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俄罗斯建通讯社“对抗西方宣传”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11月19日   11 版)

    11月16日,G20峰会期间,普京出席新闻发布会后提前离开了澳大利亚。图片来源CFP

    基谢廖夫对西方“敌意较浓”,曾公开宣称“媒体客观性是个神话”。

    对从世纪之交就“主政”俄罗斯的普京来说,想从西方媒体手中夺回话语权,注定是场持久战。

    对抗西方“侵略式宣传”,俄“再立门户”

    11月10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正式上线。

    与该国其他著名通讯社如俄新社、“俄罗斯之声”相比,“卫星”社是完全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而且主要针对海外受众,走外宣路线。它是去年俄政府成立“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后,克里姆林宫对俄媒实施的又一大手笔改革。

    据悉,卫星通讯社将在全球30多个城市开设新闻中心,一改“今日俄罗斯”在莫斯科制作新闻再向全球传播的做法,直接把编辑部设在目的国。这些城市包括华盛顿、伦敦、开罗、北京、柏林、巴黎等,一些新闻中心甚至拥有过百员工。

    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通讯社负责人德米特里·基谢廖夫表示,新机构将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俄罗斯是俄罗斯式的”。

    “我们反对某些国家向全球进行‘侵略式宣传’,强行建设一个单极化的世界结构。他们干预到哪里,哪里就发生流血、暴力冲突和‘颜色革命’,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基谢廖夫表示,“卫星”社将对事件提供“另一种客观的解读”,并敢于报道其他媒体缄口不言的新闻。

    俄新建国家通讯社的举措以及“掌门人”这番言论,迅速在俄罗斯内外引发热议。在法新社看来,基谢廖夫是在“对美国旁敲侧击”,其背后是俄总统普京指责美国将自己的意愿通过媒体强加给别国,尤其在乌克兰危机期间。“这场危机让两国关系降至冷战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对这位普京“钦点”的通讯社总裁,美国媒体颇有争议——基谢廖夫对西方“敌意较浓”,是普京的铁杆粉丝,还是反同性恋者。此前,他在“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当负责人。

    需要指出的是,这位新掌门还是当前世界上唯一受政治制裁的记者。今年3月,欧盟将基谢廖夫列入禁止进入欧盟人员清单之中。

    在发布会上,基谢廖夫没有提及卫星通讯社的建设成本。但有官员告诉英国路透社,“钱不是问题”。

    美媒:“卫星”社是克里姆林宫新的“喉舌”

    观察人士认为,自去年下半年乌克兰问题导致美俄关系趋紧后,两国在舆论层面掀起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德国之声”网站看来,莫斯科与西方打起了信息战——美国媒体将俄总统描绘成“手段强硬、单方面破坏国际法的攻击性领导人”;而俄媒口中的普京是“致力于和平、并以其人道主义信念来结束流血冲突的政治家”。

    美国人指责俄罗斯为巩固内政而采取民族主义的宣传方式,俄罗斯人则对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怀恨在心,“德国之声”称。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在俄罗斯的官方电视节目上,任何场合中“山姆大叔”都被描绘成具有威胁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的所有社会问题都能归咎给美国。典型的对话像这样:俄罗斯人问,我为什么没有退休金?政府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同志,现在还要什么退休金,敌人就在我们眼前。“这是他们常用的手法,而且屡试不爽。”《时代》称。

    而在俄联邦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眼中,“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美英澳等国)主导全球信息流,俄罗斯承担的国际舆论压力越来越大”。

    去年12月,普京签署总统令,撤销两家已营业半个多世纪的老牌媒体——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专门针对海外观众播放新闻。

    普京直言,“今日俄罗斯”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要“打破美国人对英语媒体的垄断”。他决心把“今日俄罗斯”打造为“俄版的VOA(美国之音)或BBC(英国广播公司)”。

    11月10日卫星通讯社网站上线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第一时间浏览了其网页。该杂志称,去年重组成立的“今日俄罗斯”就像英国的《每日邮报》——态度傲慢,咄咄逼人;而“卫星”社更现代,极富现代感的商标设计和简洁明亮的网页风格甚至有些美国范儿。

