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班牙华人:经济危机中生意依旧兴隆

Tobias Buck 译者 胜一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15日   26 版)

    勤劳节俭是华人抵御经济危机的法宝

    虽然西班牙经济不景气,但华人的生意蒸蒸日上。

    在西班牙深陷经济危机时,该国的华人却将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他们抵御危机的诀窍是什么呢?

    中国人已建成了自己的经济价值链

    从西班牙马德里南部工业区一楼的办公室,陈茂东(音)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亮橙色的送货卡车穿过仓库大门。

    满载着啤酒、白酒、饮料和零食,卡车将商品运往遍布马德里的成千上万个华人商店和便利店。即使在西班牙经济最糟糕的时刻,他的生意也很好。自2008年以来,西班牙一直受困于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危机和双底衰退。但陈先生的批发公司销售额在此期间增长了3倍。

    经济上的成功改变了陈先生和整个华人社区的地位。“西班牙人过去看我们就像看其他移民一样,认为我们是干脏活的人。但现在,百货公司会有专门的华语标识,有会讲中文的售货员。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是有钱人’。”

    经济衰退期间,西班牙很多公司都破产了,但大部分中国企业并未受影响。这是华人辛勤工作、节俭、好运和商业文化的共同结果。商人马尔科·王说:“我们中国人相信,关键问题不在于你是否亏钱,而在于你能否守住财富。所以中国培养出了一种强大的抵御危机的能力。”他在马德里的资产包括当地一家主要的中文报纸。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就中国人在欧洲投资、移民和创业的现代轨迹展开调研。只有34岁,陈先生已成为西班牙最知名的华人面孔,其商业影响力的一个表现,就是他承受经济逆境的非凡能力。

    过去的10年间,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家的中国移民人数飙升。根据官方数据,现在有超过18万中国公民生活在西班牙,比2003年增加了3倍。加上学生和拥有西班牙国籍的华人,这一数字将跃升至20万以上。

    即便在经济危机开始后,西班牙的中国移民数量仍在上升,这也显示了华人社区是如何良好抵御经济风暴的。在1/4人口失业的西班牙,失业几乎和中国人不相干。此外,他们在初创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现在西班牙有4万名个体经营的中国人,是危机前的两倍。

    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人已建成了自己的经济价值链。中国经济活动在西班牙受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有华人投资时尚连锁店、进出口企业、媒体集团和律师事务所。据估计,中国人经营的便利店的年营业额达7.85亿欧元。

    勤俭、付出是成功之本

    至少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的成功是通过个人的巨大付出实现的。中国商店从早到晚、一周7天开放,而员工通常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

    陈说,他从来没有假期,第一次回国是在来马德里的12年后,但他接着强调,回国的目的也主要是商业旅行。在西班牙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只在需要的商品上花钱,这使他挺过了经济危机。“当你作为移民来到西班牙时,首要任务是赚钱,而不是享受生活。你只需要睡觉的床和穿的衣服而已。当有了自己的事业,一切都好了以后,你才能允许自己买点什么。”

    他知道这样全身心地工作被西班牙 (和其他国家)人看作是不可思议的牺牲,但陈先生对此没有任何抱怨。陈说:“中国正是靠这种牺牲精神崛起的。”

    穿着精心剪裁的黑色西装、白色衬衫,打着黑色领带,陈看起来完全是成功的商人。他的回答简短扼要,但当回忆起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他首先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他来自贫穷的浙江青田县,1998年11月10日来到马德里。这个日子深深铭刻在了他的记忆中,他说那一天就像第二个生日,那是他第一次离开祖国。

    离开家是家庭的决定:陈的高中成绩不够好,上不了大学。没受过高等教育,在中国挣钱比在欧洲更困难。除此之外,他的哥哥当时已在马德里了。

    从机场到马德里市区的路上,他的第一印象是西班牙也不比中国更富:“沿途的房子很破旧。在中国,房子外面贴着瓷砖,看起来都很漂亮,但在这儿你看到的全是砖。后来我知道,西班牙人更注重内饰而不是外表。”

    就像那些年大多数中国移民一样,陈没有钱、不会说西班牙语。仅仅18岁,他就通过在饭店打工、在西班牙村庄的廉价市场销售塑料玩具和便宜衣服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钱。他当时仅会说的西班牙语单词是数字(以方便和客户讨价还价)、“你好”、“谢谢”和“再见”。

    为了尽可能地节俭,陈和早几年离开家的兄弟住在一个房间里。他回忆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开始时,我们甚至连电视都没有,到后来买了一个小的,方便搬家时带走。”

