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西之争”:正视才是超越的前提

作者 伟达 《 青年参考 》( 2015年02月11日   02 版)

    面对仍然强势的西方文明,严防死守、片面采用或机械照搬,都不是中国的出路。理性的价值选择,不应以东方或西方来划线,而应以发展、进步和创新为标准。

    如果把1793年英国派特使来华作为近代中国与西方官方交往的开端,那么时至今日,222年的光阴已过去。令人感怀的是,两个多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间的战略态势和强弱对比,似乎并没发生根本性转变或易位。笔者以为,其中关键就在于,东方文化一直没消除对西方文化的“恐惧感”,被动排斥多于主动应对,从而也就很难对西方形成战略超越。

    当年的清朝,先是把西方的东西斥为“奇技淫巧”,后又推行所谓“中体西用”,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西方文化和思想全面入华。但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古老中国向先进文化学习借鉴,终归还是迈出了“走向共和”的步伐。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开放。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机太过深重,对欧美的借鉴多止步于物质和感性层面。再以后,中国学习、合作的对象,基本上是向“西方中的东方”一边倒。20世纪的事实证明,苏联集团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绝对的真理,而欧美的“真经”对中国来说,似乎又总是难以把握和企及。

    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严格地讲,其实就是对以西欧、美国及日本为主的泛西方开放;但是,30多年后的今天,西方仍不时被一些人加上“敌对势力”的后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依旧是“防范对象”。不少人为此倍感纠结:“中体西用”固然略显保守小气,但“全盘西化”显然也不适用于中华民族,难道中国除了这两种选择,就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吗?

    国际金融危机初起时,又有观点认为,风水轮流转,中华文明重领风骚的机会应该来了。然而,美国在初步稳住阵脚后,其市场功能、法治体系和科技创新再度发力,如今正逐步走出危机阴影。

    中国社会200多年来,对西方文明基本上有三种态度和取向:严防死守、片面采用,或机械照搬。这三种手段都不得要领,欠缺自信和远见。

    理性的价值选择,不应以东方或西方来划线,而应以发展、进步和创新为标准。中国发展的真正出路,恐怕还是在敢于正视西方优势,并对西方真正开放的平台上,做出战略的规划、智慧的取舍、和大胆的创新,不仅需破除藩篱和单向的学习模仿,还需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自身文明的优势去追求超越式的发展。

    (作者在美国从事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

    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本文有删节

 

重塑中东,光靠“国王上阵”并不够
“中西之争”:正视才是超越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