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古复交,古巴民众能得多少实惠?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26日
07
版)
|
哈瓦那街头的观光巴士 |
|
在哈瓦那的El Floridita酒吧外,一名观光巴士司机正在抽烟。上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海明威经常光顾该酒吧,如今这里成为美国游客到古巴的必游景点之一。 |
经过了充满不信任的半个多世纪,美国与古巴于今年7月20日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并重开了大使馆。但是,一系列疑问也接踵而来——两国恢复邦交会给古巴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普通古巴百姓的生活能得到多大改善?
------------------------------------------------------------------------
古巴旅游业“早就等着这一天”
当地时间2015年8月14日上午,在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大使馆楼前,一面星条旗缓缓升起。这是继两国于今年7月20日全面恢复外交关系、重开大使馆之后的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两国此前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谈判,终于——用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话说,“推开旧的藩篱”,迎来了“探索新机会的日子”。
恢复邦交前,美古两国均对美国游客进入古巴作出限制,这也使得古巴这个加勒比地区第三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波多黎各和多米尼加,虽然每年吸引着300万名游客前来领略其奔放的音乐、享用经典的雪茄和醇美的朗姆酒,并在连绵的沙滩上流连忘返,但这些人中,只有区区9万来自美国。一旦限制解除,美国游客的数量将“呈几何倍增长”,英国广播公司(BBC)甚至称,赴古巴旅游的美国人将很快突破100万。
大批美国游客的到来,除了给古巴提供了赚取大笔外汇的机会,对其“年迈”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是一大考验。对此,古巴政府表示,他们已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大潮做好准备:计划扩建哈瓦那机场,在哈瓦那和包括巴拉德罗(哈瓦那以东140公里)在内的旅游胜地修建新的豪华酒店,等等。可以说,古巴的基础设施及市容市貌将有大幅提升。
由西班牙殖民者建于16世纪初期、方圆不足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哈瓦那老城,至今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昔日的风貌。徜徉在老城街头,满目的巴洛克式和新古典风格混合的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但这些建筑大多残破不堪,漏水严重。美古复交,给老城提供了绽放新颜的机会。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古巴知名历史学家尤西比奥·李尔·斯宾格勒就说服当时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成立了一家国有旅游公司Habaguanex。从那时至今,该公司已吸引了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外资投往哈瓦那老城,创造了超过1.3万个工作岗位。如今,Habaguanex管理着20家酒店、40家餐馆、50间酒吧和咖啡馆,以及包括法式馅饼店、花店、贝纳通时装店在内的数十家商店,这些产业有许多坐落在哈瓦那老城,成为每天到此旅游的数千名外国游客的消费首选。
与许多“老革命”的想法不同,负责Habaguanex管理工作的李尔并不认为“街头到处是外国游客”有何不妥。他将Habaguanex近几年的动作形容为继古巴革命之后的“新篇章”:把从外国游客身上挣的钱拿出一部分,用作修缮老城区的房屋以及哈瓦那的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和诊所……用李尔的话说,这叫“社会主义为体,资本主义为用”。
不过,李尔的“新篇章”也加剧了老城区风貌上的两极分化: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不远处就是贫困市民居住的摇摇欲坠的房屋;热闹的酒吧后面可能是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对于还未被“新篇章”覆盖的2/3的哈瓦那老城区来说,美古复交后即将涌入的大批美国观光客,可能让它获得“新生”。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展示自己脏乱差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脏乱差会吓跑外国“财神”。
“老爷车”将从古巴街头消失?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家医院工作的罗阿·桑塔纳认为,两国复交可以带来更多“新机会”,从而让古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为医生,桑塔纳月薪55美元(约合人民币352元),比普通民众20美元的平均月收入高出不少,但同物价比起来,就比较寒酸了:古巴人常吃的猪肉每斤约两美元(约合人民币12.8元),牛肉更贵,每斤8.8美元(约合人民币56元)。一台普通DVD播放机,价格近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元),几乎是桑塔纳4个月的工资。
