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裂痕横亘在华人与马来人之间
“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值得称赞,却难以实现?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7月22日
05
版)
|
马来西亚男子与中国商人的友好自拍。 |
|
开在刘蝶广场的华裔美食商铺。即使在同一家购物中心,华裔支付的铺面租金也远高于马来商铺。 |
|
马来西亚网民发布照片,呼吁民众团结。 |
|
7月9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中)在斋月期间到清真寺进行特殊祷告。占该国人口总数60%以上的马来人,大多是穆斯林。图片来源 CFP |
一部失窃的手机点燃了马来西亚种族冲突的火焰。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称,纳吉布政府已经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并提出了“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但在数十年相互隔离、不信任的影响下,想要一朝弥合几乎不可能,种族裂痕仍横亘在华人与马来人之间。
马来人与华人“秀恩爱”收效甚微?
刘蝶广场骚乱后不久,马来男子与华裔手机商人的一张合影,以及一篇打“温情牌”的文章,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这个人叫德斯蒙德,这是他的昵称。多年前,我从他那里买到了满意的手机,他的东西质量总是很好。”法伊斯·艾哈贾里在脸谱网上娓娓道来,“哪怕有时我从其他店里买手机,他仍然对我热情地微笑。我们的友谊持续了8年多,刘蝶广场的其他华裔商人也对我很好。”
“秘诀是什么?他们不欺骗我,我也不偷东西。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天下就会太平。”他用马来语写道。很快,这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就获得了近7万个“赞”,被分享四千多次。
7月17日的开斋节开放日活动上,自豪感在努尔胸中膨胀。“开放日是我们所有人都热衷于保持的传统,是对国家团结和谐最恰当的表达。”她告诉马来西亚《星报》,眼里闪烁着喜悦。
据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报道,大约3万人参加了这个“团结和分享”的节日,欢乐在整个社区弥漫。人们享受着竹筒饭、椰蓉米粉蛋糕、咖喱、烤肉和印度煎饼等传统美食和当地水果。
每年都跟穆斯林朋友一起庆祝开斋节的华裔出租车司机李某告诉《星报》,他认为马来西亚没有实质性的种族或宗教问题。“我是华裔,但从没去过中国,也不觉得有必要花大钱去一趟。我是马来西亚人,父亲也在这里出生。”
就连曾公然宣扬“马来人至上”的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也在7月16日告诉香港媒体,马来人对华人十分友好,华裔在该国感觉“很舒服”。这位90岁的政客承认,一些华人离开马来西亚去了澳大利亚等国,但坚称他们并非“像叙利亚难民那样因恶劣的待遇而被迫离开”。
“我看到的并不全是负面信息。当局非常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快速控制形势,消除民众的担忧。”华裔李雪茵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
然而,新加坡《今日报》指出,以各种新闻渲染马来人与华人友好相处的故事收效甚微,骚乱的影响仍然广泛。在马来西亚,200人的斗殴规模并不算大,诈骗或小偷小摸在全球各地都是常事,此次冲突的根源是酝酿已久的社会矛盾。
种族紧张延续多年
吉隆坡一家购物中心里,相距仅20米的两个美食广场内,食品和顾客截然不同。马来人和华裔关系紧张,饮食习惯不同,因此不愿光顾对方经营的店铺。
在马来语中,马来人的意思是“大地之子”,占该国人口总数的60%以上,华裔约占23.7%。这片由市政府管理的土地上,马来人在美食广场开店的月租金约为3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9元),华裔却得支付8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300元),明显的差别令华商越来越沮丧。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报道,1971年以来,马政府为提高马来人的整体收入水平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优先权。华人通常就读于华裔学校,上大学的名额十分有限,也很少在政府机关或国有公司担任管理职务。2013年秋天,总理纳吉布宣布了只向马来人提供低价住房的决定。
在印尼《雅加达邮报》看来,新加坡的马来人大多有思想、宽容、勤奋,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却“懒惰、依赖、不停地抱怨”。再加上华裔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和马来人的经济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正如《今日报》所说,倾向于马来人的经济政策从表面上弥合了贫穷的马来人和富裕的华人之间的差距,但进一步激化了民众的受困心态。“种族成见让一些人认为,华人正在抢走所有的好工作,赚比马来人更多的钱。”李雪茵告诉BBC。
“马来西亚内参”网站称,几十年来,马政府宣称致力于打造和平和谐的多民族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种族隔离的社会和种族主义政策制度化已成为这个国家的特点,种族偏见随处可见。华人的招聘、贷款、特殊折扣等信息上,不加掩饰地写着“只供中文口语者”;双方在各自的媒体、广告上嘲笑对方的名字和口音;一些房东拒绝租房给外族人,只因“肤色测试不合格”;国家资助的奖学金分配也是根据种族划定,而非关注成绩和需求。马来语报纸批评加入反对派阵营的华人“忘恩负义”。
