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经历孤独 走出困境

记录我的美国高中生活

Joshua Sun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19日   19 版)

    在中国读了一年高中后,我前往美国继续学习。赴美前,我本希望能直接进入10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但因缺少初中化学课学习记录等原因,只能从9年级(美国高中是4年制,为9~12年级)读起。这样,我便落后了大部分中国同学两年时间。

    即将踏入美国的我,已经有了心里落差,但这仅仅是开始。

    到了美国,我住进了姑姑家。她是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闯荡美国的老移民,30多年的美国生活抹去了他们一家人中国式待人接物的方式,我很快感受到了美式的“热情”。

    除了吃饭,我很少与姑姑一家共处一室,更别谈深入交流。而走进美国高中,一道道的难题又等待着我:不会选课,不知哪里采购课堂用具,课上使用iPad记笔记明显跟不上……不仅如此,我在中国练就的英语,在一次次与美国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被他们的迷茫双眼刺激得信心全无;一次次课堂测试的结果,也不断打击着我的骄傲。

    在中国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关系格外融洽,如今我却走进了一个似乎暗无天日的黑洞,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孤寂,我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适应这里的环境,能否跟上学习的进度,能否跨越所有障碍,坚持到最后。

    敏感、挫败、沮丧,占据了我的心。当这些无法排解时,我慢慢地关上了心门。无尽的孤独不请自来地与我为伴。每天放学回家,我习惯于沉默地回到自己的小屋,不愿与任何人交流。

    不知从何时起,别人的一个眼神、电视中偶然看到的一档节目,甚至一条朋友圈微信,都能深深触动我脆弱的神经。有一段时间,消然而下的眼泪常常与难以言状的思乡情怀一起,伴我入眠。刚到美国的第一年,我就是这样踽踽独行,一直撑到了第二年。

    进入10年级,作为国际学生的我终于可以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了。这时,学校的篮球教练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加入篮球队,已变得有些孤僻的我犹豫再三,最后点头答应了。后来,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篮球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更让我走出了孤独。

    在球队,我的个头儿、体力都不占优势,要成为主力只有加强体能训练。于是,我每天早上5点多赶到学校的训练场,按教练之前的指导进行训练。随着身体素质的加强和参加比赛次数的增多,我有了更多机会参与集体活动。

    提及生活的转变,就不得不感谢我的白人朋友Mason。同为校篮球队员的他主动与我交流,让我终于有了一个能说话的好友,这也带给我一个走近美国同龄人的机会。

    Mason的球技在球队首屈一指,他的交际能力也毫不逊色,有一大帮莫逆之交。他带着我一起参加各种朋友的派对,我也抓住机会,努力用英语与他们交谈。慢慢地,我了解了美国人的表达方式,也学会了调侃和自嘲。

    我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糗事,毫不避讳地讽刺自己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他们很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方式,我也因此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自信开始悄然回归,美国在我眼中也愈发“可爱”。

    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曾经差点儿让我失去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丧失与人交流的能力。我在感谢Mason的同时,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困境仅仅是成功的一个阶段,只要自己努力变得强大,就能走出孤独、迈向远方。

    ▋作者系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平王子基督教学校12年级学生。

 

记录我的美国高中生活
美国人如何看待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