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瑞士“民间文化使者”的中国舞蹈梦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7月08日   11 版)

    瑞士姑娘苏瑞舞起中国水袖。

    苏瑞(左二)和另外3名传统民俗艺术家组成了瑞士环球旅行家艺术团。

    瑞士姑娘苏瑞10年前首次来中国旅行时就迷上了中国舞,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成为一名专业舞者,也因此成为中国和瑞士间的“民间文化使者”。


    瑞士舞者的中国舞缘

    瑞士姑娘Sonja R sli有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苏瑞。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搜索这个名字,出现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姑娘表演中国水袖舞和民族舞的视频。

    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苏瑞称自己是舞者和艺术从业者,但是直到3年半前,她还有着更有“钱途”的职业,跳舞只是她的副业。

    “我辞去了瑞士银行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决定。我是应该追随自己的梦想,还是过这种日复一日的平常日子?”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最终她下定决心到中国学习传统舞蹈。

    苏瑞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亚洲有好感,而与亚洲有关的事物总能吸引她的注意力。苏瑞的妈妈有很多亚洲同事,苏瑞在幼年就对中国文化有了模糊的概念。

    “我喜欢中国画,也喜欢中国食物。”2003年,苏瑞在环游世界的时候,特意将北京设为目的地之一,那是她第一次来中国,也是她第一次看到中国舞蹈。

    苏瑞最初被中国舞蹈惊艳到,是通过“地铁的广告,还有电视里的片段”。此时,苏瑞还没有机会看到舞台上真正的中国舞表演,“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中国舞)的情绪和灵感,我觉得非常优雅”。

    作为一名舞者,苏瑞一直相信,最美的舞蹈只有调动内心的情绪才能实现。中国舞的旋律、动作加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和谐的美感,“直达观众的内心”。

    2004年,结束环球旅行回到瑞士之后,苏瑞开始四处寻找中国舞老师。但在瑞士,她只找到了一位同样热爱中国舞并且在中国短暂学习过的“临时老师”,“我知道那不是正宗的,我要学真正的中国舞”。

    接下来的10年里,苏瑞利用假期回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和台湾寻找老师,后来她还在英国曼彻斯特找到了一名曾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的中国姑娘。

    这些零碎的学习经历让苏瑞越来越希望系统地学习地道的中国舞。2011年,她申请奖学金到北京舞蹈学院深造,经过一年的等待,终于在2012年获得了政府奖学金。“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刻。”

    “24小时保持中国精神”

    2013年,苏瑞进入北京舞蹈学院,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瑞士学生。这一年,她37岁。

    来到北京,望着舞蹈学院教学楼的窗口,苏瑞下定决心,不仅要学好舞蹈,在课堂之外也要多多感受。

    “当然,你心里得想着舞蹈,而不能只看风景。”苏瑞告诉《青年参考》,从窗口望出去,除了翠绿的树,天气好时,还能看到中央电视塔和高楼林立的城市轮廓。面对如此风景,苏瑞对着窗外大喊:“北京!耶!我爱你!”

    北京舞蹈学院的气氛最让苏瑞着迷。“校园中的任何地方,即使在宿舍里也能听到音乐。你身边的人都是舞者,大家随时会为了舞蹈兴奋。”这种体验是苏瑞此前没有过的,“在台湾和曼彻斯特,当你离开舞蹈教室后,环境就改变了,舞蹈的情境也随之消失。”苏瑞说,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时,“可以24小时保持中国精神”。

    苏瑞从小习舞,“学习舞蹈没有原因,就是天性”。Hip-pop、爵士、爱尔兰舞都是她的长项,少年时期就曾当过舞蹈老师。但是当她开始学习中国舞的时候,却出师不利地发现,她的肢体并未达到中国舞要求的柔软、灵活和舒展。

    “中国舞者的肢体非常柔软,他们很多人从小就开始练习了。有些人小时候先练习形体,打下了基础才学习舞蹈。我有一副瑞士人的身板,虽然在瑞士人中,我的柔韧度算是好的,但是欧洲人在这方面是无法和中国人相比。”

    苏瑞能做的只有练习,更多的练习。每天早晨7点,她已经出现在了练功房。2012年初到中国时,苏瑞对中文一窍不通,说起那次“说走就走的留学”,苏瑞告诉记者,她佩服当年自己的勇敢。“我当时着魔地想学中国舞,觉得只要掌握精神和动作就可以了,舞蹈不需要语言。”

