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2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传统教育方式完胜?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26日   18 版)

    中国教师带领英国学生做眼保健操。

    5位中国教师。

    8月12日,本版曾刊发《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谁让谁更崩溃?》一文,讲述5名中国教师应英国广播公司(BBC)之邀,远赴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学校授课期间,遭遇的困难与文化冲突。

    8月19日,BBC据此推出的3集纪录片《中国式教育——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以这些老师所在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完胜告终。然而,这场教学实验留给中英两国人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

    一个月的中式教育,成绩提高10%

    在4个星期的教学实验后,50名接受“中国派”教育的英国学生,和50名始终接受英式教育的同学在考场上一分高下。

    博航特的校长史端乔在考前明确表示,不希望“中国派”获胜:“我不想输。如果结果显示中国式的教育方法更好,我会非常失望。”

    作为这次实验的东道主,史端乔的态度在3集纪录片《中国式教育——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从未改变,那就是希望证明,英国的教育方式与中国相比既有道德上的优越感,也有教学效果上的优势。他表示,如果中国班考试成绩更好,他面对的将是“难以下咽的苦果”,“我们将不得不艰难地反思正在执行的做法”。

    英国《快报》评论称,从这位校长的反应看,需要向中国老师学习的不仅是英国学生,还有英国的成年人。

    考试之前,几名中国老师都表示对中国班学生在考场上的表现“没有信心”。史端乔听到老师们的话很开心,称如果中国班赢了,就聘请这几位老师留下再教十年,被中国老师笑呵呵地当场拒绝。

    中英学生的考试由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OE)组织,持续4个小时。考试结果显示,中国班学生在数学、中文和科学3个科目的平均分,均比英国班学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纪录片没有错过中国老师喜笑颜开和英国老师崩溃捂脸的画面。IOE特意强调,这次实验的结果并不精确,只能在广义上使用。但报告也显示,中国班学生的确表现出了实验之前不存在的成绩优势。

    从纪录片内容来看,中国班学生的成绩飞跃,除了教学方法的影响,也有老师和学生的努力。

    到了实验后期,学生逐渐接受了中国老师,不再将课堂当玩笑,而是“真正当做在上学一样”。考试前夜,一些学生彻夜复习,希望证明自己“只要努力了,不比中国学生差”。

    中国老师为了提高成绩也使用了拖堂、补课、给跟不上的学生“开小灶”等在国内耳熟能详的做法。

    文化碰撞从未停止

    英国《镜报》称,博航特中学的实验其实是中英教育文化的碰撞,而英国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教育中,绝对平等和一视同仁未必是好事。

    例如,学生菲利帕文化课很优秀,但这个瘦弱的小姑娘在应对中国式的体育达标时碰了钉子,不仅自己感到灰心沮丧,也让安慰她的英国体育老师“压力山大”,忍不住洒泪操场:“他们尽了全力仍然被告知表现得不够好。他们为了通过考试承受了很大压力,如果不能通过,就会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与此同时,英国学生的“玻璃心”和自由做派也让中国老师无可奈何。比如,几名女生得知歌星Zayn Malik退出One Direction乐队的消息后,在课堂上抱头痛哭。“我从没见过中国学生在大考之前,因为歌星退出流行乐队痛哭流涕。”杨君老师说,她不反对学生追星,但是“大考当前,他们总应分清孰轻孰重吧”。

    学生索菲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她和同学因希望在全国观众面前表现得更酷而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为此,中国老师使出在国内无往不利的杀手锏——请家长。然而,出现在老师面前的英国家长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仿佛中国老师教育英国孩子是件很滑稽的事。

    热爱下午茶的学生约瑟把电热水壶带到课堂,一边上课,一边烧水沏茶,被中国老师发现后,没收了水壶。约瑟认为老师侵犯了他的人权。当中国老师请来这名学生的家长后,家长认为,中国老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只是笑柄”。

    而在家长会上,中国老师说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时,坐在下面的家长有的竖起眉毛,有的撅起嘴唇,还有人嘟囔“这是你们老师应该管的事情,与我何干”。

    是教育实验还是娱乐真人秀?

