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扎堆儿赴美到排队回国

中国概念股为何掀起回归潮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7月01日   13 版)

    2014年,中国公司吹响了占领美国股市的号角,十几家中国大陆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2亿元)。阿里巴巴甚至创下美国最大规模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纪录。

    然而,这股潮流来得迅猛,退得也迅速。2015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纷纷通过私有化从美国抽身,寻求在中国重新上市。

    中国概念股排队回国

    “你能看得到,那些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或希望在A股获得更高估值的中国公司,正在寻求私有化,并在国内市场重新上市。”美国投资银行太平洋皇冠的证券分析师程程(音)告诉美国彭博社。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进入2015年,已有14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接到总价1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8亿元)的私有化投标,希望在美国退市。其中包括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制作公司久邦数码、网络公司盛大在线、如家快捷酒店、人人网、世纪互联集团、易居(中国)等。6月17日,奇虎360加入了这波热潮,迈瑞医疗设备公司和医疗研究机构药明康德,也表示了回归国内股市的意向。

    2014年,中国公司吹响了占领美国股市的号角,阿里巴巴为首的14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2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1亿元)。阿里巴巴甚至创下美国最大规模IPO的纪录。相比之下,2015年,只有3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公开募股,融资总额1.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

    十余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收到私有化邀约。据报道,14家率先完成或正在完成私有化的企业中,10家收购价低于上市发行价。而去年,只有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完成了私有化。

    这些在国内曾是或仍然是业界传奇的企业当年“一路向美”,有媒体吹捧它们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一刻,登上了新的平台。然而,或长或短的蜗行摸索后,善于听风辨向的中概股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国。

    回归,想要“活得更好”

    6月3日,2013年从纽约退市的中国广告公司分众传媒,通过反向并购在深圳上市,市值几乎翻番。投资银行从业者称,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希望完成类似的壮举。一些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估值超过100倍市盈率。即便是一些小型初创企业,去年在国内市场的市值也增加了两倍。相比之下,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市盈率低于20倍。

    “很多公司的高层愿意冒市场和金融风险回归A股,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摩根大通公司的亚太区联席主席布莱恩·顾告诉《华尔街日报》,“相比之下,他们在美股的交易价打了很大折扣。”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国概念股争先恐后地回国,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中国目前的股市狂潮,尤其是互联网板块。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对初创企业来说,曾意味着获得比在国内更高的估值。西方投资者习惯了硅谷利润微薄但前景广阔的初创企业,对于刚刚起步的初创公司更加理解和同情。在美国上市相当于质量保证。

    但在中国股指的戏剧化波动下,纳斯达克的魅力正在逐渐褪色。

    “主要动机是美股和A股之间的估值差距,”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和CEO包凡告诉《华尔街日报》,“历史上,中国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评估和投资不够成熟,这点已经改变了。”

    历史上,美股市场比中国股市更加稳定,却陷入了为期6年的低迷。随着国内交易所上市规则的松动和市值的飙升,中国新的技术公司都优先选择在上海而不是纽约上市。

    有的中概股退市是为了赶上A股盛世“活得更好”,有些则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水土不服是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后必须面临的问题。迈不过这个槛儿的中概股,退市是必然的选择。

    2011年8月,中国软件公司东南融通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纽交所摘牌。《经济学人》称,类似的丑闻使美国人对中国概念股的热情降温。即便没有丑闻缠身的中国公司,也不时会遭到美国做空者的攻击。彭博社认为,2013年从纽交所退市的分众传媒,就与美国做空机构对其进行持续打击有关。

    2010年4月到2012年6月,33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私有化。

    赴美上市,需求不同

    麦肯锡咨询公司2013年发布报告称,2010年之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有3波大潮,需求和动机有细微差别。

    第一次浪潮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公司刚刚完成私有化,监管机构认为,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会受益于国际资本和管理标准,这些都是国内新兴市场无法提供的。而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彻底完成从政府分支向公司的转型,具体的举措包括设立董事会、引入管理标准等。纽约是最受欢迎的上市地点,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最高。

    第二波海外上市潮囊括了很多国有巨头,以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许多来自中国的新兴技术领域,包括百度和优酷。这些企业认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更符合它们要求的环境。前两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共有百家左右,到2013年的市值约为2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0亿元),占中国在纽约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8%。

    第三波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众多,差不多有500家,不过公司的规模较小,平均市值不足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这些公司不能或不愿在A股市场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因此到纽交所寻找机会。彼时,美国十分欢迎准备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

    但眼下,监管部门的态度鼓励了中国企业集体回巢。过去,政府规定公司必须连续几年盈利才能在中国股市上市,这对互联网初创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在国内准备上市意味着多重审查,而在海外,通常只需要登记。中国正在修订法律,简化流程,降低门槛。

    即便如此,纽约仍然是海外融资的首选之地,逐渐完善为中国企业IPO配备的基础设施。美国大型法律公司和银行都在中国开设了分支,一些小型咨询公司则专门从事反向并购,帮助中国企业借壳上市。

    退市回国有风险

    多数忙着在美退市的公司没有公开宣布私有化的原因和下一步的计划,银行从业者和观察人士认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公司打算赶上中国股市蓬勃的窗口期,在A股上市。

    券商公司瑞士信贷估计,将有更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谋求私有化,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和前程无忧招聘网站是热门的候选。

    投资者则心甘情愿为中国企业从美股退市埋单。世纪互联集团的CEO联络了清华控股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金山软件公司完成收购;易居(中国)则有董事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作为资金后盾。

    上个月,中国投资银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兴资本宣布,将联手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从美股退市、回归A股市场提供资本和咨询。

    《经济学人》认为,长期来看,主营业务在国内的中国公司回归本土资本市场是合理的,当地的投资者比海外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它们的市场表现。中国股市如日中天,似乎是回归的好时机。不过,这家英国媒体指出,中国股市的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届时,这些回归本土的公司很可能受到打击。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在美国完成私有化流程对中国公司来说通常困难重重,是否成功还要且行且看。很多私有化项目必须接受独立委员会对收购者的审查,这个过程最长可以持续一年,并会带来额外的管理费用。没人能保证完成了所有手续后中国A股仍然繁荣,或者仍然欢迎这些“海外游子”的回归。

    本版图片来源CFP

 

中国概念股为何掀起回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