马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的易卜拉欣·苏费安主任告诉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大多数马来人与其他种族人口的关系是事务性的,没有深刻的社会来往。“我们注意到,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在底层社会仍然十分强烈。这个国家几十年来未能消除种族间的不信任。”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授埃默里认为,“华人始终不信任马来人,马来人也总认为华人一直在欺骗他们,两者互不信任是最主要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报称,长期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在平复该国种族紧张关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让各方至少看起来是“肩并肩”发展,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双方爆发冲突并不令人意外。
“停止有关种族的话题吧”
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协会主席乔哈里·叶而言,行走在穆斯林和华人的身份之间并不容易。他妻子是马来人,亲戚是华人,双方谈到种族问题时经常不欢而散。自称中立的乔哈里希望成为两个种族沟通的桥梁。
“偷手机是常见的犯罪行为,但如今演变为种族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相信社交媒体上未经证实的信息,发表种族主义言论。”他告诉“马来西亚文摘”网站,“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激烈地发泄情绪、抨击对方,丝毫不考虑后果。说实话,看到脸谱网上的消息,我都害怕。”
据“马来西亚内参”报道,当种族冲突的怒火四处蔓延时,有不少人认为,这一事件不应从种族主义角度加以解读。“狭隘的人们,这只是买卖双方的事,不该扯到马来人和华人。”网友“HafizSkyz”写道。推特网用户“arnazmkhairul”呼吁:“停止有关种族的话题吧,理性一点,这样真的让马来人很尴尬。他们只是对自己的肤色没有安全感而已。”网友“FendiKay”相信,只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种族关系就会和谐。
华裔喜剧演员菲尔道斯·王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因为“即使有良好的愿望,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骗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这个人没有控制自己贪婪的欲望。当局负责找出他是谁,并施以惩罚。”他告诉“马来西亚内参”,“最重要的是无偏见地沟通,尊重每个人。我们都是人,在聚光灯下,我们的影子没有区别。有人犯了错,我们可以惩罚他,但不应推及整个社区、种族或宗教。”
在开斋节上,政客呼吁人们继续前进,拒绝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和分歧,保护国家和谐,不受社交媒体影响。但华裔出租车司机李某认为,马来社会需要承认差异,“一个马来西亚”的提法值得称赞,“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实现这个愿景”。
一部失窃的手机点燃了马来西亚种族冲突的火焰。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称,纳吉布政府已经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并提出了“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但在数十年相互隔离、不信任的影响下,想要一朝弥合几乎不可能,种族裂痕仍横亘在华人与马来人之间。
马来人与华人“秀恩爱”收效甚微?
刘蝶广场骚乱后不久,马来男子与华裔手机商人的一张合影,以及一篇打“温情牌”的文章,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这个人叫德斯蒙德,这是他的昵称。多年前,我从他那里买到了满意的手机,他的东西质量总是很好。”法伊斯·艾哈贾里在脸谱网上娓娓道来,“哪怕有时我从其他店里买手机,他仍然对我热情地微笑。我们的友谊持续了8年多,刘蝶广场的其他华裔商人也对我很好。”
“秘诀是什么?他们不欺骗我,我也不偷东西。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天下就会太平。”他用马来语写道。很快,这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就获得了近7万个“赞”,被分享四千多次。
7月17日的开斋节开放日活动上,自豪感在努尔胸中膨胀。“开放日是我们所有人都热衷于保持的传统,是对国家团结和谐最恰当的表达。”她告诉马来西亚《星报》,眼里闪烁着喜悦。
据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报道,大约3万人参加了这个“团结和分享”的节日,欢乐在整个社区弥漫。人们享受着竹筒饭、椰蓉米粉蛋糕、咖喱、烤肉和印度煎饼等传统美食和当地水果。
每年都跟穆斯林朋友一起庆祝开斋节的华裔出租车司机李某告诉《星报》,他认为马来西亚没有实质性的种族或宗教问题。“我是华裔,但从没去过中国,也不觉得有必要花大钱去一趟。我是马来西亚人,父亲也在这里出生。”
就连曾公然宣扬“马来人至上”的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也在7月16日告诉香港媒体,马来人对华人十分友好,华裔在该国感觉“很舒服”。这位90岁的政客承认,一些华人离开马来西亚去了澳大利亚等国,但坚称他们并非“像叙利亚难民那样因恶劣的待遇而被迫离开”。
“我看到的并不全是负面信息。当局非常有效地使用社交媒体快速控制形势,消除民众的担忧。”华裔李雪茵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
