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很隐蔽,私家车不贴膜……
首尔:环保细节遍布每个角落
实习生 王一然 文/摄
《
青年参考
》(
2015年06月10日
10
版)
|
图1:隐蔽的垃圾桶 |
|
图3:垃圾焚烧温度实时监控 |
|
图2:韩国清洁能源汽车 |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借着会议前后的间隙,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考察一下这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城市。
首尔街头“一桶难寻”
首尔或许并不比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繁华,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干净的街道。在首尔,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细节:街边没有垃圾桶。
我在路边的小摊儿上买了一个杯子蛋糕,吃完之后却发现,居然找不到垃圾桶!我不得不举着空杯子走过三条街回到宾馆,把它丢进房间的垃圾桶。这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应,也非常不理解。要知道,即使在垃圾桶随处可见的北京,都难以保证垃圾在街头绝迹。在“一桶难寻”的首尔,垃圾会被扔到哪里去呢?
站在街上观察了很久,我渐渐发觉了其中的奥秘:韩国人买了街边的小吃后,会将留下的竹签、纸、托盘等交给摊主处理。即使你不是在这个摊儿上买的小吃,拜托摊主帮忙处理垃圾,摊主也不会拒绝。
后来,我和韩国大学生崔恩颂聊天时,对方告诉我,不仅街边的小摊贩自备垃圾袋,一些便利店也可以帮顾客处理垃圾。“不过我们只在迫不得已时才会这样做,”崔恩颂说,“如果我们带着手提包出门,包里面都会放一个空袋子用来装垃圾,把垃圾带回家后,再拿出来分类丢掉。”
在韩国,垃圾分类有着严格的规定,一些废弃的金属电器,比如电脑、微波炉、洗衣机之类,还需要送交金属垃圾拆卸厂,并支付处理费。如此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定,让我不由得猜测:是不是因为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不方便垃圾分类,所以大街上才不设垃圾桶呢?
崔恩颂告诉我,垃圾分类只是一部分原因,这项举措还有关于城市环境建设的考虑——垃圾桶中积存的垃圾会腐败、发酵,污染空气。
其实,首尔的街道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垃圾桶,只不过位置比较隐蔽。它不会被安置在繁华路段或大道两边,往往位于人流稀少的小路上,图1中那个悬挂在灯柱上的小桶就是垃圾桶。
外国游客到韩国游玩的时候,常常由于不熟悉道路、读不懂韩文而错把邮筒当成垃圾桶。在中国游客聚集的明洞、东大门地区,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一打开邮筒,信件和垃圾就争先恐后地倾泻而出。对此,首尔邮局的邮递员们很是无奈。
街头没有垃圾桶,不仅令外国游客很不适应,首尔本地居民也同样感到不便。好在首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去年年底,首尔市开始试制两种不同的街边移动式垃圾桶,经过市民评审后,预计将于今年年中推广。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中国游客赴韩观光时就不会遭遇垃圾没处扔的尴尬了。
车窗为何不能贴膜
首尔的私家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站在街上看过去,停在路口等红灯的一辆辆车都没有贴深色的膜,车窗基本是透明的。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巧合,但后来,我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看到的情况与此别无二致,于是开始怀疑,这是不是首尔的规定。
韩国的朋友证实了我的猜测,在首尔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的确不能贴深色的膜。这项规定的目的是,车辆经过收费站时,车内的情况能够被收费员清晰地一览无余。
依据首尔的环境保护条例,4座的私家轿车若载人少于3位,就要缴纳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1.2元)的罚款,美其名曰“交通拥堵费”。小型客车的乘坐人数若少于7人,是不被允许进入客车专用车道的。
同样是基于韩国保护环境的条例,大型客车要等到出发之前5分钟才被允许开空调,如果一直开着空调等人,就要被罚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思虑周全而细致,执行严格,不留情面,从中不难看出韩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首尔正在大力发展各种清洁能源汽车。图2中的车是首尔开发出的第一款性能可以媲美传统汽车的电动车,最高时速可达130千米/小时。不过,到目前为止,它还只被用于督查、巡逻,无法在普通市民居住的社区中见到。
让生活垃圾发挥最大价值
首尔的垃圾处理厂是有偿服务的,它们的运营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市民支付的垃圾处理费用。
生活类垃圾有着详细的分类。食物类垃圾不会被直接焚烧或填埋,而是被转化为肥料或者饲料,运到农场和养殖场,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会被送往沼气池,满足城市的一部分能源需求。
