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丽心灵”游走在天才与疯子间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5月27日   05 版)

    2011年9月28日,约翰·纳什在北京听演讲。当天上午,诺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图片来源 CFP

    1957年,纳什娶到了梦想中的姑娘艾丽西亚。

    讲述纳什跌宕人生和漫长、伟大爱情故事的电影《美丽心灵》,让他成了近年来最著名的数学家。

    耀眼的成就、毁灭性的打击和近乎不可思议的救赎,共同构筑了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妻子艾丽西亚不离不弃的陪伴,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引线。正如纳什的传记中所说:“选择一个对他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女人,正是纳什的天才之处。”

    《华盛顿邮报》称,讲述了纳什跌宕人生和漫长、伟大爱情故事的电影《美丽心灵》,让他成了近年来最著名的数学家。但在纳什看来,这部电影对他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艺术加工”。他游走在天才与疯子之间的一生,也许只有自己才有资格评说。


    初现“精神不稳定的迹象”

    与纳什初遇时,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物理专业的艾丽西亚·洛佩兹青春貌美,是被一大群男同学围着献殷勤的“萨尔瓦多公主”,不乏“地位尊贵者应有的气度”。最终,纳什抱得美人归。

    那是1955年,纳什在学术界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但对比他小4岁的艾丽西亚来说,这位才华横溢、异常古怪的年轻学者绝非良人。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时的纳什十分“高冷”,谈话时习惯踱着步子,不停地用口哨吹巴赫小调,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地面上碾压出图案。在同龄人眼中,他“孤僻、无情,幽灵一般地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

    1950年进入麻省理工工学院后,随着名声日盛,纳什的生活越来越复杂。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此期间,纳什遇到了护士埃莉诺·斯蒂尔,并在1953年和她生了个孩子。一年后,他因在男厕所表现出露阴癖被捕。

    尽管纳什否认自己是同性恋,还拿出斯蒂尔和襁褓中儿子的照片作为证据,但他与一些男人纠缠不清的传闻不断传出。很快,“有伤风化”的纳什被兰德公司扫地出门,不得不回到普林斯顿大学。

    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身高1.85米、“像天神般俊美”、聪明绝顶的纳什,让艾丽西亚产生了“崇拜英雄的感觉”。两人成了校园里令人羡慕的一对。

    1957年,经过两年断断续续的求婚,纳什娶到了梦想中的姑娘,但这并不意味着幸福的结局。妻子怀孕后不久,纳什就开始出现“精神不稳定的迹象”。

    “我觉得自己得到了神启”

    1958年新年前夜,只穿尿布和腰带的纳什出现在聚会上,他手捧灌满威士忌和牛奶的婴儿奶瓶,在妻子的腿上坐了几个小时。

    在教师休息室,他告诉震惊的同事,外星人在《纽约时报》头版文章中刊登了只有他能看懂的加密信息。

    两周后的一场讲座上,他声称解决了数学最终极的问题,和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一样登上了《生活》杂志的封面。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很快,人们就开始看到纳什蓄着蓬乱的长发、穿着奇怪的花格衣服、“像僵尸一样”赤着脚四处游荡,喃喃自语,四处涂写莫名其妙的公式,或闯进正在上课的教室,用口哨吓倒一片学生。

    由于精神分裂症病情恶化,纳什开始相信自己是被猎杀的对象,认为戴红色领带的男性是“地下党”,还向学生发放星际驾照。他曾拒绝芝加哥大学的任命,因为他坚信,自己即将被加冕为南极洲的皇帝。有一次,他得出自己是“秘密的伟大救世主”的结论,并不断寻找“数字中隐藏的信息”。

    “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得到了神的启示。”多年后,纳什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才华横溢的疯狂者》中如是说。那种超自然的思想,就像思考数学时闪现的灵光一样冲进他脑中,“所以我把它们当真了”。

    《华盛顿邮报》称,患精神分裂症后的大部分时间,纳什生活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这里有人将他视为游魂,也有人相信他是天才。而在妻子艾丽西亚眼中,这个病得神志不清的男人仍然是她的丈夫。

    1963年,不堪重负的艾丽西亚与纳什离了婚。纳什在精神病院经历了胰岛素休克、电击等危险的治疗,此后在欧洲游荡了9个月,试图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世界公民。那段时间,他经常幻想自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将军、《圣经》里的约伯或者巴基斯坦难民。

    离婚后,纳什年迈的母亲照顾了儿子数年后,于1969年去世。次年,艾丽西亚将走投无路的前夫接回家中照顾,两人极其拮据,靠社会救济金维生。

    2001年,离婚近40年的他们复婚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艾丽西亚后来告诉CNN,“毕竟,我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一起。”

    尝试“恢复人类的理性思考”

    《华盛顿邮报》称,在学术界充分了解他的成就前,纳什就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十几年中,他曾引以为傲的绝对理性饱受错觉和幻觉困扰,因此与许多重大奖项失之交臂。博弈论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纳什却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1958年以来,纳什没有发表过一篇科学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前主席西尔维娅·纳萨尔在1994年写道,“他从1959年开始就没有了学术职位。很多人听说他接受了额叶切除手术,还有人以为他已去世。”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学者写信给纳什,请求允许转载他的一篇文章。纳什在回信中只写了一句话:“你可以随便用我的文章,就当我已经死了。”

    住院太久,厌倦了幻想的纳什开始尝试“恢复作为人类的理性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避免住院和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诺贝尔奖委员会开始探讨授予纳什经济学奖的可能性时,他的病情已归于平静。“我们帮助他走到了阳光下。”纳萨尔告诉《华盛顿邮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让他复活了。”

    但在纳什看来,能最终清醒只是他自由意志的选择。回到理性的科学思想“并不像残疾的身体恢复健康那样,不完全是快乐”。

    “没有了他的‘疯狂’,”他写道,“(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就成了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然后被无情地遗忘。”

    “爱是唯一的理由”

    此后,纳什继续工作、旅行、在会议上发言,但跟年轻时的自己判若两人。他变得安静羞怯,社交时还有点笨拙。

    参与电影《美丽人生》的宣传制作,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这让他从一个在普林斯顿大学附近终日游荡、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名人,也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美国雅虎新闻网称。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看过好几遍。”2011年,纳什如是评论电影《美丽心灵》,“每次观看时,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相信,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对于和妻子相濡以沫的岁月,纳什没有评论。但美国《福布斯》杂志撰文称:“在漫长岁月里,艾丽西亚在心灵上从未离开过纳什。这位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博弈,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很多人相信,没有艾丽西亚无微不至的照顾,纳什或许活不到手捧诺贝尔奖那一刻。

    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由于委员会担忧纳什的精神状况,他未被安排在颁奖礼上发言。但电影《美丽心灵》虚构了这样一段致辞,也许能道出他对艾丽西亚的心声。

    “我始终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关系,它们为我指引真理,又让我在妄想症中走了一遭。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由谁决定?最终,我在现实里找到了答案:只有在这神秘的爱的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缘由。今晚我能站在这里,你是我成功唯一的原因。谢谢你!”

 

“美丽心灵”游走在天才与疯子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