    但是进入了舞蹈课堂,她才发现语言并非可有可无。“个别老师会说英文,有时候同学会帮我翻译。一段时间后,我明白了那些经常用到的口令,比如‘转身’、‘右边’……”苏瑞说,她班上有25人到30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她都很热心。有时候老师会在下课之后给她“开小灶”。

    “中国舞的动作从手臂、眼神、上肢传递到腰和腿,有很多弯曲和扭动,我用了几个星期才找到其中的要领。”而对于苏瑞来说,需要从头培养的除了舞蹈动作,还有在她看来属于舞蹈内在力量的“中国精神”。

    虽然苏瑞现在和记者笑谈当时的经历,但身在其中时,她曾举步维艰。新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错位的基础和文化的压力同时袭来,苏瑞只能夜晚躲在被子里哭泣。

    学习中国舞帮她更好地理解中国

    苏瑞的家人明白舞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然而当她决定前往中国时,家人还是大吃一惊。“很多瑞士人并不知道真正的中国是怎样的,他们只看到在瑞士的中国游客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他们都对我说‘你疯了吗?到了中国你怎么活得下去’。”

    苏瑞说,在亲友面前,她会强调中国好的一面。她特意在北京最美的金秋时节邀请母亲来中国,而北京给了母亲一路惊喜,“如今她已经开始想念中国了”。

    最近9年,苏瑞一有机会就会在瑞士表演中国舞,她的家人也经常亲临现场欣赏她的舞姿。“他们也觉得中国舞非常迷人,而且我能表演来自另一种文化的舞蹈,让他们感到骄傲,因此一直非常支持我。”

    苏瑞说,学习中国舞帮助她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她和老师同学借演出的机会去了很多中国城市,让她了解了这些城市的历史、风俗、艺术。即使是待在北京的时光,苏瑞也能自得其乐。“在北京你什么都找得到,生活非常便捷。”

    街边美食是她的最爱。“每次我回到瑞士,最开始的几天都会对单调的食物感到厌烦,总是面包、黄油、奶酪。而在中国从清早到夜里,总有那么多美食等着你。”

    出于对中国的热爱,苏瑞经常向中国人介绍瑞士文化。脱下中国长衫、换上瑞士传统连衣裙、扎起两根小辫子的苏瑞,立刻从温婉的中国舞爱好者回归活泼热情的欧洲姑娘。她和朋友们到过一些边远的学校,那里的很多学生从没见过瑞士人。

    如今,致力于成为文化使者的苏瑞和另外3名传统民俗艺术家组成了瑞士环球旅行家艺术团。他们的表演包括阿尔卑斯号、瑞士长调和呼唱,Juiz+瓦盆,瑞士国旗挥舞表演,瑞士长勺、响板、民族舞、瑞士民间木号、家庭音乐等。

    梦想第一,生活第二

    苏瑞最喜欢中国的维族舞。“每次跳维族舞我都感到特别快乐,”她还对记者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这支舞实在是太美了。”在学了3个月后,维族舞成为她中国舞表演中的保留节目。

    同样受到苏瑞钟爱的还有中国的水袖舞。她告诉《青年参考》,水袖舞是唐朝时从宫廷流传出来的,影片《十面埋伏》中章子怡表演水袖舞、用水袖击鼓的画面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对水袖舞的兴趣由此而来,看电影时我就觉得,哇,这种舞蹈的威力真大!”

    采访中,苏瑞多次提到“充盈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的安宁”,她表示,每当自己练习水袖舞或者扇子舞时,都感觉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关于中国舞,我总觉得自己还应该继续学习。”苏瑞说,博大精深的中国舞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想要取得真谛,就需抽丝剥茧。“因为我不说中文,这个渗透的过程对我来说格外缓慢。”苏瑞告诉记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她希望到亚洲的边远地区了解当地文化,向那里的人介绍瑞士。

    在采访的最后,苏瑞告诉《青年参考》,作为一名跨文化的舞者,她经常收到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韩国等的演出邀请,但目前的演出收入不足以让她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演出淡季回到瑞士时,她偶尔要到餐馆打工,维持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执著,有人将她称为“梦想家”。

    然而,说起舞蹈,她的言辞中透着真诚的快乐。近期,苏瑞计划通过文化交流工作室将中国舞带到瑞士和德国。她在中国的文化推广工作,不仅要让中国的年轻人熟悉瑞士的传统和艺术,也要让年轻一代为本国的文化自豪,“否则文化就无法传承下去了”。

 

瑞士“民间文化使者”的中国舞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