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2014全球汽车业:回顾与展望

本报记者 陈楚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07日   30 版)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月5日,美国拉斯维加斯,梅赛德斯·奔驰于本周举办的CES大会上展示了一款全新概念轿车——F 015 Luxury in Motion。其具有圆滑的车身及宽敞的内部空间。得益于4个可转向座椅,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乘客可以轻松地面对面沟通,公司使用了“休息室”一词来形容其内部空间。乘客可以利用遍布四周的屏幕通过手势和眼球追踪方式实现操控和娱乐功能。

    从多个角度观察,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全球汽车产业都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作为世界各主要拥有汽车工业国家的支柱产业,即便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地缘冲突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全球汽车业仍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并为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做出贡献。

    但是,就在中国连续6年成为全球新车销售第一市场、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渐复苏之际,一些跨国公司却由于贪婪、麻木而暴露在阳光之下,被世人唾弃;也有一些国家政府部门终因有所作为被“点赞”,进而占据新闻头条……

    站在全球视野和中国立场的角度,下面这些是我们需要回顾过往,并在2015年应当留意警惕的:

    故意隐瞒汽车缺陷丑闻

    事件回顾2014年初,因故意隐瞒点火开关故障十余年,致上千人死伤,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通用汽车陷入舆论漩涡,成为消费者和管理部门的众矢之的。

    虽有“美国政府汽车公司”之称,通用汽车却触犯了道德底线。目前,该公司已收到202起死亡赔偿和1649起伤害赔偿,缴纳3500万美元罚款,召回超过1000万辆汽车。

    展望思考:汽车召回并非新鲜事,可一家国际跨国巨头竟将安全缺陷隐瞒十余年,着实让人震惊。无独有偶,日本零部件供应商高田也因对安全气囊存在的隐患“知情不报”而被美国当局勒令召回,现在已经蔓延至全球,预计累计召回将超过1500万辆。一年之内同时爆发两起严重缺陷瞒报事件,值得全行业深思。

    同样,当问责、质询机制足够完善时,即便再想撇清责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难道,高额利润真会让诚信道德失去光辉?

    经济复苏,欧美车市“回暖”

    事件回顾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汽车市场长久处于低迷或下滑态势。不过随着经济复苏,今年美国新车销量超过1600万辆,下2007年以来新高;欧洲车市经历6年低迷,也迎来了小幅增长。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欧盟乘用车销量同比上涨1.4%,是连续第15个月增长,这得益于西班牙和英国车市大幅反弹。

    展望思考:随着欧美汽车市场回暖,跨国汽车巨头也将逐渐恢复元气。就丰田汽车等公司的利润来看,其盈利进一步向好。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仍缓,以及欧元区经济和政治形势仍存不确定性,法国和德国汽车市场去年12月还是出现了萎缩。这两个老牌汽车强国的企业也表示会将重点依旧放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并拓展美洲市场。

    中国车企深化海外战略

    事件回顾2014年,中国东风汽车入股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PSA),与法政府和标致家族并列为第一大股东,成为业界瞩目的大事件。

    从上汽收购韩国车企不欢而散,到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如今,被认为汽车工业落后的中国终于扬眉吐气。外媒也对中国车企的海外战略给予了全方位关注。有人认为,中国汽车业通过资本形式“走出去”将成为常态,标志中国汽车业融入全球竞争管理体系;但也有人主张,应该提防日益壮大的中国汽车企业“入侵”发达国家市场。

    展望思考:东风入股PSA后,北京汽车高层也表示,将深化走出去战略,收购欧美汽车品牌。我们希望看到自主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但是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在没有强大的研发、制造和管理、供应链等体系作战能力前,中国车企需要的是冷静。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富》日前刊文称,比亚迪表示2015年将进入美国市场,吉利则定在2016年。2006年前后,中国汽车掀起过一次“入美潮”,但铩羽而归。但十年之后,比亚迪已在新能源领域成为佼佼者,吉利则通过收购沃尔沃,在整车制造、技术和安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望打破技术壁垒,这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地缘政治危机与油价下跌

    事件回顾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制裁。卢布大幅贬值的同时,俄懒以生存的石油价格亦一路走低,截至本周一,油价已跌破50美元。中国车企在东欧也受此牵连。

