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外交的“德国重心”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青年参考  ( 2014年10月15日   02 版)

    中国正在走向新的“大国外交”,在外交活动中充分表达中国的利益诉求、责任与贡献。毫无疑问,中德关系的深化让中欧关系更加具体,有了一块压舱石,也有了中国丝绸之路外交的抓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呼吁中欧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称赞中德关系走在了中欧关系的前列。半年之内,中德领导人三次会面,两国关系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在中国新的外交战略中,中欧关系是关键一环,中德关系则是中国撬动中欧关系的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德关系的确比较特殊。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欧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的大国外交也从美国重心向欧洲重心平移,至少要在两者之间相对平衡。

    李克强在汉堡的中欧论坛的演讲中强调,中欧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中国和欧洲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双方关系直接影响到欧亚大陆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是新崛起的大国,欧洲则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中欧有30多亿人口,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实现互补。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需要在技术、金融等领域有所突破,欧洲恰恰可以提供这些支撑。

    中国经济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升级,就像19世纪末的德国一样,想要变成制造业的强国。产业的升级需要技术支撑,中国希望欧洲能在技术转让方面更加开放和积极。欧美都是高技术产业的中心,也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中国正朝着这一高点攀爬,欧洲在美国之外提供了替代选择。尤其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和贸易强国,是值得中国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此次中德政府磋商将研发领域的合作作为重点突破的方向,除了贸易、投资外,技术合作已经成为中德之间的新高地,中德合作已进入深度相互依赖的阶段。

    欧元危机之后,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重要话题。中欧关系中,德国无疑是压舱石,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的三分之一,而此次李克强访问德国不仅签下了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大单,而且还开启了新的合作领域。

    除经贸之外,中德还将在明年开始外交与安全领域的对话,也就是说,中德之间要建立更多制度化的政府沟通与合作渠道。不经意之间,中德关系的制度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

    中欧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地缘政治纠结。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的两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终点站就在欧洲。两大经济带的建设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面向欧洲的开放与繁荣的欧亚大陆。没有欧洲的积极回应与支撑,丝绸之路缺少贯通感,也缺少支撑度。

    在欧亚大陆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件影响全球的大事。中德率先在交通领域进行合作,挖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潜力,拓展中欧国际贸易走廊,开通上海港与汉堡港之间的集装箱绿色航线。

    可以说,中国和欧洲是推动欧亚大陆一体化的两大发动机,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已成为实现后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共识。

    只有中国和欧洲这两个欧亚大陆两端的重大政治经济力量携手推动,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和地区才能真正受惠于贸易、投资带来的繁荣。

    中国正走向新的“大国外交”,基于自身作为大国的外交设计与谋划,中国在外交活动中充分表达中国的利益诉求、责任与贡献,同时与大国之间建立更加平等的合作平台。毫无疑问,中德关系的深化让中欧关系更加具体,有了一块压舱石,也有了中国丝绸之路外交的抓手。

 

中国外交的“德国重心”
德国为何怕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