据《纽约时报》报道,与美国缓和关系之前,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过去5年间一直试图推动该国的经济。国家政策的调整让桑塔纳有机会赚取外快,改善生活:因为会英语,他在哈瓦那老城一家欧美游客经常光顾的酒吧做服务生,运气好时,每天光小费就可赚近百美元。随着美古恢复邦交,桑塔纳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游客涌入古巴,这也意味着他的第二职业很有“钱途”。
“酒吧的客人多,我的收入才会多,”桑塔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希望美国对古巴的贸易禁运快点解除,两国人民的交往能畅通无阻。”
即便禁运还未解除,“资本主义的东西”已“溜”进了古巴,比如联系游客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空中食宿”(Airbnb)。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1月美国政府放宽对本国公民赴古巴旅游的限制后不久,“空中食宿”便向古巴开放了它的网站,成为两国关系解冻以来,首批在古展开业务的美国企业之一。
在古巴这个网络覆盖率拉美地区最低的国家,“空中食宿”通过当地的旅游中介与房主建立联系,由中介将房主的信息挂到“空中食宿”平台上,房费也经由中介转到房主手上。
要想做大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古巴必须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对此,美国《迈阿密先驱报》称:“古巴的互联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强大的信息网络。”
如果贸易禁运解除,别的不说,至少会对古巴的街头一景——老式汽车,产生影响。
法新社称,1959年革命前,古巴的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后来两国交恶,古巴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不过,因禁运而“敝帚自珍”的古巴人没抛弃这些老式美国车,而是将其“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直使用至今。据古巴方面的统计,如今有约7万辆美国“老爷车”行驶在古巴城乡间。有人担心,贸易禁运解除,“老爷车”被新车取代,古巴街头定格在20世纪50年代的浪漫风情将不复存在。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哈瓦那街头将不再有老旧汽车冒出的黑烟”。
最显著的变化是“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
虽然很多美国人视古巴为旅游胜地,但面积11万平方公里的古巴,并非每处都是旅游景点,也并非每个古巴人都能享受到“旅游经济”的收益。法国《世界报》直白地表示:实际情况是,普通古巴人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发生什么改变。
美国《侨报》的观点与《世界报》类似,该报称,近期可能不会改变的东西主要包括:低得可怜的工资、高昂的日常生活费,以及两级分化的医疗卫生体系——尽管全世界的人都在称赞古巴的公共卫生体系堪称典范。
当然,帕丽斯·希尔顿等美国名人可以在哈瓦那品尝到过去在古巴罕见的奶酪蛋糕(这位希尔顿酒店帝国的女继承人,今年2月在网络上晒出了大量她在古巴游玩时的照片)。但对古巴的普通教授或工程师来说,如果想吃上这种蛋糕就得花去自己半个月的工资。
8月初的一天,在哈瓦那靠近海边的一处工地旁,一场篮球赛正在进行。比赛场地虽是水泥地,但因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篮板是木制的,裂成了好几块;篮筐用一根螺纹钢弯曲而成。
趁着休息的空当,17岁的打球少年罗德里格兹·索托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当被问到与美国复交会对他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时,他一脸不屑:“能有什么影响?你看看我们现在打球的场地,看看那块篮板……(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
据古巴官方数据,自从经济改革以来,该国的私营经济已雇佣了40万人。不过《纽约时报》称,私营企业主希望政府对他们的限制少一些。
24岁的路易斯·罗伊格和父亲开了一家自助餐厅,卖披萨、汉堡和咖啡等。他说政府定的面粉价格太高,让他无利可赚,不得不到黑市上买质同价廉的面粉,但那样又可能被执法部门罚款。
“到处是关卡,根本没啥变化。”罗伊格在朋友家聚会时说道。
一位朋友不同意他的说法,说政府正在极力采取革新措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你怎么就看不到变化呢?最显著的就是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我祖父那代整天想着革命;到我父亲那代,革命的想法少了些;到了我们这代,两国关系正常了,就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位名叫亚历杭德罗·萨尔迪瓦的朋友说。
经过了充满不信任的半个多世纪,美国与古巴于今年7月20日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并重开了大使馆。但是,一系列疑问也接踵而来——两国恢复邦交会给古巴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普通古巴百姓的生活能得到多大改善?
