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书写新版创业故事
不求赚大钱,只“为梦想而战”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5年01月07日
16
版)
|
“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任牧 |
|
“伏牛堂”联合创始人张天一 |
|
在医院布设核辐射监测设备后,用户通过手机就可查看相关结果。 |
引子
“前一天网上下单,第二天下班网点自提,回家将洗好、切好还放好调料的食材轻松下锅一炒,一桌晚饭就搞定了。”
距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幕,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获得大赛一等奖、由3位80后创办的晚餐半成品品牌“青年菜君”,仍然受到极大关注。
在2014年11月29日的决赛现场,“青年菜君”团队成员“夸下海口”的1800平方米中央大厨房、自建物流配送车和遍布北京所有网点的智能冷柜,如今已全部到位。
驶上发展快车道的不止“菜君”一家。上月,大赛三等奖获得者、专做湖南牛肉粉的“伏牛堂”再开一家分店,该品牌年仅24岁的联合创始人张天一称:“要把‘伏牛堂’打造成湖南的文化品牌。”
“盐商杯”创业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支团队参与,他们带来的创业计划涉及方方面面,有借助互联网东风发展餐饮、在线教育等轻巧有趣的项目,也有水下机器人、金属3D打印、医院核辐射监测等实实在在的理工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参赛者多是80、90后,拥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而回顾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与传统认识中创业者“谋生”或“赚大钱”的动机不同,他们选择创业的理由,更多是一些朴素的想法——在北京也要吃到地道的家乡味、打破国外垄断研制中国人自己的水下机器人……他们看重的,是“为梦想而战”。
“让奋斗的青年吃好晚餐”
2014年1月公司成立,3月第一家门店上线,5月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11月底一举斩获“盐商杯”青年创业大赛冠军,期间还登上央视的《新闻联播》……“青年菜君”在2014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而说起“菜君”的由来,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任牧表示,这是他们“饿”出来的点子。
“每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晚餐怎么吃成了烦心事,买菜做饭没时间,老吃街边小摊又嫌不干净,总下馆子钱包受不了。”属于北漂族的任牧感慨道,如果能有一种高效的方式让上班族重回厨房,该有多好。
包括任牧在内的3个合伙人都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80后,创业前有稳定且不菲的收入。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3人决定辞职下海,在地铁口创办一家晚餐半成品公司,“让奋斗的青年吃好晚餐”。
事实上,食物半成品并不是新兴事物,早前在超市就有过雏形,但“我们的亮点是‘地铁口自提’,既方便了上班族——下班出地铁顺手拎上楼,也为我们节省了物流配送成本”。
除了模式上的创新,“青年菜君”在菜品上也下足了功夫。他们专门针对年轻人想吃口“简单干净饭”的需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食材采购上,‘菜君’和超市合作,做到去除农药残留;在生产环节,采用中央厨房保证恒温和规范操作;在物流方面,冷链运输确保品质新鲜。”
“我们对顾客做过统计,北漂族和上班族人数最多,而有小孩的家庭是购买主力军。他们不但喜欢我们的菜,还管我们要菜谱。”
十来个月的尝试,几位刚刚告别白领生活的青年,不但对生鲜处理和配送等环节熟稔于心,甚至连买菜做饭,也总结出了学问——过两遍凉水、一遍冰水的凉面最Q弹;两毫米厚的五花肉油脂渗透最充分;1毫米粗8厘米长的土豆丝焯水后最脆。
在近日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任牧还感慨道,一年变化太大,真的不敢相信。“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三个还蹲在北京一家废弃的超市内谋划未来,靠着‘小太阳’取暖。一年后的今天,公司已有40来人,每个岗位都有牛人把持,大家并肩战斗,这个过程真的难以想象。”
创业的辛苦自不待言,但“青年菜君”想把卖菜这件事做得更有情怀和趣味。他们与社区合作,居民捐冬衣,“菜君”就免费发放暖心卡,凭卡能领到他们的产品。在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的第二天,“菜君”还宣布把此后一周的所有收入,捐给地震灾区。
任牧希望团队“不忘初心”,真正让“菜君”变成“随手解救白领晚餐的四有青年——有梦想、有态度、有情感、有趣味”,同时他更希望大家看到,他们在做的,“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事”。
90后创业,“就是这么任性”
在“盐商杯”创业大赛决赛现场,一个穿着另类的年轻小伙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他没有像其他选手一样西装革履,而是穿着印有“霸蛮”字样的休闲衫出场了。他说:“都开始创业了,为什么不能打破常规呢?”