    展望思考:俗话说:“伤敌一千,自伤八百。”欧美制裁俄罗斯之际,本身也面临创伤。由于俄罗斯车市陷入低迷,大众、宝马和奔驰等或因此损失180亿美元。但俄罗斯车市危机,也将为中国车企的“走出去”与本土化提供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油价中长期会处于低位,这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来说有刺激作用,将大幅降低其原材料、能源进口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不过,对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而言,这是不小的考验。2014年12月,美国便利店协会的研究指出,随着汽油价格下跌,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开始减少。这项研究发现,去年11月,只有34%的消费者表示对可替代能源汽车兴趣,而在去年4月,这个比例还一度达到55%。

    谁是终极新能源车

    事件回顾2014年,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了新能源产品。除了纯电动车,柴油动力和燃料电池车也被推向前台,与纯电和插电式混动一争高下。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尤其是丰田则倾心于使用氢燃料电池的“终极”新能源车。

    展望思考: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柴油车就从欧洲进入美国,如今热度大幅上升,在中国,也有传言称,一度“不被待见”却燃效更高的柴油汽车也有可能放开。

    燃料电池车则因更长的续航里程,一定程度上抢了纯电动车风头。2015年伊始,丰田又做出了大动作,宣布提供与氢和燃料电池相关的5680项专利供免费使用。这些专利涵盖了从车载软件和系统到氢的实际生产。作为主流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准备好迎战了吗?

    汽车业高举反垄断大棒

    事件回顾2014年,奔驰、奥迪等外资巨头在中国政府强力的反垄断执法下纷纷折戟,中国全年反垄断所开罚单已近18亿元,创历史纪录。欧美国家的反垄断同样风生水起,但跟中国相比却黯然失色。

    和往年不同,中国的2014年反垄断执法打出“组合拳”,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被调查,各种垄断行为——无论横向垄断、纵向垄断,还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都遭到查处。博得中国消费者叫好的同时,也受到国外关于中国是不是要改变外企在华待遇的质疑。

    展望思考:2015年,将是中国《反垄断法》诞生的第七年。执法部门的工作重心,将向加强竞争合规监督和破除行政垄断转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是最终目的。至于汽车行业,由于主机厂掌握核心技术,并且在特殊机制下,破除垄断任重而道远。当然,这必将引来一些反对和质疑声,但对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国而言,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势在必行。

    中国经销商亏损 联手逼宫主机厂

    事件回顾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回落,需求放缓,汽车经销商出现了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大面积亏损的状况。年底,以宝马经销商为开端,多个品牌经销商联合向主机厂索要补贴,以弥补亏损。奔驰、奥迪则开始给经销商发放补贴,以平息事态。

    这一趋势已经传导至普通合资品牌。元旦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代表523家经销商致函一汽丰田,提出九点建议,要求缓解经销商库存压力,索取22亿元人民币补贴。

    展望思考:新年的第一个星期一,宝马同意向中国经销商支付51亿元补贴。此举或将蔓延至其他品牌,中国独特国情造就的渠道关系也将发生改变。

    连续6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中国虽然依然有巨大潜力,但主机厂向经销商“压库”的潜规则或将改变。这或许有助于控制车企盲目扩张的产能。

    中国推动平行进口车政策

    事件回顾2014年8月底,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4~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提出推动自贸区内“平行进口汽车”政策试点。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上海自贸区将为平行进口车提供售后保障,未来平行进口车也可享有“三包”等售后服务。

    这意味着自非官方授权渠道进口的汽车,将获得“合法身份”。这些车辆也由于没有授权经销商代理的环节,其价格相比正规进口的所谓“中规车”更有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为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提供了资质与政策方面的支持。

    展望思考:中国汽车消费者一直以水平较高的价格购买汽车产品。而从目前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来看,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试点工作将正式开展。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将更加公平合理,消费者也将获得更多选择,这或将令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并产生价格多米诺效应。

    自动驾驶汽车快速发展

    事件回顾2014年12月,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宣布,从2015年1月开始,英国布里斯托、考文垂、米尔顿凯恩斯以及位于伦敦东南的格林威治将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以推进英国建成全球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开发和集成中心。之前,包括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等企业纷纷表示将加入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并取得一定成果。科技公司如谷歌等,则早已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并进行了长久的道路实验。

    展望思考:集各项先进技术和前沿想法于一身的自动驾驶汽车,被汽车业界视为人类最终出行方式。2015年,也被部分企业认为是自动驾驶第一阶段的节点,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刹车和道路实时监控等主动安全系统将大范围在量产车上应用,推进这一进程。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试验所收集到的数据,将帮助无人驾驶汽车向全世界推广,有助于世界各国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适量,高效安全地使用道路。

 

2014全球汽车业: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