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日企在华遇挫,盲目自大惹的祸?

健吾 《 青年参考 》( 2015年04月29日   03 版)

    很多日本公司至今仍把中国市场想得太简单,抱有幼稚的幻想。直到“花了银子、买了教训”,他们才知道,跟中国人做生意绝非闹着玩儿的。


    前几天听朋友说,最近有家日本企业想在香港大展拳脚。他们决定斥资在香港发展,是因为“他们的本店有很多外国游客光顾。他们觉得,在香港首先开业,会令他们有机会进入中国这块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市场”。

    经过一番筹划,这个鸿图大计终于付诸实施。他们在香港九龙区一条完全没有人流的小巷开了家小店。从外面的装潢看上去,好像一家大学食堂。卖的东西倒是和日本总店的完全一样。只是那个地方人流稀疏,生意想必不会太好。

    当我听到他们花了好大一笔钱,去开设这家“亚洲第一旗舰店”时,下巴差不多快把地板砸穿了。这么大的手笔,可以在铜锣湾这样的热门地段开业了吧?

    每每听到类似的“日本人在海外开业”的故事,我都觉得有趣。有钱、有能力、有野心在海外开店的日本人,大多是年纪不轻的大叔。他们有共同的性格特质:觉得自己一路走来所知、所想、所相信的,都是“成功之道”,并奉其为金科玉律。因此,纵使有人好心提醒,他们都一意孤行。

    以前,曾有家日文杂志想在香港发行中文版。杂志在日本非常成功,内容也有趣,其在台湾的支部也是成功的。他们就认为,在台湾的“成功经验”可以令他们在香港乃至将来的上海、北京……都可以发展支部。于是,他们带着钱来到香港,却不知当地出版业世道艰险,合作方漫天要价,做的内容却比香港别的杂志还要旧,还要不好看。开了几年后,杂志被迫改了又改,没广告,也没人买,期期出,却始终没人在乎。

    我曾在东京的经济产业省见到“生活文化创造产业课”兼“Cool Japan海外战略室”的负责人之一青田优子小姐。她的工作就是为想去外国开店的日本企业提供帮助,我忍不住发问:去过中国(包括香港)、最后失败而回的日本企业,有什么共同特色?

    青田小姐回答:“(进入中国)失败的企业,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领导企业的日本人一直很相信自己的做事方法,绝少跟当地出色的企业人合作。他们好像不太了解当地文化,以及当地人的消费习惯。结果,他们做的东西,并非质量不好,而是不符合当地人的需求,加上宣传得不够,自然不会有客人关注其商品。”

    这让我想起日本的某服装品牌店,在东京、香港战绩不俗,但到了新加坡就全军覆没,不得不在去年全线退出。这皆因新加坡地处热带,没人穿他们主打的针织或秋冬服装。

    “另一种情况是,日本企业在进出外国时,必定要找一个商业拍档。可在此过程中,他们找错了人。”青田告诉我:“很多时候,日本企业和当地人合作一段时间后,拍档学会了那一套生意策略、做事方式,然后就自行开业了。”

    “所以,日企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能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商业拍档。这是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青田小姐说:“现在不少日本企业的战略,是寻找那些在日本读书、后成为日本总公司干部的外国人,希望派他们去经营中国市场,成为驻华分公司的(日本)总公司代表。”

    我不禁想起香港一田百货的CEO庄伟忠,他从商30年,最近花了很多力气宣传“熊本熊”(Kumamon),令这只大黑熊在香港名气大振。聊天时,他说:“其实日本人真的不该认为,只要在香港开了业,就可以进入中国更多地区。情况完全不同。”

    的确如此。可惜,很多日本公司至今仍把中国市场想得太简单,抱有幼稚的幻想。直到“花了银子,买了教训”,他们才知道,跟中国人做生意绝非闹着玩儿的。

    ▋日经中文网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讲师,兼职主持商业电台节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流行文化、各国软实力等。)

 

中美顶级中学教育的异与同
日企在华遇挫,盲目自大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