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恐怖袭击陷入孤立
欧洲穆斯林:“恐怖分子不是我们的兄弟”
本报特约撰稿 王晔 发自英国伦敦
《
青年参考
》(
2015年03月11日
07
版)
|
2月8日,英国伦敦,数千穆斯林民众在唐宁街抗议法国《查理周刊》亵渎先知。 |
|
2月28日,英国纽卡斯尔市街头爆发了反对伊斯兰的暴力冲突,数百名来自有争议的反伊斯兰团体PEGIDA的人员聚集街头暴力反对伊斯兰,受到了2000余人的激烈对抗。这一冲突已经导致5人被捕。 |
从1月7日的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到2月14日、15日的丹麦哥本哈根枪击事件;从2月22日英国截获伊斯兰武装组织索马里青年党计划对伦敦闹市区进行恐怖袭击的视频,到不久前杀害多名记者和人质的“伊斯兰国”(IS)刽子手“圣战约翰”身份曝光……围绕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欧洲社会对穆斯林产生了畏惧和不信任感。
笔者采访了几位生活在英国的穆斯林,他们为自己遭到的孤立和边缘化感到不公,同时迫切希望人们明白,穆斯林不等于恐怖分子。
欧洲反穆斯林游行频发
21岁的Fazeela Jahangir完成了一周的课业和社团活动,向伊斯兰姐妹们告别,准备回家。她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也是这个学校伊斯兰协会的副主席。
笔者见到Fazeela时正是周五,按照惯例,从下午5点钟开始,协会的男女成员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里做祷告,并就特定话题进行讨论。协会面向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开放,定期进行义卖与筹款,把筹来的钱捐给世界各地的贫困儿童。
“今年我们的慈善周活动共筹到了3.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1.5万元)。”Fazeela自豪地说。
这位年轻的穆斯林和其他协会成员与普通民众无异——善良、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但他们感到,自己正被社会孤立。
1月12日,在德国德累斯顿,有2.5万人参与了“欧洲反西方伊斯兰化爱国者”(PEGIDA)组织的游行,哀悼《查理周刊》遇袭事件中的遇难者。PEGIDA主张对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进行限制,自去年10月建立以来,PEGIDA已组织了12次游行。近来,以IS为首的伊斯兰恐怖组织活动猖獗,让欧洲民众对穆斯林产生了恐惧和敌意,PEGIDA成员从最初的350人激增到上万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月28日,英国纽卡斯尔发生了反穆斯林游行,游行最终演变成冲突,5名示威者因涉嫌暴力袭击、醉酒闹事等被警方拘捕。
“你是穆斯林,就得证明自己的忠诚”
面对社会的指责,生活在欧洲的穆斯林有话要说。他们举行了和平抗议,表达对《查理周刊》挑衅言论的不满,反对将普通穆斯林等同于恐怖分子。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1月18日,法国近200名穆斯林在巴黎游行,打出了“我是穆罕默德,我属于穆斯林,我反对恐怖袭击”等口号。
2月8日,在伦敦,约1000名穆斯林在首相府前进行和平抗议,反对毫无限制的言论自由。
就在几天前,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研究咨询公司ComRes对1000名英国穆斯林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称忠于不列颠;27%的受访者表示,能理解1月发生的《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背后的动机;24%的受访者认为,此次袭击的发生是有道理的。
英国各大媒体对这一报道进行了转载和评论。《每日电讯》报对此次调查结果表示担忧,认为对恐怖袭击持理解态度的人数比例过高。《卫报》认为,“是否忠于不列颠”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分化英国民众,给人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即“因为我是(非穆斯林)英国人,所以毫无疑问我对国家是忠诚的;你是穆斯林,就得证明自己的忠诚”。
社会对穆斯林的包容度越来越低?
