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分裂的“美国梦”

美国民众:个人梦易实现,国家梦却难圆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12日   07 版)

    拥有独栋住宅和孩子,曾是典型的“美国梦”。

    美国媒体上,几乎每周都会出现“美国梦正死去”的标题。受困于不理想的经济、分裂的政治、国外的威胁和各种时不时冒出来的挑战,眼下的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似乎表现欠佳。但最近的民调发现,美国的“国家梦”破碎时,美国民众的“个人梦”却依旧蓬勃兴旺。

-------------------------------------------------------------------------

    “美国梦”活在起居室,而非市政厅

    如果你问美国人,2015年的美国表现如何,多数人也许会告诉你,曾冒着彩色气泡的“美国梦”此时一片灰暗。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刊登了市场研究机构PSB今年6月对2000名美国人进行的调查,发现7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梦”正垂死挣扎;69%的人认为,今天实现梦想的障碍“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大”;而64%的人认为,国家正走在错误的轨道上。

    出乎意料的是,人们对国家的悲观感受并没影响他们对个人生活的期待。7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或正在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其中50%的人认为已经圆梦了,另22%的人认为有生之年自己一定能圆梦。67%认为个人的财政状况稳定,72%的人喜爱自己的工作,85%对生活满意,86%的人对未来非常乐观。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每10个受访者中,有7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

    可见,如今“美国梦”活在民众的起居室里,而非市政厅中。

    此前也出现过个人乐观主义和国家悲观主义并存的现象。1996年3月,当克林顿寻求总统连任时,61%的美国人不喜欢国家的前进方向,66%的人认为经济状况不够好甚至糟糕。但调查显示,民众对个人生活保持乐观。克林顿抓住了这样的心理,将竞选主题设定为“建设通往21世纪的桥梁”,结果取得了成功。

    然而,今天的总统候选人似乎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家面临的障碍和困难,而非机遇和成果上。他们准确地感到了选民的社会悲观主义情绪,并打算应和选民,但忽略了选民对个人生活的乐观情绪。

    少数族裔更珍惜实现“美国梦”的机会

    1931年詹姆斯·亚当斯在《美国的史诗》中对“美国梦”的描述时常被人引用:“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并且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获得机会……‘美国梦’不只是拥有小汽车和高工资,还是一种社会秩序,让所有人,无论财产状况和地位出身如何,都能在其中发挥潜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少数族裔对这种成功的认可,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受访的非洲裔和亚裔美国人中,82%认为自己正在实现梦想。抱此想法的拉丁裔美国人,还要再多一个百分点。

    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布法罗的维罗尼卡·霍格尔告诉“布法罗新闻”网站,虽然有过挫折和困苦,但他在美国有了房子和工作,算是实现了“美国梦”。即便仍思念家乡,可每到7月4日美国国庆日,听到管弦乐团吹奏《星条旗永不落》,看着在风中飞扬的美国国旗时,他总是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加入高唱《美丽的美利坚》的人群中。他对美国心存感激,因为他在这里过上了以前想都没想的生活。

    伊夫林·阿达梅斯是第二代多米尼加移民,从小在纽约长大。童年时,“家人多数时候住在被分成很多隔间的一居室里”。她的母亲独自抚养5个孩子,英语不流利,只能赚最低工资,但这并没阻止她为子女争取更好的生活。

    伊夫林从美国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有了体面的工作,现在是拉丁媒体风险投资公司的综合客户经理。“可以说,我实现了母亲的‘美国梦’。而我成为母亲后,发现自己也在追求和母亲一样的梦想,就是让孩子获得比我更好的生活。我非常自豪自己能这样做。”她在博客中写道。

    10年前,盖洛普的民调显示,非洲裔对美国的满意度最低,只有20%,几乎相当于今天的不满意度。这与移民个人的奋斗意愿息息相关。

    当法特米1977年离开伊朗来到美国时,她迫切希望获得成功。“我没有别的选择,祖国正经历大革命,我得不到家人的经济支持,只能打多份工养活自己。”

    如今她有了自己的餐馆,而女儿曼达娜和儿子马兹尔出生在美国,拥有更好的实现“美国梦”的起点。

    曼达娜小学二年级时的理想是成为美国总统,18岁时加入了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当志愿者。大学毕业后,她申请进入白宫当实习生。

    移民在追求“美国梦”时格外努力,法特米认为,因为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之不易。“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能一事无成。我们希望把握机会,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机会,你能成为想成为的人。但现在,年轻的美国人不知道珍惜。我总想告诉他们,你们生在机会最多的国家,该好好把握!”

