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发布:

大学生是中国最活跃的公益创业群体

本报记者 沈梦菲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21日   16 版)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发布。图片来源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赵迪摄

    6位公益创业青年分享创业故事与感悟。图片来源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赵迪摄

    在中国发掘优秀公益创业青年

    1月15日,曹军和其他5位优秀公益创业青年,在“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成果发布会暨公益创业之夜”活动中,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2008年,视障者曹军不顾家人反对,卖掉房子创业。他从盲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制出“能让手机说话”的应用程序,借助科技力量让盲人融入社会。现在这款“保益悦听”软件已拥有9万多名用户,曹军的公司和政府、电信运营商达成了合作意向。

    最令曹军高兴的是,不少盲人朋友向他反映,这款软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创业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了改变。”曹军说。

    在北京举行的本次成果发布会,公布了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下称“青年恒好”)2009年12月启动,于2014年年初制定了中国公益创业标准。2014年,“青年恒好”在中国发掘了众多正在实践或有志于从事公益创业的年轻人,曹军就是其中一员。

    本次成果发布会由“青年恒好”项目理事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KAB(Know About Business,意为“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专设的教育项目)全国推广办公室和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

    《报告》将公益创业界定为创办社会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经营活动为手段的创新创业组织),旨在总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找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这一报告是中国首部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由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执笔。

    《报告》课题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5所大学的专家,以及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的专家。

    课题组于2014年3月展开青年公益创业调查(下称“调查”),受访者是全国各高校KAB体系及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推荐的优秀公益创业青年。调查问卷包括“创业青年个人与企业基本情况”、“公益创业历程”、“公益创业现状”、“对青年进行公益创业的看法与建议”4个部分,受访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

    作为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中国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张坤介绍说:“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讨、提出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标准及评价基础指标,主要包括创业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创业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创业的规模和有效性、运作模式与可推广性、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公益创业组织需要政府资金支持

    “我国青年公益创业中存在创业组织小微化、创业主体弱势化、创业行业层次低、公益创业组织市场化运作效率低和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等问题。”《报告》撰写专家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邓汉慧说。

    《报告》显示,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启动资金大多在10万元以下。受访的144家组织中,有113个人员规模低于30人;88个组织实现了“自己造血”,43个获得了企业赞助,收入源于捐款的组织有21个(部分受访组织兼具以上情况)。

    对于“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创业扶持”这一问题,80%的受访组织选择了“资金支持”,59%选择了“公益孵化基地”,54%选择了“税费减免”。

    谈到“公益创业组织最缺乏的因素”时,28%的受访者选择了“良好的公益创业环境”,18%选择了“资金支持”。

    《报告》认为,国外的公益创业组织拥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形成了政府注资、企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入、基金会支持等有效的筹资机制。中国公益创业组织有的依赖政府资助,有的依赖捐赠,有的部分实现了自给自足,其他收入所占份额较少。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影响了中国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

    对此,邓汉慧的建议是:“推进公益创业的社会企业模式发展,提高公益创业组织的市场运行效率,创新政府购买社会公益组织服务模式,推进政府与公益创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公益创业,青年最有优势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杨屹婷是“织梦坊”项目的负责人。她开设了艺术特教人才培养班,培养身体有部分残缺、具有艺术特长的青年人才,为公益创业团队进行人才储备。

    20岁的黄俊业是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大四学生,他创办的“善葵至膳农业公益协会”,通过电商集中成都附近的中小散农业生产者,以良好的生鲜品质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帮农户改善经营现状。

    《报告》称,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活跃的群体。公益创业组织领导者或创始人中,年龄在18~30岁者占受访人群的88%,18~25岁者占74%。

    《报告》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其一,大学生年轻,精力旺盛,敢想敢做;其二,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不会受过多家庭事务牵绊;其三,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能力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其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善于把握和发现商机。此外,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活动,使这些年轻人成为公益创业的主力军。

    “青年最有年龄优势,最具敏锐性,也最能发现和把握机遇,从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公益创业的目标。在投身公益创业的过程中,青年能培养、铸就强烈的公益使命感,使自己对服务社会大众的事业充满激情,对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怀有一颗火热的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青年恒好”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家华总结道。

    《报告》称,公益创业具有地区差异,创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城市。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公益创业进行了积极引导,提供资金与政策扶持。

    除地区差异外,公益创业也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公益创业组织领导者或创始人中,男性占66%,女性仅占34%。

    公益创业呼唤市场监管

    《报告》指出了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一些问题。

    《报告》显示,43%的受访组织尚未注册法人。64.6%的受访者要求政府为公益创业出台单独的政策;65.3%的公益创业者希望政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

    学者梁海霞表示,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益创业组织发展的基础,完善公益创业组织的功能是政府健全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报告》称,长期以来,中国公益创业的投资主体一直是政府,公益性的项目一般也由政府投资。经济法律和制度对投资主体的规范程度较低,对公益创业主体的合法性审查缺乏适当的标准。

    此外,中国对公益创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公益创业企业有营利性,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已经做大做强的公益企业若得不到有效监管,一旦在消费市场中形成垄断地位,就可能出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

 

大学生是中国最活跃的公益创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