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辞职开“创意旅店”
梦想出国深造 变身“创客”攒学费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25日
16
版)
|
胶囊内部空间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报记者 张宝钰摄 |
|
郭乔曾做过空姐。 |
|
郭乔的胶囊酒店 ▋本报记者 张宝钰摄 |
“刘翔住进去都没问题”
最近在北京城内,出现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旅馆——胶囊旅店。
正如它名字形容的那样,这种旅馆由很多个空间不大的小胶囊隔间叠拼而成。每个胶囊长约两米,宽度在1.2米左右,两个胶囊一摞,就成了简单的上下铺。
3月初,《青年参考》记者在北京二环内的北锣鼓巷附近,见到了一处刚刚营业不久的胶囊旅馆——彩虹胶囊青年公寓。
老板郭乔是个年轻的徐州姑娘,独自一人掌管着这里的生意。她告诉记者,胶囊旅店今年春节前刚刚开张,但生意非常好,“基本天天客满,很多人都是从网上看到的消息,特意过来看看”。
旅馆上下两层楼共安置了14个胶囊,一楼散落着6个,二楼整齐叠放着8个,从狭窄的楼梯上来,二楼转角处还有个温馨的小客厅,茶几上摆着一套功夫茶茶具,沙发上扔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玩偶。
“我想把这里打造成青年旅社的模式,年轻人都会喜欢。”在郭乔看来,比同地段宾馆更便宜的价格,和绝佳的地理位置,成了她的旅馆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胶囊旅馆虽然在中国是新鲜产物,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就有了雏形。它是日本加班文化的衍生品。年轻的上班族如果错过末班车,没法回家,质优价廉的胶囊旅馆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如今在日本的各个县市,尤其是火车站周边,都有这种住宿模式,规模小的有50个“房间”,大的能达到700多个。
“日本东京银座附近,就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胶囊旅馆,还是出自日本著名建筑师之手。”郭乔告诉记者,胶囊看着小,但住着并不觉得压抑,而且内里“五脏俱全”。
记者看到,因为胶囊高度有限,住客需要爬进舱内,但在里边坐卧不成问题,“刘翔住着也行”。舱内设置了一排开关,用来控制灯光空调等设备,还有为手机充电的电源,顶上有电视和收纳架,小小的空间物尽其用。
放下遮光帘,胶囊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不过,它的隔音效果显然不够好,隔壁如果稍有声音,便会影响他人。
“不管外表多光鲜,我们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
郭乔告诉记者,旅馆从开张营业那一天起,基本就由她一人经营,“偶尔会叫钟点工过来清洗卧具、打扫卫生,但平时都是我一人张罗”。
她住在楼顶平台新搭建的小屋里,因为生意好、人手紧,每天的生活就是跑上跑下,唯一的外出“放风”机会只剩早晚出去遛狗。“整个人被困在里面,晒太阳都是奢侈。”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别人或许有宏大长远的计划,想通过单干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但郭乔坦言自己创业“就是为了赚钱”。
这位26岁的江苏姑娘创业前是一名空姐,面庞秀丽,去过不少国际性大都市,芝加哥、多伦多、东京都有她的足迹。在郭乔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张她穿着空姐制服在飞机座舱内的照片,精致的妆容、笔挺的及膝裙,透出这个职业特有的光鲜和精彩。
“我是2011年从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毕业的,只有专科学历,毕业后就到了海航工作,起初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基地,地方又偏离家又远。”郭乔告诉记者,当时被分配去哪儿,主要看你的英语,英语说顺溜了就能去好的地方。
到乌鲁木齐一年半后,这个“不安分”的姑娘靠自己的实力来到了北京。那一年多里,她的微博全用英文书写,每天都要发励志的话鞭策自己。最终郭乔心如所愿,加入海航北京乘务队。
“到北京后去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东北,国内的大中城市基本都跑遍了。”郭乔说。
“但做久了,慢慢觉得这份工作很乏味,总是待在一个窄小密闭的空间,统一的问候语,统一的着装,甚至微笑都是统一的,非常呆板。”她告诉记者,更糟糕的是患职业病。一趟12个小时的国际航班,空姐经常半夜三更梳洗登机,起飞后乘客有需要随叫随到,十几分钟清洗一次卫生间,中间还要发餐食、收餐盒,真正休息的时间没多少,几年下来,身体劳损得很厉害。
