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兴奋剂之战的四大关键问题
编译 盛晓宁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26日
22
版)
|
兴奋剂的使用早在古希腊就已存在 |
|
血样和尿样都是相关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
|
国际田联新任主席塞巴斯蒂安·科 |
服用禁药的运动员与反兴奋剂机构的斗争,始终呈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格局,牵涉复杂的技术和制度因素。英国广播公司(BBC)体育频道刊登专题文章,澄清了4个与药物滥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的历史,如何发现它,以及反兴奋剂运动的未来。
什么是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指的是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以提高自身的竞技表现。
违禁药物中最常见的是兴奋剂和激素。服用它们不仅有损公平,也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规定,若药品及其使用方法符合下列3条标准中的两条,它就会被打入禁药名单:可提高竞技水平,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威胁,违背体育道德。
药物滥用简史
药物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对药物使用进行限制的观念才开始被接受。1928年,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世界范围的田径运动员管理机构),成为第一个禁止药物滥用的体育组织。
1966年,自行车和足球运动的管理机构成为首批在各自赛事中实施违禁药物检测的体育组织,于1968年在奥运会比赛中(格勒诺布尔的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城的夏季奥运会)开始相关行动。1970年以后,大多数国际体育联合会引入了药检制度。
1998年,环法自行车比赛等高规格赛事连续爆发丑闻,凸显了体育界需要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来制定反药物滥用的标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于次年诞生。
2013年1月,退役的美国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在《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承认自己服用过违禁药品。此后,他被剥夺了7项环法大赛的冠军头衔,并遭终身禁赛。
去年12月,一家德国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将矛头直指俄罗斯,遭后者严厉驳斥。从那以后,关于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合谋服用违禁药物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
今年8月,欧美媒体报道称,约5000名田径运动员的1.2万份兴奋剂血检结果中,有疑问的多达800人,涉及2001年至2012年间约1/3的奥运会、世锦赛奖牌得主。
怎样发现药物滥用
目前主流的药检技术采用一种长期性的、被称为“质谱测定法”的技术。
这种技术用电子束照射尿样,使之氧化。这样,样本包含的所有化学成分都会呈现出独特的“指纹”,加上科学家们对诸如类固醇类激素的特性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快速发现它们。
另一项新近兴起的辅助测试法是“生物护照”。它于2009年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引进,着眼点在于揭示服用违禁药物的生化作用,而不是发现禁药或服用的方法本身。
“生物护照”是一份电子文件,包含贯穿运动员职业生涯始终的某些生物标记。如果它们发生了急剧变化,就等于向管理机构发出警告——这个运动员有可能在服用禁药。
也有些科学家质疑“电子护照”的有效性,主要是考虑到诸如高原训练等各种复杂的外部变量干扰,以及它对微量服用(少量多次地服用违禁药品)药物的敏感度。
反禁药行动向何处去
上周,英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塞巴斯蒂安·科当选国际田径联合会新任主席。他表示,自己已下定决心,将致力于使田径运动摆脱违禁药品的欺骗。
科一直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声誉的有力捍卫者。他认识到,现有的制度内药检机制造成了“冲突”和“漏洞”,承诺将新建一个独立的反兴奋剂机构。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自行车运动的最高跨国管理机构)率先引入了全天候24小时的药检。此前,晚11时至凌晨6时不会进行检测,给服用微量禁药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提供了潜在的窗口期。
同期,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批准了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将违规运动员的禁赛期从两年增加到4年。克雷格·李笛作为WADA的现任负责人,坚称可以开展更多工作,敦促各国政府把药物滥用刑事化,甚至建议对经常出现违规现象的国家实施一揽子禁赛。
服用禁药的运动员与反兴奋剂机构的斗争,始终呈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格局,牵涉复杂的技术和制度因素。英国广播公司(BBC)体育频道刊登专题文章,澄清了4个与药物滥用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的历史,如何发现它,以及反兴奋剂运动的未来。
什么是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指的是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以提高自身的竞技表现。
违禁药物中最常见的是兴奋剂和激素。服用它们不仅有损公平,也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规定,若药品及其使用方法符合下列3条标准中的两条,它就会被打入禁药名单:可提高竞技水平,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威胁,违背体育道德。
药物滥用简史
药物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对药物使用进行限制的观念才开始被接受。1928年,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世界范围的田径运动员管理机构),成为第一个禁止药物滥用的体育组织。
1966年,自行车和足球运动的管理机构成为首批在各自赛事中实施违禁药物检测的体育组织,于1968年在奥运会比赛中(格勒诺布尔的冬季奥运会和墨西哥城的夏季奥运会)开始相关行动。1970年以后,大多数国际体育联合会引入了药检制度。
1998年,环法自行车比赛等高规格赛事连续爆发丑闻,凸显了体育界需要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来制定反药物滥用的标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于次年诞生。
2013年1月,退役的美国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在《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承认自己服用过违禁药品。此后,他被剥夺了7项环法大赛的冠军头衔,并遭终身禁赛。
去年12月,一家德国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将矛头直指俄罗斯,遭后者严厉驳斥。从那以后,关于大批运动员和教练合谋服用违禁药物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
今年8月,欧美媒体报道称,约5000名田径运动员的1.2万份兴奋剂血检结果中,有疑问的多达800人,涉及2001年至2012年间约1/3的奥运会、世锦赛奖牌得主。
怎样发现药物滥用
目前主流的药检技术采用一种长期性的、被称为“质谱测定法”的技术。
这种技术用电子束照射尿样,使之氧化。这样,样本包含的所有化学成分都会呈现出独特的“指纹”,加上科学家们对诸如类固醇类激素的特性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快速发现它们。
另一项新近兴起的辅助测试法是“生物护照”。它于2009年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引进,着眼点在于揭示服用违禁药物的生化作用,而不是发现禁药或服用的方法本身。
“生物护照”是一份电子文件,包含贯穿运动员职业生涯始终的某些生物标记。如果它们发生了急剧变化,就等于向管理机构发出警告——这个运动员有可能在服用禁药。
也有些科学家质疑“电子护照”的有效性,主要是考虑到诸如高原训练等各种复杂的外部变量干扰,以及它对微量服用(少量多次地服用违禁药品)药物的敏感度。
反禁药行动向何处去
上周,英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塞巴斯蒂安·科当选国际田径联合会新任主席。他表示,自己已下定决心,将致力于使田径运动摆脱违禁药品的欺骗。
科一直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声誉的有力捍卫者。他认识到,现有的制度内药检机制造成了“冲突”和“漏洞”,承诺将新建一个独立的反兴奋剂机构。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自行车运动的最高跨国管理机构)率先引入了全天候24小时的药检。此前,晚11时至凌晨6时不会进行检测,给服用微量禁药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提供了潜在的窗口期。
同期,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批准了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将违规运动员的禁赛期从两年增加到4年。克雷格·李笛作为WADA的现任负责人,坚称可以开展更多工作,敦促各国政府把药物滥用刑事化,甚至建议对经常出现违规现象的国家实施一揽子禁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