    “尽管负责人声称,卫星通讯社的作用是向世界提供‘另一种客观的声音’,但其目的很明显,‘卫星’就是克里姆林宫新的‘喉舌’。”《外交政策》表示。

    俄反对派:言论自由愈发受限

    除了走外宣路线、重塑国际形象,从今年7月开始,克里姆林宫还就国内的广播电视、电影艺术、互联网博客等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7月,普京宣布从明年1月起禁止私人付费电视频道播放广告,令许多地方电视台陷入困境。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电影行业的管理,未来所有面向公众的电影,政府都有权审核和修改。

    进入8月,克里姆林宫再推新的互联网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日均访问量超过3000次的博主必须向有关机构登记姓名。政府一旦认定博主发布的内容有违公共秩序,可以“不经审查或其他司法程序”做出惩罚。

    俄反对派人士安东·诺希克告诉英国《卫报》,他非常担忧俄罗斯的言论自由愈发受限制。

    10月中旬,普京又颁布了新的媒体管制法案,规定外国人在俄允许持有的传媒股份最大限额从50%下调到20%。早在2010年,50%的限额就曾“逼走”VOA和BBC等公司在俄的分支机构。新的媒体管制法案发布翌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由于媒体管制法调整,明年公司将退出俄罗斯。

    《悉尼先驱晨报》评价称,CNN是东西方“冷战”的最新受害者。

    11月14日,俄总统图书馆宣布,为了让该国民众在网上获取“更详实可靠的信息”,俄罗斯决定建立自己的“维基百科”。

    《华尔街日报》将俄最近的诸多管制称为“克里姆林宫重启了冷战宣传机器”。有同样看法的还有“德国之声”网站,该媒体称这是苏联时代结束后,俄罗斯发动的新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烈宣传攻势”。

    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否认采取苏联式的宣传手法,称这些举措只有一个目的:保护本国主权。

    基谢廖夫提到,卫星通讯社将以4种语言向全球播报——英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播报内容将超过苏联时期的外语电台‘莫斯科电台’”。但路透社指出,莫斯科电台正是克里姆林宫在冷战时期的“喉舌”。

    俄罗斯曾在舆论战中惨败

    普京2000年一上台即开始整肃俄媒体,先后摧毁了媒体大亨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的传媒帝国,同时为打破西方话语权,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来扶持国有媒体。

    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在舆论战中遭受重击的事例,当推6年前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彼时,莫斯科虽然打赢了战争,西方媒体却几乎一边倒地谴责俄罗斯。

    而今,普京决心扳回一城。据“俄罗斯之声”报道,上个月普京在索契就乌克兰危机会见各国记者时表示,“美国几乎垄断了全球英语传媒,一旦需要,他们能把白的说成黑的,让黑的变成白的”。

    《俄罗斯报》则称,西方国家发动的对俄“信息战”和经济制裁,反倒让该国民心更加凝聚。“俄罗斯人都把西方对普京的攻击看作对国家的攻击,以及对自己的攻击。”该报援引最新的民调显示,俄罗斯84%的人支持普京的方针,65%的人认为下届总统非他莫属。

    “越发粗鲁的、民族主义的宣传,确实能提高总统的支持率,也符合普京的心意,但这些做法存有后患。”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普京骑虎难下,莫斯科的对外政策可能被激进的外宣所绑架——如果日后不再全力支持“分离主义分子”,普京会被国人指责未能保护说俄语者免遭控制乌克兰“法西斯主义者”的伤害。

    在近日举行的G20峰会上,加拿大总理哈珀拒绝了普京与其握手的“请求”。哈珀对普京说:“我可能会与你握手,但是有个要求——你得离开乌克兰!”

    被“粗暴拒绝”的普京提前离开了澳大利亚。事后,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表示,“西方的批评只会让普京强化自己的立场”。而法新社认为,普京的离席可能从国内支持者那里获得回报。

    而俄罗斯民众普遍的反应是,“普京在做正确的事,我们是被西方围困的孤岛,而普京是我们的保护者”。

 

俄罗斯建通讯社“对抗西方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