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地区战乱再起
缅甸民族冲突伤及中国边民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8日
06
版)
|
3月16日,果敢难民的孩子在做饭。 |
|
3月16日,果敢难民鲁文成准备带着妻儿去云南沧源打工。他说自己姓鲁,“鲁迅的鲁”,“我们读中国书。我不读缅甸书,字不认识。”在果敢与云南交界处,同族、同语言、同文字令两国人通婚司空见惯。 |
3月16日,缅甸英文官媒《缅甸新光报》发表政府新闻公报,对在缅甸地方冲突中死伤的中国边民表示“悲痛和遗憾”。从13日事发至今,该国缅甸语和英语的官方报纸一直对此讳莫如深,16日的报道是缅甸官媒首次就此事发声。
缅甸冲突伤及中国边民
根据缅甸政府新闻公报的说法,3月13日下午,缅军与果敢同盟军战斗时,造成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中国边民5死8伤。
缅甸方面迟来的“交代”,很可能来自中方的压力。
在中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稳定,坚决保护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月14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8日以来多次发生缅军机越境、炮弹航弹落入中国境内事件。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通话时,要求缅方严肃对待并立即调查此事,严惩肇事者,向死伤者家属郑重道歉。
耿雁生表示,如果再次发生缅军机越境等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严重行为,中国军队将采取果断措施。
英国《金融时报》称,缅甸政府拒绝承认对中国领土进行了空中打击,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缅军方称,这是叛军为离间中缅政府而制造的“误会”,缅甸政府在新闻公告中也没指出伤害中国边民的炮弹是否来自政府军,但暗示事件与果敢地区的少数民族军事武装有关。
“缅军为了两国友谊,避免在战争中侵犯到另一方,已加强对边境的管治。然而战争还是造成了中国边境一部分人员的伤亡,对此我们也很难过。”缅甸政府称。
中缅分享2000公里的边境线,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而边境居民很大一部分是汉族人。
果敢地区战乱再起
从今年2月9日开始,缅甸北部的果敢自治区便发生武装冲突。
年逾八旬的军阀彭家声领导地方武装,率先对果敢首府老街市的政府军发起袭击。冲突导致130人死亡,逾1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30万汉族缅甸人进入中国境内,缅甸族居民则一路南下。据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观察,每过几分钟,就有装满逃难者的卡车从果敢地区进入缅甸腹地。
政府宣称“挫败”了彭家声的进攻。停火谈判负责人敏梭吴告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政府军正在老街市周边进行扫尾工作”。
不过,事态似乎并不乐观。缅总统吴登盛对该地区发布的戒严令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当地很多道路被封闭,村庄被遗弃。
41岁的邓图原本住在老街,但军队告诉他回家仍不安全。在果敢驻守过20年的退休军官尤觉敏伦认为,冲突正在恶化,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经济学人》称,他的预测比政府的乐观言论更可信。
缅甸北部少数民族与政府军的斗争,时断时续地持续了几十年,在2009年才真正停战。然而,果敢地区潜伏着多个军事组织,僵硬的民族关系导致战火随时可能复燃。
在缅甸,少数民族通常各自为政,但果敢族展现了少有的团结。彭家声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声称,战斗打响后,他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一些少数民族军队要么没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要么在政府军撕毁协议发起反击后,决定与MNDAA并肩作战。
腊戍外围一间矮小的储煤屋中,一名全副武装的民族解放军(TNLA)士兵告诉《经济学人》,他刚从果敢回来,TNLA加入战斗是因为“政府军正在洗劫巴郎的村庄,并砍伐我们的甘蔗”。有报道称,主要在果敢西南部活动的阿拉干军队也加入了斗争。一名MNDAA军官透露,与政府战斗多年的克钦族军队援助了MNDAA,但克钦族发言人否认此事。