首尔一家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介绍说,每座垃圾焚烧炉每天能处理200吨垃圾,一个垃圾处理厂每天能处理400吨生活垃圾。每个烟囱都对应着一座垃圾焚烧炉,所以每个处理厂的垃圾处理能力是可以从外观上看出来的。
首尔分为25个区,散布在城中的垃圾处理厂总共可以处理24个区的生活垃圾,其中能够完全处理的有23个区。我考察的这家垃圾处理厂只负责处理阳川区、江西区和永登浦这3个区产生的垃圾。
这位负责人说,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气体,这种气体是有毒的,容易致癌,只有在750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才能避免这种有毒气体的产生。“韩国法律规定,垃圾焚烧炉的温度不可以低于800度,而我们厂两座焚烧炉的温度基本上保持在900度以上。”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不会被精明的韩国人浪费掉,不过这种高温蒸汽无法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蒸汽出了焚烧炉之后,会立刻被导入快速冷却装置,令温度骤降至200度左右,然后用来发电,而那些被冷凝器吸收掉的温度可以解决供暖问题如图3所示。至此,废弃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发挥了它所有的剩余价值。
垃圾焚烧并不能让垃圾完全消失,不过首尔一直坚持垃圾排放最小化原则,尤其重视资源回收,所以残留物并不多。如果将原始垃圾视为100,那么垃圾焚烧后的残余物就是15,蒸汽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粉尘就是4。因为残余物中含有重金属等物质,所以不会被直接填埋,而是集中送往仁川的仓库。
为什么储存在仓库中,而不是进一步处理呢?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说,这是因为当前的垃圾焚烧技术不足以实现垃圾的完全处理,因此不能不负责任地填埋,只能暂时妥善储存,避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污染,等到若干年后技术成熟时,再把它们取出来,进行进一步处理。
垃圾焚烧后含有重金属的蒸汽,会经过层层净化直至达标,才会被允许排放。焚烧炉周围的空气里充斥着臭鱼烂虾的味道,但垃圾焚烧工人坦然地在机器上操作。这位负责人笑着解释说,这里的味道不太好闻,却绝对对人体无害,所以工人完全可以不戴口罩作业。
首尔在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十分重视空气质量的监测,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负责对本区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实时评测。甚至每条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两旁,都设有空气质量检测器。
我到达垃圾处理厂的那天,首尔的空气不是特别好。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说,这一天首尔中心城区监测到的PM10数据为80微克/立方米,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空气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状态了。这位负责人认为,这和近几天的风向有关——西北风将来自中国的污染物带到了韩国。为此,韩国政府在积极寻求同中国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借着会议前后的间隙,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考察一下这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城市。
首尔街头“一桶难寻”
首尔或许并不比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繁华,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里干净的街道。在首尔,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细节:街边没有垃圾桶。
我在路边的小摊儿上买了一个杯子蛋糕,吃完之后却发现,居然找不到垃圾桶!我不得不举着空杯子走过三条街回到宾馆,把它丢进房间的垃圾桶。这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应,也非常不理解。要知道,即使在垃圾桶随处可见的北京,都难以保证垃圾在街头绝迹。在“一桶难寻”的首尔,垃圾会被扔到哪里去呢?
站在街上观察了很久,我渐渐发觉了其中的奥秘:韩国人买了街边的小吃后,会将留下的竹签、纸、托盘等交给摊主处理。即使你不是在这个摊儿上买的小吃,拜托摊主帮忙处理垃圾,摊主也不会拒绝。
后来,我和韩国大学生崔恩颂聊天时,对方告诉我,不仅街边的小摊贩自备垃圾袋,一些便利店也可以帮顾客处理垃圾。“不过我们只在迫不得已时才会这样做,”崔恩颂说,“如果我们带着手提包出门,包里面都会放一个空袋子用来装垃圾,把垃圾带回家后,再拿出来分类丢掉。”
在韩国,垃圾分类有着严格的规定,一些废弃的金属电器,比如电脑、微波炉、洗衣机之类,还需要送交金属垃圾拆卸厂,并支付处理费。如此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定,让我不由得猜测:是不是因为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不方便垃圾分类,所以大街上才不设垃圾桶呢?