------------------------------------------------------------------------
古巴旅游业“早就等着这一天”
当地时间2015年8月14日上午,在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大使馆楼前,一面星条旗缓缓升起。这是继两国于今年7月20日全面恢复外交关系、重开大使馆之后的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两国此前进行了历时数月的谈判,终于——用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话说,“推开旧的藩篱”,迎来了“探索新机会的日子”。
恢复邦交前,美古两国均对美国游客进入古巴作出限制,这也使得古巴这个加勒比地区第三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波多黎各和多米尼加,虽然每年吸引着300万名游客前来领略其奔放的音乐、享用经典的雪茄和醇美的朗姆酒,并在连绵的沙滩上流连忘返,但这些人中,只有区区9万来自美国。一旦限制解除,美国游客的数量将“呈几何倍增长”,英国广播公司(BBC)甚至称,赴古巴旅游的美国人将很快突破100万。
大批美国游客的到来,除了给古巴提供了赚取大笔外汇的机会,对其“年迈”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是一大考验。对此,古巴政府表示,他们已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大潮做好准备:计划扩建哈瓦那机场,在哈瓦那和包括巴拉德罗(哈瓦那以东140公里)在内的旅游胜地修建新的豪华酒店,等等。可以说,古巴的基础设施及市容市貌将有大幅提升。
由西班牙殖民者建于16世纪初期、方圆不足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哈瓦那老城,至今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昔日的风貌。徜徉在老城街头,满目的巴洛克式和新古典风格混合的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但这些建筑大多残破不堪,漏水严重。美古复交,给老城提供了绽放新颜的机会。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古巴知名历史学家尤西比奥·李尔·斯宾格勒就说服当时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成立了一家国有旅游公司Habaguanex。从那时至今,该公司已吸引了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的外资投往哈瓦那老城,创造了超过1.3万个工作岗位。如今,Habaguanex管理着20家酒店、40家餐馆、50间酒吧和咖啡馆,以及包括法式馅饼店、花店、贝纳通时装店在内的数十家商店,这些产业有许多坐落在哈瓦那老城,成为每天到此旅游的数千名外国游客的消费首选。
与许多“老革命”的想法不同,负责Habaguanex管理工作的李尔并不认为“街头到处是外国游客”有何不妥。他将Habaguanex近几年的动作形容为继古巴革命之后的“新篇章”:把从外国游客身上挣的钱拿出一部分,用作修缮老城区的房屋以及哈瓦那的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和诊所……用李尔的话说,这叫“社会主义为体,资本主义为用”。
不过,李尔的“新篇章”也加剧了老城区风貌上的两极分化: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不远处就是贫困市民居住的摇摇欲坠的房屋;热闹的酒吧后面可能是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对于还未被“新篇章”覆盖的2/3的哈瓦那老城区来说,美古复交后即将涌入的大批美国观光客,可能让它获得“新生”。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展示自己脏乱差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脏乱差会吓跑外国“财神”。
“老爷车”将从古巴街头消失?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家医院工作的罗阿·桑塔纳认为,两国复交可以带来更多“新机会”,从而让古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作为医生,桑塔纳月薪55美元(约合人民币352元),比普通民众20美元的平均月收入高出不少,但同物价比起来,就比较寒酸了:古巴人常吃的猪肉每斤约两美元(约合人民币12.8元),牛肉更贵,每斤8.8美元(约合人民币56元)。一台普通DVD播放机,价格近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元),几乎是桑塔纳4个月的工资。