果敢冲突再起的原因不明,但无论真相如何,都给民族和谈带来了负面影响。
谈了200次,停战仍没实现
2月12日是缅甸统一日,总统吴登盛本希望在今年的这一天签署全国范围的停火协议。
3月17日,缅甸全国停火协调小组举行第7轮和平谈判,希望敲定全国范围内停火协议的草案。这次谈判原计划在1月举行,但因果敢冲突而后延。
一个月前,缅甸北部13个少数民族武装中的4个、61个政党中的55个,在首都内比都签署了达成全国和解的6点原则。然而,影响力和规模较大的TNLA、克钦独立组织和克伦尼民族进步党都没签协议。克钦族指挥官甘茂1月在停火谈判中表示,他的组织“距离认同停火还远着呢”。
这些反叛组织的利益诉求不同,有些因地区贫困而希望停火,以期从政府获得财政支援;有些通过金玉、木材和毒品走私自给自足,不愿因停火而放弃这些非法收入。
通过缅甸官方媒体,很难得知和解进程的真相。对于政府的老生常谈——和谈进程发挥了效力;全国性停火协议呼之欲出;各方几乎已在各方面达成了共识,遗留部分细节问题有待商榷——政治观察人士对这些“套话”已见怪不怪。
此次的果敢冲突显示,那些“细枝末节”才是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当地的军事和政治改革、对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等。
缅甸专家伯提·林特指出,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对国家政治结构“有着本质上不同的想法”。他们都认为理想的国家是一个联邦,但少数民族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分权,而中央政府的预期则相反。
缅甸政府坚称,政治和解的前提是达成全国性停火协议,但少数民族武装希望先达成政治共识,再放下武器。结果,经过了200多次停火谈判,双方立场仍南辕北辙。
《经济学人》称,果敢冲突并不影响缅甸政治稳定,政府在镇压小型叛乱方面经验老道、技巧娴熟。不过,这次起义将影响计划在今秋举行的选举。
吴登盛曾表示,希望在11月大选前实现停火和政治对话。政治分析师理查德·霍西因此提出,当下是达成停火的最佳时机:多数缅甸人并不支持给少数民族财政补偿,集权的军政府有能力排除众议,而大选产生的民主政府则要考虑多数议员的意见,财政补偿很可能无法在议会通过。
不过,大选临近也提出了新的悬念。2010年大选中,政府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投票。如果今年再推行这类措施,则只会让少数民族积怨更深,并让人质疑缅甸大选的合法性。
3月16日,缅甸英文官媒《缅甸新光报》发表政府新闻公报,对在缅甸地方冲突中死伤的中国边民表示“悲痛和遗憾”。从13日事发至今,该国缅甸语和英语的官方报纸一直对此讳莫如深,16日的报道是缅甸官媒首次就此事发声。
缅甸冲突伤及中国边民
根据缅甸政府新闻公报的说法,3月13日下午,缅军与果敢同盟军战斗时,造成中国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中国边民5死8伤。
缅甸方面迟来的“交代”,很可能来自中方的压力。
在中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稳定,坚决保护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月14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8日以来多次发生缅军机越境、炮弹航弹落入中国境内事件。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通话时,要求缅方严肃对待并立即调查此事,严惩肇事者,向死伤者家属郑重道歉。
耿雁生表示,如果再次发生缅军机越境等危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严重行为,中国军队将采取果断措施。
英国《金融时报》称,缅甸政府拒绝承认对中国领土进行了空中打击,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缅军方称,这是叛军为离间中缅政府而制造的“误会”,缅甸政府在新闻公告中也没指出伤害中国边民的炮弹是否来自政府军,但暗示事件与果敢地区的少数民族军事武装有关。
“缅军为了两国友谊,避免在战争中侵犯到另一方,已加强对边境的管治。然而战争还是造成了中国边境一部分人员的伤亡,对此我们也很难过。”缅甸政府称。
中缅分享2000公里的边境线,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而边境居民很大一部分是汉族人。
果敢地区战乱再起
从今年2月9日开始,缅甸北部的果敢自治区便发生武装冲突。