“不管外表多光鲜,其实我们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在她看来,靠这份工作赚点积蓄可以,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2014年5月,在刚刚被提拔执飞国际航线不久,郭乔辞职了。“空姐吃的是青春饭,但青春确实没几年。我想出国留学,去美国或芬兰,我的学历太浅,必须要深造。”
学费不够创业凑
怀揣出国深造的理想,郭乔报了英语学习班,啃起“红宝书”,开始了每天上下课的生活。
但想出国读书,真正准备起来问题依旧很多。“首先就是资金,海航三年虽有积蓄,但还是财力有限。如果有好的语言成绩,运气好的话,可以拿到奖学金,否则我只有边读书边打工了。”郭乔对记者说。
意外的机会出现了。在学习英语的间隙,心思细密的郭乔偶然看到学校附近刚刚开张的胶囊公寓,“我在日本见过,国内还是头次听说,形式很新颖,那家店生意也不错”。
“如果在北京二环里复制一家,用我的积蓄做早期投入,一两年下来就能凑齐学费……推迟一年出国就行。”郭乔说干就干,找地方、租房子,借着创业挣学费。
“当时没怎么细琢磨,就觉得它能挣钱,别家开在五环,我的地理位置是优势,又挨着景点,不愁客源。”房子租好后,从内部改造到粉刷装修,再到最后放进胶囊开始营业,一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郭乔笑言,以后买房子完全不用担心了,“现在水电煤气管道我都熟络”。
热情开朗的小郭也颇受住客的欢迎。在《青年参考》记者采访当天,旅馆里正好有几位年轻帅气的小伙,他们是准备考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因为“离得近、价格又便宜”,在那里住了有些日子了。
“老板人很nice(好),住在这里也不错,牙膏都是家里用的那种,连牙线都有准备……我们都叫她姐,有事儿找她,她都能帮你办到。”其中一位考生王川告诉记者。
渴望见识世界的心也有家的牵引
小郭的旅馆到目前一切顺利,她的英语学习也在继续。但离出国的目标越近,她的心里越矛盾。“旅馆生意离不开人,我如果出国还得找靠谱的人帮忙打理,家里情况也比较麻烦。”
郭乔告诉记者,她还有个哥哥,但因身体原因常年在家休息,父亲的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撑着。“他们从小就拿我当男孩养,我高中进过江苏省射击队,教练说我反应快,是好苗子;上大学时,我开过网店,在老家摆过地摊,假期还在中国移动做过前台,折腾过的事不少。”
从小的磨练让这个姑娘性格坚强,适应性强,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但另一方面,老家徐州又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时不时牵引着她。“我是爸妈的希望,他们把我当做寄托,我也想出国……或许这两者并不矛盾。”郭乔对记者说的这句话,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刘翔住进去都没问题”
最近在北京城内,出现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旅馆——胶囊旅店。
正如它名字形容的那样,这种旅馆由很多个空间不大的小胶囊隔间叠拼而成。每个胶囊长约两米,宽度在1.2米左右,两个胶囊一摞,就成了简单的上下铺。
3月初,《青年参考》记者在北京二环内的北锣鼓巷附近,见到了一处刚刚营业不久的胶囊旅馆——彩虹胶囊青年公寓。
老板郭乔是个年轻的徐州姑娘,独自一人掌管着这里的生意。她告诉记者,胶囊旅店今年春节前刚刚开张,但生意非常好,“基本天天客满,很多人都是从网上看到的消息,特意过来看看”。
旅馆上下两层楼共安置了14个胶囊,一楼散落着6个,二楼整齐叠放着8个,从狭窄的楼梯上来,二楼转角处还有个温馨的小客厅,茶几上摆着一套功夫茶茶具,沙发上扔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玩偶。
“我想把这里打造成青年旅社的模式,年轻人都会喜欢。”在郭乔看来,比同地段宾馆更便宜的价格,和绝佳的地理位置,成了她的旅馆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胶囊旅馆虽然在中国是新鲜产物,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就有了雏形。它是日本加班文化的衍生品。年轻的上班族如果错过末班车,没法回家,质优价廉的胶囊旅馆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如今在日本的各个县市,尤其是火车站周边,都有这种住宿模式,规模小的有50个“房间”,大的能达到700多个。
“日本东京银座附近,就有一家非常出名的胶囊旅馆,还是出自日本著名建筑师之手。”郭乔告诉记者,胶囊看着小,但住着并不觉得压抑,而且内里“五脏俱全”。
记者看到,因为胶囊高度有限,住客需要爬进舱内,但在里边坐卧不成问题,“刘翔住着也行”。舱内设置了一排开关,用来控制灯光空调等设备,还有为手机充电的电源,顶上有电视和收纳架,小小的空间物尽其用。
放下遮光帘,胶囊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不过,它的隔音效果显然不够好,隔壁如果稍有声音,便会影响他人。