Philippe Marliere是伦敦大学研究法国与欧洲政治的教授,他对笔者表示,法国的世俗文化对穆斯林比较严苛。
“法国没有神,没有官方的宗教信仰。”Marliere教授说,“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就有批判和限制宗教的传统。”
“法国禁止公职人员佩戴任何显示其宗教信仰的东西。亵渎神、嘲笑宗教也是这个国家民主规则的一部分。”他解释道。但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亵渎神的行为是从法律层面上就被禁止的。
作为推崇世俗化社会价值观的国家,法国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威胁。2004年,政府通过法律,禁止学生在公立小学和中学里穿戴有宗教标志的衣服和饰物。这对信奉天主教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为他们的衣着没有辨识性;但对头戴面纱的穆斯林女孩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法国,很多人不想看到女性戴头巾。我觉得这很有问题。社会缺乏包容性,从自由角度来说,非常非常危险。”Marliere教授表示。
与法国在欧洲大陆并驾齐驱的德国,同样有大量穆斯林人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门从事当代土耳其研究的副教授Esra Ozyurek向笔者介绍,德国的穆斯林中有很多土耳其人。二战后,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进,大量土耳其人涌入德国,为该国经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德国希望这些人将来回到土耳其去,因此没有采取措施鼓励移民学习德语,融入德国。
“穆斯林在德国属于被边缘化的人群。”Ozyurek博士说,“但相比法国,德国社会与穆斯林的矛盾相对缓和。”
英国大约有6410万人口,其中穆斯林有28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4.4%。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似乎比其他英国人更爱国。2011年11月,《每日邮报》称,有83%的英国穆斯林受访者“为自己身为英国人感到骄傲”。另有调查显示,巴基斯坦裔英国人对国家的归属感比英国白人更强。
“由于移民的历史悠久,在英国的穆斯林群体中,既有穷困的工人阶级,也有从殖民地时期就扎根于此的精英阶层。”Ozyurek说,“虽然德国现在也有土耳其裔成为律师,但真正富裕的穆斯林群体还未形成。”
不过,ComRes的民意调查显示,46%的英国穆斯林受访者感到,英国对他们的包容度越来越低,这个比例与持不同意见者(49%)几乎持平。同时,有46%的人感到,社会偏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愈发困难。
2月8日发起伦敦唐宁街穆斯林抗议游行的“穆斯林活动论坛”组织发言人Shaikh Tauqir Ishaq告诉笔者:“《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发生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很恐慌。好几个议案已被议会通过,基本是围绕穆斯林制定的。政府一直试图关闭伊斯兰学校和慈善组织。”
真正该担忧人身安全的是穆斯林
频发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恐怖袭击事件,促使欧洲很多国家加强了安全防范,民众害怕遭到恐怖分子的伤害,开始对身边的穆斯林敬而远之。但在穆斯林看来,真正要为人身安全担忧的,其实是他们。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法律的大三学生Hassan Arif告诉笔者:“作为样貌和穿着能一眼被人认出的穆斯林,我很害怕。袭击事件发生后,家人警告我,‘要小心,你不希望被别人侮辱或攻击吧’。”
非穆斯林对穆斯林的恐惧与不信任,部分原因来自对伊斯兰教义的不同理解。
名为“bobsmyth”的网友在一篇有关穆斯林的报道后留言道:“当我们看沙特阿拉伯资深伊斯兰学者发表的声明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谴责恐怖主义。这些学者常用的句子是‘伊斯兰谴责对无辜平民的杀戮’。但根据《可兰经》,非穆斯林不被视为‘无辜的’,因为他们不信仰真主……”
但Fazeela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你要清楚,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没有关系。说句实话,我们不把这些恐怖分子看成兄弟,反而觉得他们是我们的耻辱,是全世界每个穆斯林的耻辱。他们(恐怖分子)可能把自己称为‘穆斯林’,但其实和伊斯兰教没有任何关系。”
本版图片来源CFP
从1月7日的法国《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到2月14日、15日的丹麦哥本哈根枪击事件;从2月22日英国截获伊斯兰武装组织索马里青年党计划对伦敦闹市区进行恐怖袭击的视频,到不久前杀害多名记者和人质的“伊斯兰国”(IS)刽子手“圣战约翰”身份曝光……围绕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欧洲社会对穆斯林产生了畏惧和不信任感。
笔者采访了几位生活在英国的穆斯林,他们为自己遭到的孤立和边缘化感到不公,同时迫切希望人们明白,穆斯林不等于恐怖分子。
欧洲反穆斯林游行频发
21岁的Fazeela Jahangir完成了一周的课业和社团活动,向伊斯兰姐妹们告别,准备回家。她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也是这个学校伊斯兰协会的副主席。
笔者见到Fazeela时正是周五,按照惯例,从下午5点钟开始,协会的男女成员分别在各自的活动室里做祷告,并就特定话题进行讨论。协会面向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开放,定期进行义卖与筹款,把筹来的钱捐给世界各地的贫困儿童。
“今年我们的慈善周活动共筹到了3.3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1.5万元)。”Fazeela自豪地说。
这位年轻的穆斯林和其他协会成员与普通民众无异——善良、热爱生活、乐善好施,但他们感到,自己正被社会孤立。
1月12日,在德国德累斯顿,有2.5万人参与了“欧洲反西方伊斯兰化爱国者”(PEGIDA)组织的游行,哀悼《查理周刊》遇袭事件中的遇难者。PEGIDA主张对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进行限制,自去年10月建立以来,PEGIDA已组织了12次游行。近来,以IS为首的伊斯兰恐怖组织活动猖獗,让欧洲民众对穆斯林产生了恐惧和敌意,PEGIDA成员从最初的350人激增到上万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月28日,英国纽卡斯尔发生了反穆斯林游行,游行最终演变成冲突,5名示威者因涉嫌暴力袭击、醉酒闹事等被警方拘捕。
“你是穆斯林,就得证明自己的忠诚”
面对社会的指责,生活在欧洲的穆斯林有话要说。他们举行了和平抗议,表达对《查理周刊》挑衅言论的不满,反对将普通穆斯林等同于恐怖分子。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1月18日,法国近200名穆斯林在巴黎游行,打出了“我是穆罕默德,我属于穆斯林,我反对恐怖袭击”等口号。
2月8日,在伦敦,约1000名穆斯林在首相府前进行和平抗议,反对毫无限制的言论自由。
就在几天前,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研究咨询公司ComRes对1000名英国穆斯林进行的民意调查。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称忠于不列颠;27%的受访者表示,能理解1月发生的《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背后的动机;24%的受访者认为,此次袭击的发生是有道理的。
英国各大媒体对这一报道进行了转载和评论。《每日电讯》报对此次调查结果表示担忧,认为对恐怖袭击持理解态度的人数比例过高。《卫报》认为,“是否忠于不列颠”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分化英国民众,给人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即“因为我是(非穆斯林)英国人,所以毫无疑问我对国家是忠诚的;你是穆斯林,就得证明自己的忠诚”。
社会对穆斯林的包容度越来越低?
