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黄文超 《 青年参考 》( 2015年05月06日   29 版)

    少了车模的上海车展,因为多了互联网车企这些“新鲜的血液”,变得更加鲜活。

    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力智能化汽车

    作为首家独立参加车展的车联网企业,博泰带来了他们的最新成果——Project N超级智能终端汽车。智能化的使用体验,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想要表达的最高诉求。

    身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同样不甘示弱,阿里汽车事业部在车展期间高调宣布其2015年新战略,不仅要与上汽合作继续推进造车,还要将触角延伸至用户选车、买车、养车和卖车的各环节,将互联网理念运用至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

    上月与北汽签订合作协议的乐视同样没有停止智能化汽车研发的步伐。本次车展上,他们带来了一款车内设计的概念产品,以智能化为目标,重新对车内构造、使用模式进行开发。

    互联网和智能化是这三家企业共同且鲜明的标签,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汽车产业,以智能化为目标来变革汽车使用方式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在中国,这三家企业已经成为智能化汽车发展的领头羊。而在世界范围内,谷歌才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从2009年开始,谷歌著名的高新技术研究室Google X实验室便已开展了针对无人驾驶技术项目的研发,其试验车已经累计了超过48万公里的行驶里程。此外,推出车载的Carplay系统之后,最近苹果公司更是曝出设立汽车研发部门,试图提前布局智能化汽车市场。

    汽车市场从来不缺乏竞争者,在关乎汽车行业走向的智能化汽车发展问题上,传统汽车厂商同样不敢坐以待毙。在上海车展上,奥迪同样宣布将自动驾驶系统搭载在明年将上市的新一代A8上,这也是首款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之一。前不久凭借“卷福”代言而在国内吸引诸多关注的上汽MG也在本届车展上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汽车MG IGS。此外,奔驰、宝马、通用等著名车企同样在智能汽车领域下注颇多,并且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

    互联网与传统汽车碰撞出火花

    与十年前相比,智能化汽车、互联网汽车已经不再是人们口中虚无缥缈的概念和想象。如今的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发展的下一个兴奋点和增长点,是老牌传统汽车厂商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博弈的焦点。

    作为时下热门的概念,“互联网造车”在车展期间也成为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互联网公司拥有着传统汽车厂商所缺乏的大数据,以及迅速整合应用的能力,在智能化领域拥有先发优势。这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敢于向汽车产业投以重注的原因。

    但与之相对的是,汽车产业运转复杂,结构紧密,对制造能力要求极高,只有经过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传统汽车厂商才拥有设计、制造、销售的完整工业基础,而这也是初进汽车市场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致命缺陷,可以说他们缺少“过去”。

    为了将“过去”与“未来”相结合,打通智能化汽车生产研发的各项环节,国内的互联网车企正在试图和传统造车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频频传出造车消息的乐视在今年3月在香港与北汽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乐视更是收购了前日产美国研发中心,吸收专业人才进行车辆的正向研发。

    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同样走的是与传统车企合作的道路。从去年起,阿里汽车事业部就与上汽正式展开合作,并在今年3月宣布合资设立10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汽车基金”,推动互联网汽车的研发、运营平台建设,并宣布双方首款合作成果将在明年直接面向消费者。

    不仅互联网车企频频和传统汽车厂商接触,各大车企也向互联网造车的理念和模式张开了怀抱。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智能化对汽车行业来说势不可挡,挡也挡不住。“互联网遇上传统汽车,不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而是相互融合,一定会碰撞出爱的火花。”

    离消费市场还有几公里?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车企处于“蜜月期”的背后,智能化汽车是否真如人们所想象的,离跨入大众消费市场只差最后几公里?

    为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界定人们所说的“智能化汽车”这一概念。通常来讲,对汽车智能化的追求一方面是针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即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则是致力于提供良好的人车交互体验。在后一个方面,车企已经有了大量实践,从早期的安吉星到如今各家车企推出的车载系统,再到车联网为消费者构筑的美好愿景,都是在人车交互上做文章。

    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谷歌以及国外各大知名车企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其无人驾驶试验车都已经上路并获取了长达数十万公里里程的实验数据。但是,无论是拥有强大科研能力的谷歌还是奥迪、通用等汽车巨头,都无法拿出能够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无人驾驶产品。

    这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落地”不仅面对着技术问题,同时还须要解决法律等现实问题。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应用有着客观限制。受到法规影响,无人驾驶汽车缺乏直接上路收集运行信息的机会,直接影响了技术的研发。即便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受制于交通法规,也不能够直接推广。

    国内特殊的交通环境同样影响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在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公民交通规则意识的淡漠,使得国内的驾驶环境并不如技术设计者们构想得那样简单。

    此外,互联网企业的造车理念与传统整车厂商的制造经验有着较大的冲突,双方在合作主导权上的争夺也不可忽视,这些未知因素都会影响到智能汽车最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智能化汽车的风已经吹来了,但离刮起一场“风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互联网汽车应摆脱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