“不管外表多光鲜,我们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
郭乔告诉记者,旅馆从开张营业那一天起,基本就由她一人经营,“偶尔会叫钟点工过来清洗卧具、打扫卫生,但平时都是我一人张罗”。
她住在楼顶平台新搭建的小屋里,因为生意好、人手紧,每天的生活就是跑上跑下,唯一的外出“放风”机会只剩早晚出去遛狗。“整个人被困在里面,晒太阳都是奢侈。”
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别人或许有宏大长远的计划,想通过单干找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但郭乔坦言自己创业“就是为了赚钱”。
这位26岁的江苏姑娘创业前是一名空姐,面庞秀丽,去过不少国际性大都市,芝加哥、多伦多、东京都有她的足迹。在郭乔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张她穿着空姐制服在飞机座舱内的照片,精致的妆容、笔挺的及膝裙,透出这个职业特有的光鲜和精彩。
“我是2011年从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毕业的,只有专科学历,毕业后就到了海航工作,起初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基地,地方又偏离家又远。”郭乔告诉记者,当时被分配去哪儿,主要看你的英语,英语说顺溜了就能去好的地方。
到乌鲁木齐一年半后,这个“不安分”的姑娘靠自己的实力来到了北京。那一年多里,她的微博全用英文书写,每天都要发励志的话鞭策自己。最终郭乔心如所愿,加入海航北京乘务队。
“到北京后去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东北,国内的大中城市基本都跑遍了。”郭乔说。
“但做久了,慢慢觉得这份工作很乏味,总是待在一个窄小密闭的空间,统一的问候语,统一的着装,甚至微笑都是统一的,非常呆板。”她告诉记者,更糟糕的是患职业病。一趟12个小时的国际航班,空姐经常半夜三更梳洗登机,起飞后乘客有需要随叫随到,十几分钟清洗一次卫生间,中间还要发餐食、收餐盒,真正休息的时间没多少,几年下来,身体劳损得很厉害。
“不管外表多光鲜,其实我们就是飞机上的服务员。”在她看来,靠这份工作赚点积蓄可以,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2014年5月,在刚刚被提拔执飞国际航线不久,郭乔辞职了。“空姐吃的是青春饭,但青春确实没几年。我想出国留学,去美国或芬兰,我的学历太浅,必须要深造。”
学费不够创业凑
怀揣出国深造的理想,郭乔报了英语学习班,啃起“红宝书”,开始了每天上下课的生活。
但想出国读书,真正准备起来问题依旧很多。“首先就是资金,海航三年虽有积蓄,但还是财力有限。如果有好的语言成绩,运气好的话,可以拿到奖学金,否则我只有边读书边打工了。”郭乔对记者说。
意外的机会出现了。在学习英语的间隙,心思细密的郭乔偶然看到学校附近刚刚开张的胶囊公寓,“我在日本见过,国内还是头次听说,形式很新颖,那家店生意也不错”。
“如果在北京二环里复制一家,用我的积蓄做早期投入,一两年下来就能凑齐学费……推迟一年出国就行。”郭乔说干就干,找地方、租房子,借着创业挣学费。
“当时没怎么细琢磨,就觉得它能挣钱,别家开在五环,我的地理位置是优势,又挨着景点,不愁客源。”房子租好后,从内部改造到粉刷装修,再到最后放进胶囊开始营业,一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郭乔笑言,以后买房子完全不用担心了,“现在水电煤气管道我都熟络”。
热情开朗的小郭也颇受住客的欢迎。在《青年参考》记者采访当天,旅馆里正好有几位年轻帅气的小伙,他们是准备考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因为“离得近、价格又便宜”,在那里住了有些日子了。
“老板人很nice(好),住在这里也不错,牙膏都是家里用的那种,连牙线都有准备……我们都叫她姐,有事儿找她,她都能帮你办到。”其中一位考生王川告诉记者。
渴望见识世界的心也有家的牵引
小郭的旅馆到目前一切顺利,她的英语学习也在继续。但离出国的目标越近,她的心里越矛盾。“旅馆生意离不开人,我如果出国还得找靠谱的人帮忙打理,家里情况也比较麻烦。”
郭乔告诉记者,她还有个哥哥,但因身体原因常年在家休息,父亲的身体也不好,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撑着。“他们从小就拿我当男孩养,我高中进过江苏省射击队,教练说我反应快,是好苗子;上大学时,我开过网店,在老家摆过地摊,假期还在中国移动做过前台,折腾过的事不少。”
从小的磨练让这个姑娘性格坚强,适应性强,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但另一方面,老家徐州又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时不时牵引着她。“我是爸妈的希望,他们把我当做寄托,我也想出国……或许这两者并不矛盾。”郭乔对记者说的这句话,更像是说给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