然而,新加坡《今日报》指出,以各种新闻渲染马来人与华人友好相处的故事收效甚微,骚乱的影响仍然广泛。在马来西亚,200人的斗殴规模并不算大,诈骗或小偷小摸在全球各地都是常事,此次冲突的根源是酝酿已久的社会矛盾。
种族紧张延续多年
吉隆坡一家购物中心里,相距仅20米的两个美食广场内,食品和顾客截然不同。马来人和华裔关系紧张,饮食习惯不同,因此不愿光顾对方经营的店铺。
在马来语中,马来人的意思是“大地之子”,占该国人口总数的60%以上,华裔约占23.7%。这片由市政府管理的土地上,马来人在美食广场开店的月租金约为3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9元),华裔却得支付8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300元),明显的差别令华商越来越沮丧。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报道,1971年以来,马政府为提高马来人的整体收入水平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优先权。华人通常就读于华裔学校,上大学的名额十分有限,也很少在政府机关或国有公司担任管理职务。2013年秋天,总理纳吉布宣布了只向马来人提供低价住房的决定。
在印尼《雅加达邮报》看来,新加坡的马来人大多有思想、宽容、勤奋,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却“懒惰、依赖、不停地抱怨”。再加上华裔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和马来人的经济收入差距较为明显。
正如《今日报》所说,倾向于马来人的经济政策从表面上弥合了贫穷的马来人和富裕的华人之间的差距,但进一步激化了民众的受困心态。“种族成见让一些人认为,华人正在抢走所有的好工作,赚比马来人更多的钱。”李雪茵告诉BBC。
“马来西亚内参”网站称,几十年来,马政府宣称致力于打造和平和谐的多民族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种族隔离的社会和种族主义政策制度化已成为这个国家的特点,种族偏见随处可见。华人的招聘、贷款、特殊折扣等信息上,不加掩饰地写着“只供中文口语者”;双方在各自的媒体、广告上嘲笑对方的名字和口音;一些房东拒绝租房给外族人,只因“肤色测试不合格”;国家资助的奖学金分配也是根据种族划定,而非关注成绩和需求。马来语报纸批评加入反对派阵营的华人“忘恩负义”。
马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的易卜拉欣·苏费安主任告诉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大多数马来人与其他种族人口的关系是事务性的,没有深刻的社会来往。“我们注意到,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在底层社会仍然十分强烈。这个国家几十年来未能消除种族间的不信任。”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授埃默里认为,“华人始终不信任马来人,马来人也总认为华人一直在欺骗他们,两者互不信任是最主要的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报称,长期以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在平复该国种族紧张关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让各方至少看起来是“肩并肩”发展,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双方爆发冲突并不令人意外。
“停止有关种族的话题吧”
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协会主席乔哈里·叶而言,行走在穆斯林和华人的身份之间并不容易。他妻子是马来人,亲戚是华人,双方谈到种族问题时经常不欢而散。自称中立的乔哈里希望成为两个种族沟通的桥梁。
“偷手机是常见的犯罪行为,但如今演变为种族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相信社交媒体上未经证实的信息,发表种族主义言论。”他告诉“马来西亚文摘”网站,“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激烈地发泄情绪、抨击对方,丝毫不考虑后果。说实话,看到脸谱网上的消息,我都害怕。”
据“马来西亚内参”报道,当种族冲突的怒火四处蔓延时,有不少人认为,这一事件不应从种族主义角度加以解读。“狭隘的人们,这只是买卖双方的事,不该扯到马来人和华人。”网友“HafizSkyz”写道。推特网用户“arnazmkhairul”呼吁:“停止有关种族的话题吧,理性一点,这样真的让马来人很尴尬。他们只是对自己的肤色没有安全感而已。”网友“FendiKay”相信,只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种族关系就会和谐。
华裔喜剧演员菲尔道斯·王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因为“即使有良好的愿望,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想法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骗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这个人没有控制自己贪婪的欲望。当局负责找出他是谁,并施以惩罚。”他告诉“马来西亚内参”,“最重要的是无偏见地沟通,尊重每个人。我们都是人,在聚光灯下,我们的影子没有区别。有人犯了错,我们可以惩罚他,但不应推及整个社区、种族或宗教。”
在开斋节上,政客呼吁人们继续前进,拒绝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和分歧,保护国家和谐,不受社交媒体影响。但华裔出租车司机李某认为,马来社会需要承认差异,“一个马来西亚”的提法值得称赞,“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实现这个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