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新引擎

作者[英]戴维·皮林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14日   02 版)

    中国需要更多的阿里巴巴,更少的大烟囱。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意味着打破现有格局以及实施更加深入肌理的改革。中国的新常态,就是一段由此到彼的旅程。

    通缩压力,房价疲软,增长缓慢,僵尸企业。这说的是日本吗?不,这说的是中国。

    多年以来,北京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将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日本视为值得警惕的例子。如今,2015年的中国经济在许多方面跟1995年的日本经济都很相像。这是个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尤其如此。过去20年,日本实际人均收入的年均增速为1%。如果中国领导人在未来20年只能实现这样的业绩,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庆幸的是,上述类比有些牵强。日中两国的最大不同一目了然。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停滞时,已然是一个富国。它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80%至90%。尽管中国的增长一直堪称奇迹,但其人均收入仍远未达到同等水平。以购买力平价(PPP)衡量,中国人均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1/5多。这点很重要,因为较穷的国家更容易缩小差距。

    一言以蔽之,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效率低下——事实上,恰恰是由于这些问题和效率低下——中国却有相对容易的办法来维持良好的经济表现。

    我们最好谈谈中国的“新常态”,而不是拿它去与日本比较。习近平主席去年表示,中国必须“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

    那么,新常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经济一度以10%的年增速飞奔。这一局面现在结束了。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已开始减少,国内流动人口的流速放缓。随着工资升高、人民币走强以及国际需求熄火,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低。新常态下的中国,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趋于零。

    中国领导人知道这一点。他们正努力引导增长略微放缓——在条件允许时抑制信贷,在失去勇气时打开水龙头。未来几年内,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降低至5%到6%。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是通缩,或者说是极低的通胀。在多年担忧物价上涨之后,中国政府如今也像其他所有国家的政府一样面临通胀放缓问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跌破2%。这是去年11月中国央行毅然决然降息的原因之一。

    物价疲软的部分原因在于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循环论证,因为正是在中国需求放缓的影响下,大宗商品的价格才开始下跌。同等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中的很多领域长期产能过剩,尤其是国有行业。于是,钢厂还在生产着没人想要的钢材,冶炼厂还在生产着没人用得掉的铜。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一连30多个月下跌。住房行业也是产能过剩,导致了去年的房价下跌。新常态将意味着不断出现重组和破产。

    第三个特征是经济重心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中国的民营部门已经证明自身是经济增长的“油门”。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许多民企难以获得信贷。

    同时,有初步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再平衡。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制造业。投资增速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安盛投资管理公司的姚远(Aidan Yao)表示,去年,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他说:“我们看到正在出现再平衡的迹象,尽管再平衡的速度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快。”

    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诀窍将是把资源从公共部门转至民营部门。中国需要更多的阿里巴巴,更少的大烟囱。“经济增长不再仅靠建东西,要靠提高效率,”龙洲经讯驻北京主管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意味着打破现有格局以及实施更加深入肌理的改革。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新常态,就是一段由此到彼的旅程。

    (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本文有删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新引擎
美国抛下阿富汗,中国别忙着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