据《纽约时报》报道,与美国缓和关系之前,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过去5年间一直试图推动该国的经济。国家政策的调整让桑塔纳有机会赚取外快,改善生活:因为会英语,他在哈瓦那老城一家欧美游客经常光顾的酒吧做服务生,运气好时,每天光小费就可赚近百美元。随着美古恢复邦交,桑塔纳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游客涌入古巴,这也意味着他的第二职业很有“钱途”。
“酒吧的客人多,我的收入才会多,”桑塔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希望美国对古巴的贸易禁运快点解除,两国人民的交往能畅通无阻。”
即便禁运还未解除,“资本主义的东西”已“溜”进了古巴,比如联系游客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务型网站“空中食宿”(Airbnb)。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1月美国政府放宽对本国公民赴古巴旅游的限制后不久,“空中食宿”便向古巴开放了它的网站,成为两国关系解冻以来,首批在古展开业务的美国企业之一。
在古巴这个网络覆盖率拉美地区最低的国家,“空中食宿”通过当地的旅游中介与房主建立联系,由中介将房主的信息挂到“空中食宿”平台上,房费也经由中介转到房主手上。
要想做大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古巴必须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对此,美国《迈阿密先驱报》称:“古巴的互联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强大的信息网络。”
如果贸易禁运解除,别的不说,至少会对古巴的街头一景——老式汽车,产生影响。
法新社称,1959年革命前,古巴的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后来两国交恶,古巴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不过,因禁运而“敝帚自珍”的古巴人没抛弃这些老式美国车,而是将其“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直使用至今。据古巴方面的统计,如今有约7万辆美国“老爷车”行驶在古巴城乡间。有人担心,贸易禁运解除,“老爷车”被新车取代,古巴街头定格在20世纪50年代的浪漫风情将不复存在。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哈瓦那街头将不再有老旧汽车冒出的黑烟”。
最显著的变化是“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
虽然很多美国人视古巴为旅游胜地,但面积11万平方公里的古巴,并非每处都是旅游景点,也并非每个古巴人都能享受到“旅游经济”的收益。法国《世界报》直白地表示:实际情况是,普通古巴人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发生什么改变。
美国《侨报》的观点与《世界报》类似,该报称,近期可能不会改变的东西主要包括:低得可怜的工资、高昂的日常生活费,以及两级分化的医疗卫生体系——尽管全世界的人都在称赞古巴的公共卫生体系堪称典范。
当然,帕丽斯·希尔顿等美国名人可以在哈瓦那品尝到过去在古巴罕见的奶酪蛋糕(这位希尔顿酒店帝国的女继承人,今年2月在网络上晒出了大量她在古巴游玩时的照片)。但对古巴的普通教授或工程师来说,如果想吃上这种蛋糕就得花去自己半个月的工资。
8月初的一天,在哈瓦那靠近海边的一处工地旁,一场篮球赛正在进行。比赛场地虽是水泥地,但因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篮板是木制的,裂成了好几块;篮筐用一根螺纹钢弯曲而成。
趁着休息的空当,17岁的打球少年罗德里格兹·索托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当被问到与美国复交会对他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时,他一脸不屑:“能有什么影响?你看看我们现在打球的场地,看看那块篮板……(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
据古巴官方数据,自从经济改革以来,该国的私营经济已雇佣了40万人。不过《纽约时报》称,私营企业主希望政府对他们的限制少一些。
24岁的路易斯·罗伊格和父亲开了一家自助餐厅,卖披萨、汉堡和咖啡等。他说政府定的面粉价格太高,让他无利可赚,不得不到黑市上买质同价廉的面粉,但那样又可能被执法部门罚款。
“到处是关卡,根本没啥变化。”罗伊格在朋友家聚会时说道。
一位朋友不同意他的说法,说政府正在极力采取革新措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你怎么就看不到变化呢?最显著的就是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我祖父那代整天想着革命;到我父亲那代,革命的想法少了些;到了我们这代,两国关系正常了,就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位名叫亚历杭德罗·萨尔迪瓦的朋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