    中年人最难圆梦,年轻人最物质

    1981年,21岁的美国人马蒂·穆德将所有家当装入背囊,离开失业率近20%的德卢斯,前往北达科他州的油田讨生活。他在美国《德卢斯新闻论坛报》上写道,当时他迫切想改变生活,寻找希望,这种希望就是他的“美国梦”。

    很快,他在油田找到了工作,和青梅竹马的女友结婚并生了5个孩子。“我们一直不富裕,但我们拥有彼此,还有信仰和希望,并吃苦耐劳。”

    穆德一家在1987年石油繁荣结束时,趁着房价下跌买下一个14间房的汽车旅馆,经过近30年的辛苦经营,如今规模扩大了10倍。2005年,在油田工作了24年的穆德辞职了,全力经营旅馆。他的3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加入旅馆的运营,两个儿子在油田工作。穆德说:“北达科他州和全美各地的很多家庭有着与我相似的故事。我们就是活的‘美国梦’。”

    穆德是知足的幸运者。民调显示,51~64岁的白人是各年龄段中最悲观的。只有63%的人认为自己实现了“美国梦”,或未来还有圆梦希望。20%对未来感到悲观。这种情绪可能来自赡养老人和养育儿女的压力,以及他们自身。36%的该年龄段受访者表示,医疗费是美国最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在职业巅峰和收入最高时,遭遇2008~2009年经济危机,不幸沦为受害最深的群体之一,至今没有恢复。

    相比之下,77%的“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认为自己能实现“美国梦”。几乎所有受访的这群人都希望成为世界知名的成功人士,30岁及以下的受访者是所有人中唯一用“赚好多钱”来描述理想工作的人群。而22%的65岁以上受访者和19%的51~64岁受访者认为,“帮助他人”是“美国梦”最重要的部分。只有14%的“千禧一代”做出了同样选择。

    “千禧一代”中认为“追求幸福”就是实现“美国梦”的人数比例,超过了65岁做出同样选择受访者的两倍。而“到国外旅行”、“开好车”、“成为高级俱乐部的成员”,则是年轻人评价幸福的典型标准。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了更多的技术便利,受教育情况优于之前各代,也没面临过征兵,父母的教育环境也更宽松。《大西洋月刊》称,可能正因如此,“千禧一代”比其他代际表现出了更强的物欲。

    悄然改变的“美国梦”定义

    罗德里戈·蒙德拉贡21岁从墨西哥到美国时,本希望从事广告业,却只能在餐馆打零工。“我很努力,想进入广告公司,但没机会。我不想一辈子当服务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生在富裕家庭的人通常在经济方面表现更好。“‘美国梦’要确保所有孩子,无论父母多穷困,都有机会在经济阶梯上向上攀爬,跻身高收入阶层。这个研究结果和‘美国梦’是矛盾的。理论上,出生在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应和富裕家庭的孩子享有同样的经济流动机会。”斯坦福大学贫困和不平等研究中心主任大卫·古思奇表示,美国社会经济状况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

    《大西洋月刊》发现,“美国梦”的定义也在改变。过去实现“美国梦”的标志,是围着白色藩篱的独栋住房和几个孩子,而现在只有1/4的受访者将“拥有一栋漂亮房子”看做“美国梦”的最重要成分;约14%的人认为,生孩子是实现“美国梦”的标志。

    受访者最看重的是灵活性和经济安全,如今“美国梦”主要的构成是:住得舒服(41%)、经济上有保障(37%)、不欠债(36%),以及给家人提供舒适的高品质生活(35%)。对婚姻和儿女的渴求并没彻底消失,30岁以下人群最看重这两部分,2/3的受访者认为实现“美国梦”包括结婚生子。

    民众眼中实现“美国梦”最主要的障碍是缺少机遇,受访者抱怨的内容包括“社会规则偏心富人”、“经济不平等”等。工作机会面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道德感滑坡也是“美国梦”的障碍。

    68%的美国人认为,应立刻采取措施扭转乾坤,但具体怎么做,意见并不相同。共和党人提出削减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减少法律和规章的限制;民主党人希望制造更多机会和福利,如减免大学学费甚至免费读大学、让更多人享受免费医疗、改善边远地区的教育质量等。

    过去10年的跌宕起伏表明,“美国梦”更多是关于机遇,而非结果。六成美国人认为,努力工作就能实现梦想;28%的人称,实现“美国梦”需要生在富裕家庭;还有11%的受访者表示,幸运是最关键的因素。

    美国人仍能坦然接受结果的不平等,认为“美国梦”因人而异。约2/3的人表示:“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别人比我有钱不会令我困扰。”另外36%的人则认为,美国社会金字塔尖上占人口数量1%的人,享受的特权和财富让人不爽。超过3/4的美国人认为,只要多数人有机会凭借努力实现梦想,有人没成功也可以接受。

 

美国民众:个人梦易实现,国家梦却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