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孤独、怕成负担
香港:老人自杀率是其他人两倍
本报记者 温莎
《
青年参考
》(
2014年09月16日
21
版)
最新调查显示,自2003年后,香港整体自杀率有所下降,但高于平均水平两倍的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仍不容忽视。病痛滋扰、孤独的独居生活、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都是老人选择自杀的原因。专家认为,防止老人自杀率继续上升,政府的帮助和家人的关心必不可少。
老人自杀率高于平均水平两倍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在9月10日,也就是“国际防止自杀日”公布的报告显示,香港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几乎是其他年龄组的两倍——平均每10万老人中有21.6人自杀,其他年龄组则为12.3人。
专家警告称,随着香港老年人口的增加,潜在自杀人数也在上升。据香港政府估计,到204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100万飙升至260万。
“我们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博士弗朗西斯提醒,“我们现在的努力仅能保持老人自杀率与之前持平,还未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老人自杀率高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香港。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超过70岁人群的自杀率都是最高的。而与西方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的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其中,自杀率连续10年在经合组织排名第一的韩国,老年自杀问题尤为突出。韩国《中央日报》称,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人数已从2001年的1448人上升到了2011年的4406人,10年间增长3倍之多。这意味着,韩国每天平均有12名老人自杀。
“黄昏的孤独”将老人逼向死亡
中秋佳节本应人月两团圆,一对香港老夫妻却选择同赴黄泉。据香港中通社报道,今年9月8日,68岁癌症晚期的男子与妻子在住所内烧炭自杀。直到36岁的女儿给父母打电话无人接听,生疑上门查探后,才发现了悲剧。
事发后,邻居表示,这对夫妻非常恩爱,无经济问题,女儿没有和他们同住,但会不时探望。在丈夫查出癌症后,夫妻情绪就开始低落,终日愁眉深锁,丈夫亦曾多次透露轻生的念头。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主任叶兆辉指出,欠缺社会支援、处于孤立无依状态的独居老人,精神状况堪忧。而这样的人不在少数,2011年香港社区调查显示,约13%的六旬以上长者处于独居状态,当中一半人日常较少与人交流。
“孤独和疾病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韩国预防自杀协会会长河圭燮告诉《中央日报》,“黄昏的孤独”正将老人们逼向死亡,“若子女不来看望,老伴也先自己而去,老人的孤独感就会加重。此时,如果还有病缠身,负面情绪就会持续扩大,产生自杀的念头。”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筹款及传讯经理爱德华·黄的观点称,老人自杀的原因还包括,不想成为家庭负担。“老人自杀率高与文化相关。”爱德华认为,“香港,乃至亚洲人,都不习惯与别人,甚至是家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那些离开原居住地,搬来城市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老人,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对周围感到陌生,也很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有床的房间”
美国“环球邮报”网站称,为阻止情况继续恶化,香港卫生部门早就发起了针对防止老人自杀的计划。其中包括在医院设置一站式精神病诊所,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评估,诊所内还配备防止自杀小组直接为老人服务。
发展到今天,最初寥寥无几的一站式诊所已在香港遍地开花。小组成员培训社工,积极开展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对于高风险的个案,安排专业援助,例如家访。迄今位置,该计划已帮助超过7000名老年人。
“我们需要实施更多计划,为老人带来更积极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多余的。”爱德华说。
叶兆辉认为,可以从丰富人际交往上改善老人的情绪。“研究显示,经常与邻居交往的老人对生活更满意。城市规划和住宅设计应能令社区更好地融合,促进邻里交往。”他认为,现在的社区设计并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应有公共活动区域,让老人可以聚在一起,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有床的房间。”
不只香港,其他老年人自杀率较高的地区也开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新加坡卫生部门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团增进老人间的联系,并开设消除老年人孤独感的项目。
韩联社称,韩国政府已决定推进与媒体的合作,尽量减少有关自杀动机、方法的具体报道,并制定法案删除在网络上公开自杀方法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通过医疗机构、地区精神健康促进中心集中管理自杀可能性较大的人群,向独居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福利服务。
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但在互联网时代,遭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最需要的还是家人。香港《南华早报》称,家庭成员应注意老人是否有自杀迹象。“如果你的爷爷奶奶最近一直说胃口不佳、睡不好觉,又或是突然将对他们而言很重要的东西送了出去,就需要引起警觉了。”为有自杀倾向者提供电话援助的“生命热线”执行总监吴志昆说。