    4年后,陈和兄弟、叔叔建立了自己的生意。他说:“我们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午夜。有一次,为了给客户取一公斤花生,我跑了个来回。”

    努力得到了回报。随着中国商店数量的飙升,他们的供应业务也在增多。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为22万欧元,如今已超过6000万欧元。公司拥有35辆卡车和110名工人。

    家族网为华人保驾护航

    陈的办公室和仓库里的大多数工人,都是和他来自同一地方的中国人。彼此间最常讲的是普通话,有时也说青田方言。这显示了中国移民的一个重要特征——家庭和地区的模式。绝大多数来西班牙的中国人是因为兄弟、表亲、丈夫或叔叔在西班牙。

    王先生说:“当你出国时,总要问自己,‘我在那里有没有朋友或家庭成员’。如果有,事情就会更容易。如果没有,就很难。”

    家庭网络的作用不仅决定移民目的地,在帮助新来的人创业时,也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重要的融资渠道。“如果想开酒吧或街角小店,你不会去银行借两万欧元,而是会向10位朋友和家人每人借2000欧元。一个月后,你还第一个人的钱;第二个月偿还另一个。这个运作方式很好。”王解释道。这种系统基于个人信任和相互依赖。“无需签订合同,也不会要求利息,这不仅是一个系统,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你可以拒绝请求,但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切断了自己与族群的关系。陈说:“今天我借给你钱,这样你就可以开自己的店。但明天你也要借给我钱帮我开店。”

    这是一种出于需求形成的系统,至少部分是这样。对于大多数移民西班牙的中国人来说,他们通常缺乏银行贷款所需的财产、信用记录和财务担保。

    马德里商人、西班牙华人协会主席毛峰(音)说:“中国人知道银行总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我们能不从银行贷款就不从银行贷款。”

    商界领袖和分析师一致认为,中国人能如此好地度过经济危机,这种廉价灵活的融资系统功不可没。当银行停止向中小企业贷款时,中国人并没有受影响。当中国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或支付员工工资时,它们通常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迅速而灵活的解决方案。其主要债权人很可能不是刻板的银行,而是家人和朋友。员工通常关系也很近,基本都能接受临时下调工资。

    马德里埃坎诺皇家学院的马里奥·埃斯特万说:“谁能在危机中幸存?是那些有资金或容易获得资金的人。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国商家有家庭网络可以依赖。”

    在中国企业度过危机的过程中,个人储蓄也起到了部分作用。毛先生说:“中国人挣了1000欧元,永远不会花光,总会留出500左右为今后或投资做准备。”

    无论是在西班牙还是在其他地方,节俭和努力工作是中国人商业文化的核心。虽然他们声称羡慕西班牙人,但仍有一些中国人会不自觉地轻视当地人随性的生活习惯。陈先生说:“当我告诉中国工人需要周六加班时,他会接受,然后我付钱给他。但如果是西班牙人,我必须跟他谈判,就像我求他帮忙一样。”

    新老华人移民大不相同

    西班牙华人社区在经济衰退后的很长时间内仍保持繁荣,其他移民群体甚至已经开始选择回家。新来的人说他们移民的目的已不同于陈先生那一代。许多人不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他们想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压迫感也没有早期的企业家们那样强了。

    27岁的董云萍(音)5年前来到西班牙学习,她没有计划很快回去。“这里的生活更自由、宁静。我们想更多地享受生活。”

    工作签证很难获得。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后,来欧洲赚钱也大不如前了。数据表明,新移民普遍教育程度更高,来这里通常为了从事特定的工作或学习特定的课程。

    毛先生说:“现在没必要来西班牙了,在中国也可以过得很好。”

    虽然移民风潮已经减退,但新的风潮正在形成——这一次来自中国的不是工人和企业家,而是投资者。

    中国企业感兴趣的领域主要是西班牙的强势行业,如旅游、食品、基础设施和建筑业。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投资者已经在西班牙收购了连锁酒店NH、香肠和火腿等猪肉产品品牌康博菲尔,以及雪莉酒奥斯本酒厂的大部分股份。

    这种外部投资对西班牙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不安。当地人认为中国人会威胁到西班牙的生活方式。埃斯特万说:“这里的人不禁会问,‘难道我们要像中国人一样工作’。”

    中国商界领袖们承认当前的关系远非完美,但他们坚持认为,华人社区正良好地融入西班牙。毛先生说:“第一代中国移民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很多困难。他们没有时间学习。但他们的孩子在西班牙语学校上学,会说西班牙语,且十分了解该国文化。所以我认为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好。”

    □英国《金融时报》

 

西班牙华人:经济危机中生意依旧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