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第一本由在押犯写的书

《关塔那摩日记》揭开美国军方的虐囚世界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26日   20 版)

    默哈默德·乌尔德·斯拉希

    14年前,默哈默德·乌尔德·斯拉希因“反恐战争”而失去自由;今天,他在关塔那摩狱中留下的文字,令世人看到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遭遇的法律和道德困境。

    2015年1月20日,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与英国《卫报》合作推出的《关塔那摩日记》一书,在英、美、德、法、意等12个国家发售。借由它,外界获得了一扇观察美国反恐战争,特别是虐囚事件的窗口。更重要的是,作者默哈默德·乌尔德·斯拉希至今仍被羁押在关塔那摩狱中。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上市次日,《关塔那摩日记》就登上了亚马逊和《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该书责编拉里·西姆斯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这是首部、也可能是惟一一部来自关塔那摩的著作。它揭开了一个美国政府极力遮掩的黑暗世界。”

    未获指控,却遭酷刑加身

    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附近的小镇上,斯拉希一家的两层小楼静静地矗立着,14年来,家人们始终为身陷囹圄的默哈默德保留着一间面向庭院的卧房。

    2001年11月20日,默哈默德在家中被军警带走时,还安慰泪眼婆娑的母亲:“别担心,妈妈,我很快就回来。”然而,直到2013年去世,老人再也没能见到爱子的身影。

    默哈默德承认,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为基地组织工作,但没过多久就和后者断绝了关系。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却认定,他参与了2000年阴谋破坏洛杉矶国际机场的计划。在约旦被关押审问7个半月后,默哈默德和许多所谓恐怖嫌犯一样,被投入关塔那摩监狱。

    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报道,2003年,五角大楼批准对被认为是“大鱼”的默哈默德进行“特殊审讯”。讽刺的是,尽管他一直在关塔那摩服刑,却没受过任何指控。

    经过数周刑讯,不堪忍受的默哈默德决定交出美国政府想要的东西——进行虚假供述。他得到了回报,在犯人中享有特权,有电视、电脑,甚至能在园子里侍弄花草。

    在《关塔纳摩日记》中,默哈默德详细讲述了美国军方和情报机关花样百出的酷刑:剥夺睡眠、极寒折磨、模拟绑架、模拟死刑,以及威胁逮捕其母亲,两名女看守甚至脱光衣服,对他实施“性侵”。不知多少个日夜,他遭受连续24小时的突击审讯,不曾安睡一个夜晚,不能看书,没有肥皂、牙膏、厕纸和宗教典籍,还经常被迫进食、饮水。

    “独自待在牢房里,我特别害怕看守手持沉重的锁链,在门外高呼我的名字。”他写道,“每当那时,我的心就开始下沉,我总在想,最坏的可能性何时到来。”

    完稿10年,成书依然“残缺”

    入狱后,默哈默德才开始学英语,还抽空阅读了《圣经》、《麦田里的守望者》和《费马最后定理》。他用英语创作的《关塔那摩日记》虽不完美,倒也十分生动。

    为了让自己免于崩溃,他试着将关塔那摩监狱及其员工视为“新家庭”,与警卫和审讯人员发展友谊,讨论宗教事务、下棋、看电影,甚至对折磨他的人表示理解,“许多军人来自贫困家庭,这就是为什么军队时常把那些最肮脏的活计交给他们”。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国家安全项目主任希娜·沙姆西认为,难得的是,默哈默德保持着“优雅、人性和幽默”。尽管饱受不公,他仍对美国人民的正义感抱有信心。

    “我只写我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他在书中提到,“我不夸大、不低估,尽可能保持公正,对美国政府,对我的兄弟,也对我自己。”

    实际上,早在2005年夏天,460多页的《关塔那摩日记》手写稿就已完工。它的作者相信,这部作品被公诸于世只是时间问题,但没人料到,这段时间会长达10年。

    根据美国政府的审查制度,默哈默德的每个字都被视为最高机密。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底稿经重重审查后,一度被存放在华盛顿的某个安全地点,确保不会被其他国家得到。

    《纽约时报》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一旦涉及军事和情报机构,可悲又无能的美国政府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国家免受恐怖主义威胁”。

    过去6年来,默哈默德的律师南希·霍兰德一直以《信息自由法》为依据,要求公布这本日记的内容,终于在2012年获得成功。即便如此,与读者见面的仍是被美国官方“剪裁”了2500余处的残缺版本,日记中被当局涂黑的部分,在正式版本中被随处可见的空格替代。

    不过,霍兰德仍感到喜悦。“这是第一本披露狱中虐囚细节的书,也是第一本由在押犯写的书。”他告诉德国《明镜》周刊,“我希望这本书会改变一些事,让默哈默德获释。”

    真相之外,唤醒公众更重要

    “每个人都该看看这本书。”《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乔·诺塞拉评论道。曾因揭露“棱镜门”而荣获普利策奖的英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也表达了相似观点:“每个哪怕还有一丝良心的美国人,都不该错过这本书,任何读了它的人都将感到震惊和羞愧。”

    拉里·西姆斯告诉NPR,《关塔那摩日记》最令人惊异之处,是它“打开了美国军人的世界”,默哈默德披露的小细节可能对普通人的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希娜·沙姆西则对美国《洛杉矶时报》表示:“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必须审查中情局和军方的酷刑。”

    《华盛顿邮报》认为:“关塔那摩监狱的存在是美国与盟友进行反恐合作的巨大障碍,它阻碍民主和人类尊严的实现,只对敌人有利。”

    《纽约时报》则提到,尽管写于10年前,《关塔那摩日记》面世的时刻仍引人深思。就在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重申了于离任前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承诺;而在稍早些时候,巴黎遭受的袭击重新点燃了公众对恐怖主义的焦虑。

    在这样一种相互矛盾的氛围下,某些尖刻的人指出,默哈默德会不会是个聪明的骗子,在过去这些年成功地隐瞒了自己的罪行?但相比之下,更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关塔那摩日记》将迫使美国人思考并最终意识到,只有经过及时的审判,才能决定是否监禁恐怖嫌疑人。

    按照默哈默德的说法,仅他一个人就用掉了美国纳税人至少100万美元,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其他囚犯的情况也类似。基于此,公众需要、也有权利知道事实真相。

    “2001年之后,美国民主经受住了考验吗?”这名未经审判的囚犯写道,“我把问题留给大家。我在关塔那摩记录下这些,而美国及其民众,仍面临民主与专制的困境。”

 

《关塔那摩日记》揭开美国军方的虐囚世界
国内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