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印度“儿童警察”:被偷走的童年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4年09月24日   16 版)

    在印度,雇用童工不是什么新鲜事。

    14岁的警员纳万什

    安尼米什(中)和母亲、叔叔接受媒体采访

    “儿童警察”安尼米什

    在印度恰蒂斯加尔邦,有这样一项抚恤措施:警员牺牲后,其子女可“接班”进入警局工作。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该邦至少有300名“儿童警察”,最小的只有5岁。

    5岁开始赚钱养家

    9岁的安尼米什住在印度恰蒂斯加尔邦比拉斯布尔县。4年前,他顶替殉职的父亲到县警局工作,从此开始了与小伙伴们不一样的人生。母亲常常以“给糖吃”的承诺,哄着他骑上儿童三轮车,到警局上班。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月11日称,在恰蒂斯加尔邦,像安尼米什这样的“儿童警察”至少有300人,最小的只有5岁。

    在警局,“儿童警察”的工作往往是端茶送水、传送文件等,薪水比成年同事们低。

    安尼米什每月的薪水是4200卢比(约合人民币423元),必须隔天到警局“打卡”,空闲的那天去上学。

    母亲莎拉津尼说:“说服他去上班,我费了很多口舌。他想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玩,但为了这份薪水,不得不去警局上班。”

    32岁那年,莎拉津尼的警员丈夫在完成任务后乘火车返回,因火车发生事故身亡。得知安尼米什可以“接班”时,莎拉津尼很纠结。迫于经济压力,她最终同意让安尼米什去上班。

    “让5岁的孩子去工作有些残忍。起初,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办公室,总是哭。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莎拉津尼面色沉重地说,“他逐渐接受了自己上班、别的孩子上学的现实。我们的处境一度艰难,总算挺过来了。”

    在印度,像安尼米什这么大的男孩喜欢玩“警察抓坏蛋”的游戏。安尼米什不愿被小伙伴们看成警察,可小伙伴们还是叫他“儿童警察”。

    “我想去上学,我不喜欢去办公室,那里的大人总是拿我开玩笑。”安尼米什告诉半岛电视台。

    14岁的他开始盘算两个妹妹的婚事

    去年7月,安尼米什成为印度尼西亚Tempo电视台《亚洲在召唤》节目的报道对象。镜头中的安尼米什每天被母亲从睡梦中叫醒,睡眼惺忪地穿衣服,然后在母亲的劝说下骑着童车,穿过人来人往的马路去上班。

    与安尼米什一同“出镜”的是同样在警局工作的叔叔禅拉坎特。禅拉坎特告诉Tempo电视台,哥哥牺牲时,侄子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到现在仍以为父亲被派到外地常驻。”禅拉坎特说,“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朋友们上学、玩耍。工作很轻松,但对他来说很难。”

    和安尼米什相比,14岁的沙鲁巴·纳万什辛苦得多。

    纳万什与安尼米什一样,都是比拉斯布尔县人,都在5岁时顶替牺牲的父亲进入警局工作,都是一天上班、一天上学。不同的是,纳万什上班的地点很远。现在,已有9年工龄的他乘火车或汽车到恰蒂斯加尔邦首府莱浦尔的警局上班,下班后乘车返回,来回200公里。

    纳万什说:“为了家人,我必须这么做,他们需要我这份薪水。”

    回到家,纳万什总是“累得无精打采”。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纳万什的母亲没有工作。她说:“其实我不想让他做这份工作,可那样一来,家里就没了收入。”

    《印度教徒报》称,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女性进入职场,但和男性相比仍然少得可怜。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只有29%的印度女性有工作。印度男性认为,女性进入职场是和他们“抢饭碗”。多次求职碰壁后,纳万什的母亲不得不留在家里操持家务。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14岁的纳万什适应了挑起家庭重担的“家长”角色。现在,他在盘算两个妹妹的婚事,虽然她们仍在上学,但“我有责任为妹妹找个好婆家”。

    按照习俗,女子出嫁时,娘家必须准备丰厚的嫁妆。作为哥哥,纳万什不愿妹妹因为嫁妆被婆家的人指指点点。“我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所以要努力工作。”

    人权组织:让儿童“接班”不人道

    在莱浦尔,18岁的坎查·内玛蒂和另外13个女孩一起,占据了警局监控室的“大半江山”。每月4200卢比的薪水,是她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我别无选择,命运逼着我早早工作。希望今后我和家人会交好运。”内玛蒂说。

    早在2005年,印度的“儿童警察”就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当时的报道中提到了5岁的“儿童警察”索拉布。

    和陌生人说话时,索拉布害羞地躲到母亲身后。小伙伴们还在学习写字时,索拉布已经能在工资单上签名了。索拉布的母亲伊什瓦里说:“我知道这样(指过早工作)对他不好,可是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

    出现在BBC报道中的“儿童警察”还有10岁的马尼什·库恩蒂。他喜欢踢足球,可工作剥夺了他踢球的时间。即使这样,朋友们还是羡慕他,因为他每月可以挣到2400卢比(约合人民币242元)。

    在人权组织看来,让儿童“接班”进入警局的做法不太人道,会让儿童过早地失去童年。

    人权观察组织在南亚地区的负责人内科米纳克·刚古利说:“这么小的孩子不该到警局上班。警方应该通过别的途径资助他们的家庭。”

    刚古利认为,这种抚恤方式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使他们将来的职业道路更狭窄。

    恰蒂斯加尔邦政府表示,以这种方式抚恤殉职警员的家人是“最实际最恰当的”。该邦内政部部长拉姆·斯瓦克·派拉说:“很多牺牲的警员是家中的经济支柱,他们牺牲后,家里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但在印度非政府组织Atmiya Sabha的工作人员阿米塔布·潘迪看来,政府的这种抚恤措施是对殉职警员家人的伤害。若真想抚恤他们的家人,“可以向他们定期发放生活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印度有2800万童工

    印度人权组织认为,警方的这种抚恤是在“使用童工”,违反了印度的法律和国际法。

    在防止儿童沦为童工方面,印度有相应的法律。印度宪法第24条规定,禁止一切机构雇用童工。《纽约时报》称,印度于2010年制定了一部标志性法律,规定6岁到14岁的儿童必须入学。在这部法律全面实施两个月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称,印度有2800万童工。在商店、农场、工厂里,在建筑工地上,童工随处可见。

    在印度梅加拉亚邦的煤矿里,很多童工在危险的矿井中工作。总部位于该邦首府西隆的非政府组织Impulse称,2010年,他们在当地的10个煤矿里发现了200名童工,其中一些只有5岁。该组织估计,印度有7万名儿童在约5000座煤矿里工作。

    印度是产棉大国,棉花产业大量使用童工。BBC称,美国国际劳工论坛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印度有超过40万名儿童在棉花田里工作,其中约50%的人不足14岁。在轧棉厂工作的童工也不在少数。在充满灰尘的工作环境中,很多人根本没有防护设备。

    印度政府曾下大力气治理童工,但雇主总能以向执法者行贿轻松化解。对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保护专家、印度人万德哈那·坎德哈雷说:“我们印度有很好的法律,执行是症结所在。”

 

印度“儿童警察”:被偷走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