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丹麦与中国:友谊65年不间断

本报记者 贾晓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5月13日   11 版)

    丹麦大使裴德盛先生在发表演讲。 ▋图片由使馆提供

    中丹贸易成两国友谊坚实基础

    “丹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国际地位并与之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这样深厚的根基在我们的对华关系中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一个同中国有着不间断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今天的庆祝就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5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丹建交65周年纪念仪式上,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以这样一段简短的讲话作为开场,为整个庆祝活动拉开序幕。

    “丹麦国土面积小,人口少,但丹麦已经成为对华人均经贸和投资额最大的欧洲国家。”裴德胜大使说,“中丹建交65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了3500多倍。2014年中丹双边贸易额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中国成为丹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这成为两国友谊的坚定基础。”

    丹麦儿童、性别平等、融合和社会事务大臣马努萨林参加了当天的活动,他告诉《青年参考》,在过去四五年里,丹麦同中国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从社会事务、法律事务、反腐、外交政策到国防,都有快速增长。

    “丹麦政府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和往来,中丹两国间的理解与信赖也一直走在其他国家前列。我相信,未来两国无论在双边合作还是人员往来方面,都会有崭新及更美好的未来。”

    “两国的合作没有边界”

    “龙象征着中国,天鹅象征丹麦。”谈到本次活动的主题图案,裴德胜大使向与会来宾解释道,“这幅图上的巨龙凝视西方,天鹅注目东方,象征着东西方渴望更多平等的交流。”

    事实上,这幅蕴含巧思深意的红色图案,成为当晚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它不仅出现在整个新闻发布会的布景上,更被制成纪念胸章,点缀在几百位与会来宾的胸前。

    正如这幅图案展示的那样,“平等”一词是中丹两国交往的关键词。这一点得到了裴德胜大使的认可。

    “中丹两国的交往一直是非常对等的。”裴德胜说,“北欧5国中,丹麦与中国有着最频繁的政府关系往来。两国在双边国事访问、双边部长级访问的数量上也一直处于同一数量级。我们相信,中丹两国合作未来存在更大的可能性,借用丹麦首相施密特的话说就是,‘中国与丹麦的发展没有任何限定,只要你敢想,两国的合作就没有边界’。”

    中丹两国青年交流日趋频繁

    谈及中丹友谊,两国青年交流自然是个无法忽略的议题。马努萨林在接受《青年参考》专访时表示:“中丹两国青年交流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并日趋频繁。”

    “近年来,很多丹麦年轻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丹麦甚至兴起了‘汉语热’,我16岁的儿子就是汉语的拥趸之一。大约在10年前的一天,他突然跑来告诉我他想学习中文课程。当我问他原因时,他这样回答我——中国和丹麦将共同创造未来。一个6岁的孩子对我说这番话,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谈到这里,马努萨林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马努萨林透露,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一样,丹麦年轻人向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世界各地游玩、求学的传统。

    “几年前,丹麦年轻人旅行的中心还是美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来中国一探究竟。”他说,“昨天我从哥本哈根登机时,看到了很多同机而来的丹麦年轻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到中国的目的,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来了解这个国家、享受中国文化的。没有人鼓励他们这样做,这一切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想,这就是两国青年友谊最好的证明。”

    有趣的是,不只现在的丹麦年轻人对中国感兴趣,丹麦首相施密特年轻时,也曾以“背包客”的身份到访中国。

    “大概25年前,施密特女士就曾到中国游学。”裴德胜大使告诉《青年参考》,“1986年时的施密特还是个大学生,据我所知,她坐着火车一路从丹麦来到中国,在这里待了两三个月。我想,从那时开始,首相便对中国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而这也为中丹青年交往埋下了友谊的种子。”

 

丹麦与中国:友谊65年不间断
欧盟新任外长首次访华
“源味欧洲”美食推介活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