Philippe Marliere是伦敦大学研究法国与欧洲政治的教授,他对笔者表示,法国的世俗文化对穆斯林比较严苛。
“法国没有神,没有官方的宗教信仰。”Marliere教授说,“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就有批判和限制宗教的传统。”
“法国禁止公职人员佩戴任何显示其宗教信仰的东西。亵渎神、嘲笑宗教也是这个国家民主规则的一部分。”他解释道。但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亵渎神的行为是从法律层面上就被禁止的。
作为推崇世俗化社会价值观的国家,法国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威胁。2004年,政府通过法律,禁止学生在公立小学和中学里穿戴有宗教标志的衣服和饰物。这对信奉天主教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为他们的衣着没有辨识性;但对头戴面纱的穆斯林女孩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法国,很多人不想看到女性戴头巾。我觉得这很有问题。社会缺乏包容性,从自由角度来说,非常非常危险。”Marliere教授表示。
与法国在欧洲大陆并驾齐驱的德国,同样有大量穆斯林人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专门从事当代土耳其研究的副教授Esra Ozyurek向笔者介绍,德国的穆斯林中有很多土耳其人。二战后,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进,大量土耳其人涌入德国,为该国经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德国希望这些人将来回到土耳其去,因此没有采取措施鼓励移民学习德语,融入德国。
“穆斯林在德国属于被边缘化的人群。”Ozyurek博士说,“但相比法国,德国社会与穆斯林的矛盾相对缓和。”
英国大约有6410万人口,其中穆斯林有28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4.4%。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似乎比其他英国人更爱国。2011年11月,《每日邮报》称,有83%的英国穆斯林受访者“为自己身为英国人感到骄傲”。另有调查显示,巴基斯坦裔英国人对国家的归属感比英国白人更强。
“由于移民的历史悠久,在英国的穆斯林群体中,既有穷困的工人阶级,也有从殖民地时期就扎根于此的精英阶层。”Ozyurek说,“虽然德国现在也有土耳其裔成为律师,但真正富裕的穆斯林群体还未形成。”
不过,ComRes的民意调查显示,46%的英国穆斯林受访者感到,英国对他们的包容度越来越低,这个比例与持不同意见者(49%)几乎持平。同时,有46%的人感到,社会偏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愈发困难。
2月8日发起伦敦唐宁街穆斯林抗议游行的“穆斯林活动论坛”组织发言人Shaikh Tauqir Ishaq告诉笔者:“《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发生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很恐慌。好几个议案已被议会通过,基本是围绕穆斯林制定的。政府一直试图关闭伊斯兰学校和慈善组织。”
真正该担忧人身安全的是穆斯林
频发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恐怖袭击事件,促使欧洲很多国家加强了安全防范,民众害怕遭到恐怖分子的伤害,开始对身边的穆斯林敬而远之。但在穆斯林看来,真正要为人身安全担忧的,其实是他们。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法律的大三学生Hassan Arif告诉笔者:“作为样貌和穿着能一眼被人认出的穆斯林,我很害怕。袭击事件发生后,家人警告我,‘要小心,你不希望被别人侮辱或攻击吧’。”
非穆斯林对穆斯林的恐惧与不信任,部分原因来自对伊斯兰教义的不同理解。
名为“bobsmyth”的网友在一篇有关穆斯林的报道后留言道:“当我们看沙特阿拉伯资深伊斯兰学者发表的声明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谴责恐怖主义。这些学者常用的句子是‘伊斯兰谴责对无辜平民的杀戮’。但根据《可兰经》,非穆斯林不被视为‘无辜的’,因为他们不信仰真主……”
但Fazeela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你要清楚,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没有关系。说句实话,我们不把这些恐怖分子看成兄弟,反而觉得他们是我们的耻辱,是全世界每个穆斯林的耻辱。他们(恐怖分子)可能把自己称为‘穆斯林’,但其实和伊斯兰教没有任何关系。”
本版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