这个小伙叫张天一,北大法学硕士毕业,早在2014年初,就以一篇《硕士毕业为何卖米粉》的文章在网上一炮而红,顶在他头上的既有名校毕业的光环,还有90后“充满个性”的标签。
他为自己取名天一居士,还出版过两本名为《六道轮回——历史上的亡国明君》、《90’s不为乌合不从》的书。虽然一手创办“伏牛堂”,但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写作之余,兼卖米粉”。
硕士快毕业时,张天一在国贸一家律所实习,眼看身边同学一个个签约名企,他却每天站在位于20多层的办公室窗户前,心有茫然。“我不喜欢那种高大上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已有过开店经验的张天一最终决定,把老家湖南常德的牛肉粉带到京城,“在北京也要吃到地道的家乡味”。
为了拿到正宗的常德米粉配方,从2014年2月开始,他走街串巷吃遍了常德所有的米粉店,最终在一家夫妻店确定了配方。回到北京后,张天一又四处搜寻店面,此时他已搭上全部积蓄。
在国内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看来,张天一因为忘不了家乡味而创业,“这是创业者拥有的了不起的动力”。
开店后,张天一又干了一件“任性”的事——公开一向被视为餐饮行业机密的米粉配方。“即便我交出配方,‘伏牛堂’跟别的米粉店也是不一样的。”
在他看来,“伏牛堂”不单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企业,他还要把这个企业做得更开放、更有趣。
张天一对《青年参考》记者表示:“我们想通过米粉店联系在京发展的湖南人,而后形成一个圈子或是青年社区,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观影、读书或是跑北马(北京马拉松),顺带卖点米粉和其他私货,比如我们的‘霸蛮’文化衫卖得就不错。届时,‘伏牛堂’就是一家文化公司了。”
“开中国之先河”
“目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能做全面的医院核辐射监测,我们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还是首个将互联网思维和辐射监测运用到医疗行业的创业团队。此外,在辐射能谱放射药物识别技术和低功率宽能窗位置灵敏伽玛光子探测技术方面,我们也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创业大赛优胜奖的医疗核辐射检测团队成员李磊介绍说。
一连串陌生拗口的专业术语背后,是普通人并不熟悉的医疗核辐射监测行业。“其实,核电站的辐射只占人们接触辐射量的0.25%,生活中最大剂量的核辐射污染,来自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医疗行业,比例占到98%。”
“医院的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但CT、X光和螺旋加速器以及伽马刀都带有辐射。更不能忽视的是,普通人在接受过上述医疗项目后,很可能成为移动放射源。如果所带辐射剂量过大,身边的陪护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可想而知。”李磊在比赛现场解释道。
“我们是核技术大国,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技术完备、能生产高端核辐射监测设备的公司。”李磊所在团队的主要研发人才,是被称为“三清派”的三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我们的愿景是让辐射变得可见,并把团队打造成中国最专业的医疗核辐射技术提供商。”
在参赛现场,抱有“开先河”想法的,还有专做水下机器人研发的天津魏建仓团队。因较成熟的创业模式和完善的产品规划,该团队拿下二等奖。
“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壁垒非常高,我国在这块起步很晚,导致目前购买仪器的费用高昂,而且后续维护成本也不菲。更重要的是国外企业还有顾虑,不愿意把此类设备卖给中国人。”魏建仓表示。
“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魏建仓身后的研发团队同样牛气,有来自甲骨文的高管,也有专业人才,“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做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水下机器人”。
在11月29日的决赛现场,类似“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等说法不乏于耳。在最终赢得冠亚季军的15个团队中,纯科技型创业项目占到8个,划走半壁江山。
引子
“前一天网上下单,第二天下班网点自提,回家将洗好、切好还放好调料的食材轻松下锅一炒,一桌晚饭就搞定了。”
