利点,使其长期存在下去。

    这与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困境非常相似。2010年贝恩咨询和壹基金的联合调查发现,中国内地近90%的社会企业依赖捐赠,无法独立运行。但社会企业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2014年年底,洋酒品牌芝华士举办的“赢之有道”社会创业家大赛,就发现了5名优秀的中国社会企业家,涉及领域包括高科技、手工艺制品、社会关爱等方方面面。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关注度都非常有限。

    社会企业的崛起需要市场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美国彭博社引用第三方数据称,在美国,社会企业家超过3万人,数量还在不断增长,他们的企业总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47亿元)。这种商业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提出,应该创建一个全新的政府部门,专门帮助初创的社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这个建议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也同样适用。

 

社会企业家:边做好事边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