    BBC的3集纪录片在中英两国引起热议。纪录片播出的前两个星期,英国媒体中有反思英国教育的声音,但占主流的是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当第3集考试成绩的对比公布后,批评声变得势单力薄。

    有媒体为中国老师辩驳。《快报》提出,应该公平对待这些中国老师,他们不应受到指责。事实上,早7点到晚8点的上课时间以及50人的课堂规模都是BBC设定的。据参加实验的李爱云老师透露,几位中国老师在国内时都在国际学校任教,都是小班教学,下午4点就放学了。

    还有媒体指出,BBC刻意夸大了中英教育的碰撞。纪录片一开始就表示,中国老师到英国学校来是“挑战英国教育”的,片中多次用“高压”、“灌输”、“激烈的竞争”、“一言堂”等词汇评价中国教育方式。

    BBC在推特网上引用了纪录片中中国老师的一句话作为宣传语:“我们只有一种学习大纲,一个标准:是死是活,取决于你们自己。”

    李爱云说,影片呈现课堂缺乏纪律的片段,是“从最初最乱的状况里挑了最糟糕的”,而这些并非教学全貌,她根本不知道影片最后会被剪成什么样子。“英国孩子非常可爱,有自己的优势。一个月相处下来,师生间其实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李爱云说。

    在一个月的实验结束后,有的学生感谢中国老师帮他找到了潜能,有的学生哭着表达对老师的依依不舍。即使是曾经在课堂上调皮的学生也上前和老师拥抱、自拍。

    美国“国家学生”网站称,中国老师和英国师生、家长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并不对称。除了作为客人的中国老师外,最初所有人都把这次教学实验当做娱乐的素材——有新意的周二晚间真人秀节目。

    进行教学实验的一个月里,史端乔校长对中国班的学生表示了“最深切的同情”。但是更值得同情的似乎是中国老师,无论是校方、学生还是家长,似乎都希望这场实验以失败告终。

    英国人希望中国教育方式被证明是失败的,因为这样更加有趣,并且能够反证英国教育的优越性。而中国老师感到自己背负着国家的荣誉,比如在杨君心中,这次实验的结果就“关系到中国”,在卖力地教了一天课后,她在接受BBC采访时几乎失声。

    有人反思 有人反驳

    英国媒体认为,这次教学实验为改进英国教育提供了很多经验,比如加强课堂纪律、增加家长的参与、建构“成绩好很酷”的校园文化。

    考试成绩公布后,“不愿意输”的史端乔只好面对现实,表示,英国学生应该向中国同龄人学习尊师重道,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也应适当延长。不过他也指出:“我们真的希望孩子每天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吗?那不像童年,而像监狱。”

    英国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在英国《卫报》撰文鞭挞“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称:“中国学校就是考试工厂,英国为什么热衷于学习他们的方式?”

    更多人的抱怨没有指向中国教育,而是瞄准了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理查德·斯宾塞的孩子曾在中国读书,他认为,这部纪录片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示中英教育的不同。中国学生遵守纪律,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上领先同龄英国学生两三年。

    英国“BT”网站称,在中国教师到来前,汉普郡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教育,但努力学习正是老一辈英国人成长过程中习惯的学习方式——不那么有趣,但是有充足的信息量。这种教育方式并非“中国传统”,英国的传统教育也是同样的思路,只是近年来被改革成现在这样的“高度学生中心主义”而已。

    “国家学生”网站称:“博航特的老师希望证明他们的方式方法更好,因为回归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潮流所向。不过,已经读大学的英国学生若看了节目,很可能会被博航特学生抗议的内容震惊,比如一名学生说,‘我没办法一边写一整段话一边听老师说话,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快报》称,纵观3集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几度被英国学生“懒惰和理所当然”的学习态度震惊。博航特是英国公认的优秀公立学校,“如果中国老师被这所学校的学生震惊了,我们真的就面临全国性的问题了”。

    很多英国观众对博航特师生不严肃的态度感到不满。一名推特网网友说:“如果英国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娱乐,那么这个机构应该改个名字,叫喜剧俱乐部,首席小丑就是校长先生。”

    有英国网友指出,英国课堂环境没有秩序是“粗鲁”、“没有礼貌”的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进了教室发现学生都不听话,把脚放在桌子上,在课堂上吃东西,或者化妆,你怎么想?”

    对于网友的质问,史端乔辩解称,正是因为中国教学方法“麻木枯燥”,英国学生才表现不好。“如果你在平时到学校来,就会发现学生的表现不是这样的。”

 

中国老师PK英国学生:传统教育方式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