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男人为家庭付出,并不意味着“搭上未来”

我的“家庭主夫”生活

莱恩·帕克 译者 王微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21日   24 版)

    本文作者作者莱恩·朴与女儿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调查显示,该国家庭主夫在过去20年中多了近一倍。由于妻子工作繁忙,在法院工作的帕克决定花大半年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如今已回到工作岗位的他,用文字记录了这段居家生活的彷徨与收获。

    拿着“秘籍”开始全职父亲的生活

    2014年夏天,当我结束最后一天的工作,同事贾斯蒂斯·鲁斯从桌子底下拿出一把玫瑰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问我今后的生活如何打算,我答道:“明天清晨标志着我全新奶爸工作的开始。”她听后笑容洋溢,祝我好运。

    快30岁时我有了女儿凯瑟琳。初为人父的头一个月里,我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觉得自己走进了新生活: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平衡家庭和事业成为我的人生挑战。

    刚开始一切都很平静,直到妻子开始当儿科住院医师。她忙得四脚朝天,无暇顾及家庭。而伴随着每日工作到深夜,我的凯瑟琳已从小小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孩子。

    在我辞职前几个月的一天,当我在凯瑟琳睡觉前到家时,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急匆匆地从卧室探出头,高喊:“爸爸、爸爸!”我愧疚地将她紧紧抱在怀里,暗下决心要多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我的上司是个单亲母亲,她很好地平衡了工作与家庭。辞职前我曾向她“取经”,她慷慨地分享了带孩子的战略战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容忍,努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而她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看起来却并不特别:“当个好伙伴”和“抓紧时间,好好休息”。拿着她给我的“宝典”,我决定暂停职业生涯,体验全职爸爸的生活。要知道,这甚至是我的妻子都未曾萌生过的念头。

    但我想这么做。因为我担心几十年后回首一生,发现选择与工作为伍是个错误。工作带来成就感,这毋庸置疑,但父母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远比花在工作上更能带来幸福和快乐。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13年有60%的男性表示,他们认为照顾孩子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有33%的人表示从工作中能得到同样的满足感。

    在“保姆”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旦开始当全职父亲,我发现自己收获满满:时光在凯瑟琳的蹦蹦跳跳中一晃而逝,每当她开心时都会呼唤我的名字,我弯下腰为她擦鼻涕时,她会深情地亲吻我的脸。

    虽然没了工作,看的每本书都布满动物图案,但每到夜晚,哪怕只过了最普通的一天,我都会坐下来回味刚刚度过的美好瞬间。

    我很开心,和凯瑟琳在一起的每天都像生活在国外,充满新鲜感。我时刻感受着幸福,这满足感类似于完成了一个简单任务:买一本咖啡、在街上闲庭信步,又或是结束了忙碌的一天。

    当然,我也会遭遇挫折,会产生无助感,无论多么自信地开始一天,有时还是会产生被束缚的感觉,认为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过去我对主夫的认知并不清晰,想象是一回事,而亲身体验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前,晚餐意味着用微波炉加热剩饭。作为全职父亲,现在我不得不边保护凯瑟琳不被鲁莽的购物车撞上,边在市场上匆忙买菜,然后尽最大努力在开水浇到女儿头上前做出丰盛的饭菜。一切搞定后,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她将食物吃进胃里,而不是掉到地毯上。坐在地上喂她吃饭成了我的休息时间。

    为了照顾孩子,我努力调整作息,不再和朋友在夜间聊天。很快我就可以跟每天清晨5:30冲出家门的妻子道吻别。至于那些我打算利用“休假”期间看的书,如今都一页未翻地搁在书架上。

    尽管如此,我仍为自己在保姆岗位上发光发热而感到光荣。

    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妻子的诊所做定期身体检查。她的同事一直认为跟“孩儿她爹”打交道很麻烦,因为爸爸们总是连基本问题都答不上来:孩子喝了多少牛奶?大便怎么样?但我的对答如流让妻子的同事惊叹。那时,我心底升起了一股在高等法院实习时都未曾有过的满足感。

    为家庭付出不意味着搭上未来

    做全职爸爸期间,我带孩子去公园、进图书馆、逛书店时,总能收到惊奇的目光。曾经有整整一周,我在工作时间里看不到任何年龄在5~70岁的男性同伴,接触到的统统是女人,而她们可以分成两类——金发碧眼穿瑜伽裤的母亲,或者面带微笑的拉丁裔保姆。

    显然,带孩子的父亲是珍稀动物。但毫不意外的是,大量研究已表明,那些得到父亲足够关爱的孩子更适应社会,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好地控制情绪。但如今市面上一多半的调查报告称,父亲和孩子相处时间太短。

    有关性别平等的讨论忽视了男女在照顾孩子上应有的一视同仁。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两性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同——男人不觉得养育孩子能获得回报,而女人则将生儿育女当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并不认同这个设定,最起码它不适用于我。

    在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上,两性的选择往往不同,但没人该被男女分工的价值观约束。

    几周前我结束了全职爸爸的生活,在私人法律公司重新“上岗”。找工作时我特意提到了女儿,并表达了对家庭的重视。多数情况下,高层领导的反应有些僵硬,他们扬起眉毛,感叹时代的改变,而年轻男女通常对我的做法予以理解。

    办公室中,来自年轻伙伴的鼓励让我充满希望。为家庭付出并不意味着搭上未来,或阻碍职业发展。如果两者有冲突,我也会加以权衡。我更喜欢有潜力的职业,以及不留遗憾的未来。

    美国《大西洋月刊》

 

我的“家庭主夫”生活
最糟的丈夫在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