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特斯拉裁员潮:马斯克“独裁”惹的祸?

张露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8日   30 版)

    今年春节过后,特斯拉又一次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报道的焦点。但这一回,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登上媒体头版,不是因为在技术上有什么突破,也不是在宣传推广上祭出了新举措,而是因为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后,爆出大幅裁员的消息。

    在过去一年里,曾经风光无限的特斯拉经历了从众星捧月到光环褪下的过程。稍早前,特斯拉公布了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去年,公司总营收为31.98亿美元,高于2013财年的2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8.9%。然而,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亦同步扩大,净亏损高达2.94亿美元,相比2013财年的净亏损7400万美元翻了两番。

    特斯拉亏损加剧,中国市场“不给力”是重要原因。此前,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承认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出乎意料地疲软”,这也直接导致特斯拉中国区人事变动频发。

    据报道,由于销售业绩未达预期,特斯拉中国区新一波裁员涉及的部门相当广,除技术支持和采购部门,其余包括市场、公关、法务、行政和销售系统几大部门都在裁员,至少要裁掉30%以上员工,即600名中国员工中的180名。同期,特斯拉在华高管也大批离职,其中包括特斯拉原中国区总裁吴碧瑄以及原市场业务副总裁金俊。

    围绕裁员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销售业绩未达预期是关键。进入中国后,特斯拉一度被疯狂追捧,刺激美国总部一再调高在华销量目标,2014年全年的目标从3000辆到5000辆,最后达到10000辆,结果却事与愿违。媒体引用中国进口汽车数据库、中国进口汽车信息联席会(AAK)的数据显示,2014年,特斯拉全年海关进口量为4800辆,而截至年底,全国上牌量仅为2499辆——换言之,商品车的库存积压非常严重。

    某种程度上,特斯拉中国今日的困局,是马斯克自导自演的一场“独裁”闹剧。一位不具名的特斯拉离职高管透露,无论是财务、营销和市场还是管理,中国区管理层的话语权几乎为零,只能过问不能决定;在人事任命方面,中国区的话语权也非常小。

    “马斯克太强势了,他不会有任何妥协,对中国市场太没有耐心了,管理人员必须达成他的预期和标准,否则就得走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划分一直不够清晰和统一,背后的重要原因正是马斯克过于‘集权’,无论财务、营销和市场还是管理,中国区管理层的话语权几乎为零。”这位原特斯拉高管慨叹。

    特斯拉中国高层团队频繁洗牌,与内部斗争也脱不开关系。刚刚离职的中国业务总监沈琪、现任特斯拉中国区销售总监彭莘以及销售部门大部分员工都有宾利中国的背景,与原宾利中国总经理、前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同为特斯拉中国区的“宾利派”。吴碧瑄则被视为特斯拉中国区的“苹果派”,她进入特斯拉后,交车部门才走上前台并成为实权机构。

    郑顺景掌权期间,特斯拉在华的销售模式与在美国并无太大区别。即以“门店体验和网上订车”为核心。而吴碧瑄上任之后力推“大宗销售”和“上门销售”。随着新增订单越来越多地来自大客户销售,郑顺景的职权范围也被从只管销售缩减至只管零售,后来,一些属于零售的业务也被另一个销售团队的“上门销售”逐渐拿走。据报道,离职前,郑顺景的角色仅仅相当于北京芳草地体验店的店长。内耗,无疑加速了特斯拉频繁的人事变动。

    特斯拉进入中国头一年,就设定了非常理想化的业绩目标;而今,它因任务完不成而忙着找替罪羊,加之内部关系无法理顺,这样的企业自然会摔跟头。该公司如今大幅裁员,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节约成本;但从企业行为上看,却是在逐步剥离树立品牌所需的信任度。尤其是在其进入中国没多久的情况下,就让企业内部如此人心惶惶,难免招来连篇议论。

    如今在中国国内,希望复制“特斯拉经验”,快速进军汽车界的IT企业也比比皆是。希望特斯拉在华第一年的过山车式轨迹能让这些本土企业变得冷静一些——急功近利不可取,只有依据自身实力合理地制定营销政策,才能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

 

特斯拉裁员潮:马斯克“独裁”惹的祸?
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发布
极光遭炮轰,路虎坠入质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