最新调查显示,自2003年后,香港整体自杀率有所下降,但高于平均水平两倍的65岁以上老人自杀率仍不容忽视。病痛滋扰、孤独的独居生活、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都是老人选择自杀的原因。专家认为,防止老人自杀率继续上升,政府的帮助和家人的关心必不可少。
老人自杀率高于平均水平两倍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在9月10日,也就是“国际防止自杀日”公布的报告显示,香港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率几乎是其他年龄组的两倍——平均每10万老人中有21.6人自杀,其他年龄组则为12.3人。
专家警告称,随着香港老年人口的增加,潜在自杀人数也在上升。据香港政府估计,到204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100万飙升至260万。
“我们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博士弗朗西斯提醒,“我们现在的努力仅能保持老人自杀率与之前持平,还未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老人自杀率高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香港。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超过70岁人群的自杀率都是最高的。而与西方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的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其中,自杀率连续10年在经合组织排名第一的韩国,老年自杀问题尤为突出。韩国《中央日报》称,65岁以上老人的自杀人数已从2001年的1448人上升到了2011年的4406人,10年间增长3倍之多。这意味着,韩国每天平均有12名老人自杀。
“黄昏的孤独”将老人逼向死亡
中秋佳节本应人月两团圆,一对香港老夫妻却选择同赴黄泉。据香港中通社报道,今年9月8日,68岁癌症晚期的男子与妻子在住所内烧炭自杀。直到36岁的女儿给父母打电话无人接听,生疑上门查探后,才发现了悲剧。
事发后,邻居表示,这对夫妻非常恩爱,无经济问题,女儿没有和他们同住,但会不时探望。在丈夫查出癌症后,夫妻情绪就开始低落,终日愁眉深锁,丈夫亦曾多次透露轻生的念头。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主任叶兆辉指出,欠缺社会支援、处于孤立无依状态的独居老人,精神状况堪忧。而这样的人不在少数,2011年香港社区调查显示,约13%的六旬以上长者处于独居状态,当中一半人日常较少与人交流。
“孤独和疾病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韩国预防自杀协会会长河圭燮告诉《中央日报》,“黄昏的孤独”正将老人们逼向死亡,“若子女不来看望,老伴也先自己而去,老人的孤独感就会加重。此时,如果还有病缠身,负面情绪就会持续扩大,产生自杀的念头。”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筹款及传讯经理爱德华·黄的观点称,老人自杀的原因还包括,不想成为家庭负担。“老人自杀率高与文化相关。”爱德华认为,“香港,乃至亚洲人,都不习惯与别人,甚至是家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那些离开原居住地,搬来城市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老人,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对周围感到陌生,也很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有床的房间”
美国“环球邮报”网站称,为阻止情况继续恶化,香港卫生部门早就发起了针对防止老人自杀的计划。其中包括在医院设置一站式精神病诊所,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评估,诊所内还配备防止自杀小组直接为老人服务。
发展到今天,最初寥寥无几的一站式诊所已在香港遍地开花。小组成员培训社工,积极开展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对于高风险的个案,安排专业援助,例如家访。迄今位置,该计划已帮助超过7000名老年人。
“我们需要实施更多计划,为老人带来更积极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多余的。”爱德华说。
叶兆辉认为,可以从丰富人际交往上改善老人的情绪。“研究显示,经常与邻居交往的老人对生活更满意。城市规划和住宅设计应能令社区更好地融合,促进邻里交往。”他认为,现在的社区设计并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应有公共活动区域,让老人可以聚在一起,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有床的房间。”
不只香港,其他老年人自杀率较高的地区也开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新加坡卫生部门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团增进老人间的联系,并开设消除老年人孤独感的项目。
韩联社称,韩国政府已决定推进与媒体的合作,尽量减少有关自杀动机、方法的具体报道,并制定法案删除在网络上公开自杀方法的相关信息。与此同时,通过医疗机构、地区精神健康促进中心集中管理自杀可能性较大的人群,向独居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福利服务。
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但在互联网时代,遭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最需要的还是家人。香港《南华早报》称,家庭成员应注意老人是否有自杀迹象。“如果你的爷爷奶奶最近一直说胃口不佳、睡不好觉,又或是突然将对他们而言很重要的东西送了出去,就需要引起警觉了。”为有自杀倾向者提供电话援助的“生命热线”执行总监吴志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