崔恩颂告诉我,垃圾分类只是一部分原因,这项举措还有关于城市环境建设的考虑——垃圾桶中积存的垃圾会腐败、发酵,污染空气。
其实,首尔的街道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垃圾桶,只不过位置比较隐蔽。它不会被安置在繁华路段或大道两边,往往位于人流稀少的小路上,图1中那个悬挂在灯柱上的小桶就是垃圾桶。
外国游客到韩国游玩的时候,常常由于不熟悉道路、读不懂韩文而错把邮筒当成垃圾桶。在中国游客聚集的明洞、东大门地区,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一打开邮筒,信件和垃圾就争先恐后地倾泻而出。对此,首尔邮局的邮递员们很是无奈。
街头没有垃圾桶,不仅令外国游客很不适应,首尔本地居民也同样感到不便。好在首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去年年底,首尔市开始试制两种不同的街边移动式垃圾桶,经过市民评审后,预计将于今年年中推广。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中国游客赴韩观光时就不会遭遇垃圾没处扔的尴尬了。
车窗为何不能贴膜
首尔的私家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站在街上看过去,停在路口等红灯的一辆辆车都没有贴深色的膜,车窗基本是透明的。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巧合,但后来,我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看到的情况与此别无二致,于是开始怀疑,这是不是首尔的规定。
韩国的朋友证实了我的猜测,在首尔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的确不能贴深色的膜。这项规定的目的是,车辆经过收费站时,车内的情况能够被收费员清晰地一览无余。
依据首尔的环境保护条例,4座的私家轿车若载人少于3位,就要缴纳2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1.2元)的罚款,美其名曰“交通拥堵费”。小型客车的乘坐人数若少于7人,是不被允许进入客车专用车道的。
同样是基于韩国保护环境的条例,大型客车要等到出发之前5分钟才被允许开空调,如果一直开着空调等人,就要被罚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思虑周全而细致,执行严格,不留情面,从中不难看出韩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首尔正在大力发展各种清洁能源汽车。图2中的车是首尔开发出的第一款性能可以媲美传统汽车的电动车,最高时速可达130千米/小时。不过,到目前为止,它还只被用于督查、巡逻,无法在普通市民居住的社区中见到。
让生活垃圾发挥最大价值
首尔的垃圾处理厂是有偿服务的,它们的运营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市民支付的垃圾处理费用。
生活类垃圾有着详细的分类。食物类垃圾不会被直接焚烧或填埋,而是被转化为肥料或者饲料,运到农场和养殖场,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会被送往沼气池,满足城市的一部分能源需求。
首尔一家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介绍说,每座垃圾焚烧炉每天能处理200吨垃圾,一个垃圾处理厂每天能处理400吨生活垃圾。每个烟囱都对应着一座垃圾焚烧炉,所以每个处理厂的垃圾处理能力是可以从外观上看出来的。
首尔分为25个区,散布在城中的垃圾处理厂总共可以处理24个区的生活垃圾,其中能够完全处理的有23个区。我考察的这家垃圾处理厂只负责处理阳川区、江西区和永登浦这3个区产生的垃圾。
这位负责人说,生活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气体,这种气体是有毒的,容易致癌,只有在750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才能避免这种有毒气体的产生。“韩国法律规定,垃圾焚烧炉的温度不可以低于800度,而我们厂两座焚烧炉的温度基本上保持在900度以上。”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不会被精明的韩国人浪费掉,不过这种高温蒸汽无法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蒸汽出了焚烧炉之后,会立刻被导入快速冷却装置,令温度骤降至200度左右,然后用来发电,而那些被冷凝器吸收掉的温度可以解决供暖问题如图3所示。至此,废弃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发挥了它所有的剩余价值。
垃圾焚烧并不能让垃圾完全消失,不过首尔一直坚持垃圾排放最小化原则,尤其重视资源回收,所以残留物并不多。如果将原始垃圾视为100,那么垃圾焚烧后的残余物就是15,蒸汽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粉尘就是4。因为残余物中含有重金属等物质,所以不会被直接填埋,而是集中送往仁川的仓库。
为什么储存在仓库中,而不是进一步处理呢?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说,这是因为当前的垃圾焚烧技术不足以实现垃圾的完全处理,因此不能不负责任地填埋,只能暂时妥善储存,避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污染,等到若干年后技术成熟时,再把它们取出来,进行进一步处理。
垃圾焚烧后含有重金属的蒸汽,会经过层层净化直至达标,才会被允许排放。焚烧炉周围的空气里充斥着臭鱼烂虾的味道,但垃圾焚烧工人坦然地在机器上操作。这位负责人笑着解释说,这里的味道不太好闻,却绝对对人体无害,所以工人完全可以不戴口罩作业。
首尔在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十分重视空气质量的监测,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负责对本区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实时评测。甚至每条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两旁,都设有空气质量检测器。
我到达垃圾处理厂的那天,首尔的空气不是特别好。垃圾处理厂的负责人说,这一天首尔中心城区监测到的PM10数据为80微克/立方米,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空气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状态了。这位负责人认为,这和近几天的风向有关——西北风将来自中国的污染物带到了韩国。为此,韩国政府在积极寻求同中国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