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美大学的困境惊人相似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28日   18 版)

    布莱德利笔下哈佛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和中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布莱德利指出,美国人认为,大学校长的使命不仅是教育学生,而且要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似乎也是中国社会对大学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期许。

    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公开对学生们说,他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找钱”,他百般不愿,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布莱德利在哈佛观察到了相似的情况:“找人家要钱对大学校长来说是个要命的工作。募集资金就意味着无休止地闲谈,要去拍那些‘大款’校友的马屁。一再献殷勤、低声下气、甜言蜜语、连哄带骗、曲意逢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伸手向他们讨钱。”

    他接着写道:“任何一位可以在支票上写下七八位数捐款的捐款人,都不屑于与资金筹措办公室里的中低层职员打交道,他们只想见校长……捐款的乐趣不仅仅在于你能进入一座刻有你名字的大楼,或是接见一个依靠你提供的奖学金求学的学生。捐款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也可以让你体验到,哈佛最有权势的人物不顾颜面来讨你欢心的那种令人兴奋的感觉。”

    对哈佛来说,这些钱带来了不安、怀疑和冲突。“金钱正在改变哈佛作为一所大学的本质与身份。哈佛如此富有,怎么还能教导学生,精神生活比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更重要?”这个结论在中国一些高校中同样适用。

    《哈佛,谁说了算》披露了哈佛的种种弊端,但字里行间难掩作者对哈佛的认同和骄傲。比如,布莱德利在描绘劳伦斯·萨默斯的就职典礼时写道:“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哈佛把这一仪式称作‘就任’(installation)而不是‘就职’(inauguration)。美国总统可以使用‘就职’,哈佛校长的历史比美国总统要悠久,所以应该使用一个早期术语。”

    这本书讲述了哈佛大学不为外人熟知的一面,它剥去了哈佛校长的神圣面纱,打破了人们对哈佛的盲目崇拜,因此甫一问世,就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但是,这本书无法阻挡美国内外的学生、学者继续对哈佛大学心存渴望。萨默斯离开之后,哈佛是否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是否找回了道德与学术精神,只有哈佛人才能给出答案。

    这本书似乎也说明,大学的围墙无法阻隔时代的特质,无论其是好是坏,都会对大学校园的氛围带来影响。因为大学的教授、职员和学生也是社会人,而学校高层与政商界之间只有一扇旋转门。

 

《哈佛,谁说了算》:讨伐名校校长的檄文
中美大学的困境惊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