距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幕,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获得大赛一等奖、由3位80后创办的晚餐半成品品牌“青年菜君”,仍然受到极大关注。
在2014年11月29日的决赛现场,“青年菜君”团队成员“夸下海口”的1800平方米中央大厨房、自建物流配送车和遍布北京所有网点的智能冷柜,如今已全部到位。
驶上发展快车道的不止“菜君”一家。上月,大赛三等奖获得者、专做湖南牛肉粉的“伏牛堂”再开一家分店,该品牌年仅24岁的联合创始人张天一称:“要把‘伏牛堂’打造成湖南的文化品牌。”
“盐商杯”创业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支团队参与,他们带来的创业计划涉及方方面面,有借助互联网东风发展餐饮、在线教育等轻巧有趣的项目,也有水下机器人、金属3D打印、医院核辐射监测等实实在在的理工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参赛者多是80、90后,拥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而回顾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与传统认识中创业者“谋生”或“赚大钱”的动机不同,他们选择创业的理由,更多是一些朴素的想法——在北京也要吃到地道的家乡味、打破国外垄断研制中国人自己的水下机器人……他们看重的,是“为梦想而战”。
“让奋斗的青年吃好晚餐”
2014年1月公司成立,3月第一家门店上线,5月拿到第一笔天使投资,11月底一举斩获“盐商杯”青年创业大赛冠军,期间还登上央视的《新闻联播》……“青年菜君”在2014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而说起“菜君”的由来,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任牧表示,这是他们“饿”出来的点子。
“每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晚餐怎么吃成了烦心事,买菜做饭没时间,老吃街边小摊又嫌不干净,总下馆子钱包受不了。”属于北漂族的任牧感慨道,如果能有一种高效的方式让上班族重回厨房,该有多好。
包括任牧在内的3个合伙人都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80后,创业前有稳定且不菲的收入。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3人决定辞职下海,在地铁口创办一家晚餐半成品公司,“让奋斗的青年吃好晚餐”。
事实上,食物半成品并不是新兴事物,早前在超市就有过雏形,但“我们的亮点是‘地铁口自提’,既方便了上班族——下班出地铁顺手拎上楼,也为我们节省了物流配送成本”。
除了模式上的创新,“青年菜君”在菜品上也下足了功夫。他们专门针对年轻人想吃口“简单干净饭”的需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食材采购上,‘菜君’和超市合作,做到去除农药残留;在生产环节,采用中央厨房保证恒温和规范操作;在物流方面,冷链运输确保品质新鲜。”
“我们对顾客做过统计,北漂族和上班族人数最多,而有小孩的家庭是购买主力军。他们不但喜欢我们的菜,还管我们要菜谱。”
十来个月的尝试,几位刚刚告别白领生活的青年,不但对生鲜处理和配送等环节熟稔于心,甚至连买菜做饭,也总结出了学问——过两遍凉水、一遍冰水的凉面最Q弹;两毫米厚的五花肉油脂渗透最充分;1毫米粗8厘米长的土豆丝焯水后最脆。
在近日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任牧还感慨道,一年变化太大,真的不敢相信。“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三个还蹲在北京一家废弃的超市内谋划未来,靠着‘小太阳’取暖。一年后的今天,公司已有40来人,每个岗位都有牛人把持,大家并肩战斗,这个过程真的难以想象。”
创业的辛苦自不待言,但“青年菜君”想把卖菜这件事做得更有情怀和趣味。他们与社区合作,居民捐冬衣,“菜君”就免费发放暖心卡,凭卡能领到他们的产品。在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的第二天,“菜君”还宣布把此后一周的所有收入,捐给地震灾区。
任牧希望团队“不忘初心”,真正让“菜君”变成“随手解救白领晚餐的四有青年——有梦想、有态度、有情感、有趣味”,同时他更希望大家看到,他们在做的,“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事”。
90后创业,“就是这么任性”
在“盐商杯”创业大赛决赛现场,一个穿着另类的年轻小伙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他没有像其他选手一样西装革履,而是穿着印有“霸蛮”字样的休闲衫出场了。他说:“都开始创业了,为什么不能打破常规呢?”