年逾八旬的军阀彭家声领导地方武装,率先对果敢首府老街市的政府军发起袭击。冲突导致130人死亡,逾1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30万汉族缅甸人进入中国境内,缅甸族居民则一路南下。据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观察,每过几分钟,就有装满逃难者的卡车从果敢地区进入缅甸腹地。
政府宣称“挫败”了彭家声的进攻。停火谈判负责人敏梭吴告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政府军正在老街市周边进行扫尾工作”。
不过,事态似乎并不乐观。缅总统吴登盛对该地区发布的戒严令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当地很多道路被封闭,村庄被遗弃。
41岁的邓图原本住在老街,但军队告诉他回家仍不安全。在果敢驻守过20年的退休军官尤觉敏伦认为,冲突正在恶化,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经济学人》称,他的预测比政府的乐观言论更可信。
缅甸北部少数民族与政府军的斗争,时断时续地持续了几十年,在2009年才真正停战。然而,果敢地区潜伏着多个军事组织,僵硬的民族关系导致战火随时可能复燃。
在缅甸,少数民族通常各自为政,但果敢族展现了少有的团结。彭家声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声称,战斗打响后,他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一些少数民族军队要么没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要么在政府军撕毁协议发起反击后,决定与MNDAA并肩作战。
腊戍外围一间矮小的储煤屋中,一名全副武装的民族解放军(TNLA)士兵告诉《经济学人》,他刚从果敢回来,TNLA加入战斗是因为“政府军正在洗劫巴郎的村庄,并砍伐我们的甘蔗”。有报道称,主要在果敢西南部活动的阿拉干军队也加入了斗争。一名MNDAA军官透露,与政府战斗多年的克钦族军队援助了MNDAA,但克钦族发言人否认此事。
果敢冲突再起的原因不明,但无论真相如何,都给民族和谈带来了负面影响。
谈了200次,停战仍没实现
2月12日是缅甸统一日,总统吴登盛本希望在今年的这一天签署全国范围的停火协议。
3月17日,缅甸全国停火协调小组举行第7轮和平谈判,希望敲定全国范围内停火协议的草案。这次谈判原计划在1月举行,但因果敢冲突而后延。
一个月前,缅甸北部13个少数民族武装中的4个、61个政党中的55个,在首都内比都签署了达成全国和解的6点原则。然而,影响力和规模较大的TNLA、克钦独立组织和克伦尼民族进步党都没签协议。克钦族指挥官甘茂1月在停火谈判中表示,他的组织“距离认同停火还远着呢”。
这些反叛组织的利益诉求不同,有些因地区贫困而希望停火,以期从政府获得财政支援;有些通过金玉、木材和毒品走私自给自足,不愿因停火而放弃这些非法收入。
通过缅甸官方媒体,很难得知和解进程的真相。对于政府的老生常谈——和谈进程发挥了效力;全国性停火协议呼之欲出;各方几乎已在各方面达成了共识,遗留部分细节问题有待商榷——政治观察人士对这些“套话”已见怪不怪。
此次的果敢冲突显示,那些“细枝末节”才是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当地的军事和政治改革、对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等。
缅甸专家伯提·林特指出,缅甸政府和少数民族武装对国家政治结构“有着本质上不同的想法”。他们都认为理想的国家是一个联邦,但少数民族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分权,而中央政府的预期则相反。
缅甸政府坚称,政治和解的前提是达成全国性停火协议,但少数民族武装希望先达成政治共识,再放下武器。结果,经过了200多次停火谈判,双方立场仍南辕北辙。
《经济学人》称,果敢冲突并不影响缅甸政治稳定,政府在镇压小型叛乱方面经验老道、技巧娴熟。不过,这次起义将影响计划在今秋举行的选举。
吴登盛曾表示,希望在11月大选前实现停火和政治对话。政治分析师理查德·霍西因此提出,当下是达成停火的最佳时机:多数缅甸人并不支持给少数民族财政补偿,集权的军政府有能力排除众议,而大选产生的民主政府则要考虑多数议员的意见,财政补偿很可能无法在议会通过。
不过,大选临近也提出了新的悬念。2010年大选中,政府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投票。如果今年再推行这类措施,则只会让少数民族积怨更深,并让人质疑缅甸大选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