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往事——
“自私”盟友令中国丧师失地?
珈珈
《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29日
33
版)
“国民党政权艰难维系到1945年,之所以最终灭亡,并不是因为盲目反共、拒绝抗日,也不是因为愚蠢或原始的军事思想作怪,而是源于内外交困以及不可靠的西方盟友。”
米特在新书中做出的这样一番论断,引起了东西方读者不约而同的关注。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促成了中国与英美结盟,却也导致中国因必须承担盟国的责任而出兵缅甸。米特写道,随着战火开始向美国本土蔓延,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中国持续参战”,以确保“受国共两军牵制的60多万日军不会投入太平洋战场”。
无法拒绝盟友要求的蒋介石对此并不情愿。他一再被迫牺牲中国战场的利益,把兵力按照有利于盟军地缘战略利益的方式部署。事实上,由于中国境内的交通网络损毁严重,要将远在印度和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调回国内守备华中南,几乎没有可能。而1944年,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将全部兵权交给史迪威代理,这种羞辱更是让蒋的内心充斥着不满。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军队在境外作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中国并非孤立,而是二战同盟国战线的重要部分。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会让原本就疲弱不堪的中国军队再遭重创。“显然,美英希望以最低的代价把中国留在战争中,中国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蒋介石最大的愿望,就是美国能派出地面部队支援,盟军指挥官从未考虑过这一点。”米特指出。
米特对这这种形势导致的后果进行了详细记述。通过对大量个人资料的挖掘,展示了空袭的恐怖,叛国者的矛盾心理,还有千百万难民的绝望,以及战乱中那些骇人听闻的悲伤故事——在重庆,被疏散到防空洞躲避空袭时,1500名难民因为窒息和踩踏死亡;在河南,因为粮食被强征和战争的破坏,爆发了大范围的饥荒,严重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满足于拖住日本,美英长期把中国战场的需求放在极其次要的地位——或许正是这种做法,让中方丧师失地,蒙受了本可避免的损失。“它们对中国的支持往往三心二意,条件苛刻,口惠而实不至。在同蒋介石及其政府协调方面也用人不当,偏听偏信。这一切不仅造成了中国战场的巨大灾难,而且也给此后中国与盟友的关系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此同时,蒋介石桀骜的个性,和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也给盟友间的互动造成了障碍。”
“国民党政权艰难维系到1945年,之所以最终灭亡,并不是因为盲目反共、拒绝抗日,也不是因为愚蠢或原始的军事思想作怪,而是源于内外交困以及不可靠的西方盟友。”
米特在新书中做出的这样一番论断,引起了东西方读者不约而同的关注。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促成了中国与英美结盟,却也导致中国因必须承担盟国的责任而出兵缅甸。米特写道,随着战火开始向美国本土蔓延,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中国持续参战”,以确保“受国共两军牵制的60多万日军不会投入太平洋战场”。
无法拒绝盟友要求的蒋介石对此并不情愿。他一再被迫牺牲中国战场的利益,把兵力按照有利于盟军地缘战略利益的方式部署。事实上,由于中国境内的交通网络损毁严重,要将远在印度和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调回国内守备华中南,几乎没有可能。而1944年,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将全部兵权交给史迪威代理,这种羞辱更是让蒋的内心充斥着不满。
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军队在境外作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中国并非孤立,而是二战同盟国战线的重要部分。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会让原本就疲弱不堪的中国军队再遭重创。“显然,美英希望以最低的代价把中国留在战争中,中国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蒋介石最大的愿望,就是美国能派出地面部队支援,盟军指挥官从未考虑过这一点。”米特指出。
米特对这这种形势导致的后果进行了详细记述。通过对大量个人资料的挖掘,展示了空袭的恐怖,叛国者的矛盾心理,还有千百万难民的绝望,以及战乱中那些骇人听闻的悲伤故事——在重庆,被疏散到防空洞躲避空袭时,1500名难民因为窒息和踩踏死亡;在河南,因为粮食被强征和战争的破坏,爆发了大范围的饥荒,严重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满足于拖住日本,美英长期把中国战场的需求放在极其次要的地位——或许正是这种做法,让中方丧师失地,蒙受了本可避免的损失。“它们对中国的支持往往三心二意,条件苛刻,口惠而实不至。在同蒋介石及其政府协调方面也用人不当,偏听偏信。这一切不仅造成了中国战场的巨大灾难,而且也给此后中国与盟友的关系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此同时,蒋介石桀骜的个性,和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也给盟友间的互动造成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