这个小伙叫张天一,北大法学硕士毕业,早在2014年初,就以一篇《硕士毕业为何卖米粉》的文章在网上一炮而红,顶在他头上的既有名校毕业的光环,还有90后“充满个性”的标签。
他为自己取名天一居士,还出版过两本名为《六道轮回——历史上的亡国明君》、《90’s不为乌合不从》的书。虽然一手创办“伏牛堂”,但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写作之余,兼卖米粉”。
硕士快毕业时,张天一在国贸一家律所实习,眼看身边同学一个个签约名企,他却每天站在位于20多层的办公室窗户前,心有茫然。“我不喜欢那种高大上的工作,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已有过开店经验的张天一最终决定,把老家湖南常德的牛肉粉带到京城,“在北京也要吃到地道的家乡味”。
为了拿到正宗的常德米粉配方,从2014年2月开始,他走街串巷吃遍了常德所有的米粉店,最终在一家夫妻店确定了配方。回到北京后,张天一又四处搜寻店面,此时他已搭上全部积蓄。
在国内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看来,张天一因为忘不了家乡味而创业,“这是创业者拥有的了不起的动力”。
开店后,张天一又干了一件“任性”的事——公开一向被视为餐饮行业机密的米粉配方。“即便我交出配方,‘伏牛堂’跟别的米粉店也是不一样的。”
在他看来,“伏牛堂”不单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企业,他还要把这个企业做得更开放、更有趣。
张天一对《青年参考》记者表示:“我们想通过米粉店联系在京发展的湖南人,而后形成一个圈子或是青年社区,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观影、读书或是跑北马(北京马拉松),顺带卖点米粉和其他私货,比如我们的‘霸蛮’文化衫卖得就不错。届时,‘伏牛堂’就是一家文化公司了。”
“开中国之先河”
“目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能做全面的医院核辐射监测,我们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还是首个将互联网思维和辐射监测运用到医疗行业的创业团队。此外,在辐射能谱放射药物识别技术和低功率宽能窗位置灵敏伽玛光子探测技术方面,我们也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创业大赛优胜奖的医疗核辐射检测团队成员李磊介绍说。
一连串陌生拗口的专业术语背后,是普通人并不熟悉的医疗核辐射监测行业。“其实,核电站的辐射只占人们接触辐射量的0.25%,生活中最大剂量的核辐射污染,来自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医疗行业,比例占到98%。”
“医院的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但CT、X光和螺旋加速器以及伽马刀都带有辐射。更不能忽视的是,普通人在接受过上述医疗项目后,很可能成为移动放射源。如果所带辐射剂量过大,身边的陪护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可想而知。”李磊在比赛现场解释道。
“我们是核技术大国,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技术完备、能生产高端核辐射监测设备的公司。”李磊所在团队的主要研发人才,是被称为“三清派”的三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我们的愿景是让辐射变得可见,并把团队打造成中国最专业的医疗核辐射技术提供商。”
在参赛现场,抱有“开先河”想法的,还有专做水下机器人研发的天津魏建仓团队。因较成熟的创业模式和完善的产品规划,该团队拿下二等奖。
“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壁垒非常高,我国在这块起步很晚,导致目前购买仪器的费用高昂,而且后续维护成本也不菲。更重要的是国外企业还有顾虑,不愿意把此类设备卖给中国人。”魏建仓表示。
“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魏建仓身后的研发团队同样牛气,有来自甲骨文的高管,也有专业人才,“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做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水下机器人”。
在11月29日的决赛现场,类似“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等说法不乏于耳。在最终赢得冠亚季军的15个团队中,纯科技型创业项目占到8个,划走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