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权威医学杂志再度关注中国人健康问题

外媒:中国人富了也“病”了?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9月03日   28 版)

    在北京一个儿童减肥训练营中,超重的“小胖”们正在做游泳前的热身运动。  □图片来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如今,为了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去生态农场过周末,既能呼吸到郊区相对清新的空气,又可吃到比较放心的蔬菜肉类。

    “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现在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针对环境恶化给中国人带来的健康危害,在2013年两会上,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钟南山再次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

    8月30日,最新一期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3篇与中国人健康相关的研究报告。文章称,中国目前存在环境污染、鲁莽驾驶、吸烟率高、肥胖日益严重、精神疾病等5个层面的问题,它们是危及中国人身体健康的“定时炸弹”。

    报告发布后,多家外媒予以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相关数据称,每分钟就有6个中国人被诊断出癌症;一年有120万人直、间接死于空气污染;全中国有1.73亿精神疾病患者。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潮下,奋力拼搏的中国人其实“伤不起”。

    “有钱没健康,你还是个穷人”

    在中国,家用电器的发展一直“与时俱进”,从上世纪70年代的“老三样”到后来的空调、微波炉,最近一两年,空气净化器开始走入中国百姓家庭。

    毫无疑问,从去年起,它们的销量在中国出现井喷。因为“会呼吸的痛”,防雾霾口罩、润肺养肺中草药、空气净化设备,一时间都“火”了起来。

    问题不容小觑。去年,有媒体报道,江苏一个8岁的小孩得了肺癌,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肺癌患者”。专家分析后认为,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空气污染”。

    从《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来看,因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单是2010年,中国就有120万人过早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也曾指出,空气污染已成全球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而中国,属于空气污染的重灾区。

    在经历了最初的“空气阵痛”后,现在的中国人对空气问题似乎已然麻木。只有当空气指数爆表时,回家看看早已变黑的净化器滤芯,方才有所感悟。

    此外,中国的土壤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也对外公布。“德国之声”称,飘在城市上空的雾霾和化学物质充斥的河流,已引起中国百姓的关注,但还有一项尚未广为人知的污染——土壤污染。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几乎五分之一的中国耕地遭到污染,重金属更是严重超标。

    除了环境污染,因鲁莽驾驶、精神疾病、高吸烟率、肥胖造成的早衰和过早离世,都是《柳叶刀》提醒中国百姓应注意的几大健康杀手。

    在《日本经济新闻》看来,严峻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成了中国普通百姓面临的特大考验。有媒体人直言,“有钱没健康,你还是个穷人”。

    肥胖或超重:腰围改变中国

    如果说空气和土壤是个体很难把控的污染源,那肥胖、吸烟、精神疾病等,则是老百姓自己可控的健康隐患。

    “胖”在中国并非完全贬义。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对胖的认识总是跟财富、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人胖了才有“将军肚”,若身体削瘦只能落得个“骨瘦如柴”。

    不过现在,中国人体型变胖的趋势,已演变成一种健康危机。英国人保罗·弗伦奇曾写过一本书《富态:腰围改变中国》,叙述了中国社会财富增加导致中国人腰围变粗的故事。

    《柳叶刀》的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会有8亿超重或肥胖的国民。体型过胖会大大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肥胖造成的健康危机不言而喻。

    肥胖的成因在哪里?弗伦奇将问题的答案归结于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上。“30年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剧烈变化。上班族两点一线的生活,大部分‘锻炼’都集中在代步工具上。换句话说,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白领的腿部功能已严重退化。”

    “下班后,人们就回家看电视,看电视就要吃东西,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中山大学陈裕明教授向媒体介绍,“很多人认为,肥胖是个人贪吃造成的,其实不然,肥胖是一个社会问题。”弗伦奇给出的忠告是,富起来的中国人,没必要在肥胖上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大西洋月刊》称,“快速的城市化造成的显著影响就是,公共健康危机”——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交通事故和职业病迅速增加,传染病的传播几率也提高了,还包括不容忽视的精神疾病。

    《柳叶刀》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1.73亿精神病患者,这意味着每13个人中,就有1人患精神疾病;不到100个人中,就有1个是重度精神病患者,而这一比例,未来还会上升。

    花钱买健康,“不是人人都花得起”

    43岁的陈立新(音)是一家外企上海分公司的经理,周末闲暇之余,他会带着妻儿到上海郊区的家庭农场度假。“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雾霾,我们还能用自家菜地的新鲜菜做饭,并教孩子认识食材。”他对德国《世界报》记者说。

    该报称,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让中国人越来越渴望拥有健康生活——呼吸新鲜空气,吃干净放心的蔬菜,他们也愿意为此花费更多钱;家庭农场和有机食品,是这股“生态潮流”中的两个例子。

    在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也都有类似的家庭农场。客人可以认领农场里的一小块菜地,每年付220欧元(约合人民币1774元),若想把种植的蔬菜配送到家,还要另付费用。

    《世界报》认为,随着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以追寻健康生活为目的的生态产业,未来会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

    不过,类似的消费方式在中国还是比较昂贵的——在家庭农场过一个周末,包括食宿,一个家庭大概需支付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有机杏仁每包要15欧元(约120元)……“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

    讽刺的是,当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正背着行囊进城务工时,城市的新兴阶层却选择逃离都市,寻找水更干净、空气更清新的地方。除了奔赴郊区外,更有实力的人选择直接跨出国门,成为“环境移民”。

    对中国青年人而言,过度劳累和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损伤,更是显而易见。相关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很清楚,玩命工作是在透支生命,但迫于眼前形势,不得不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能奔小康,甚至实现富裕”。

    也有一些想法不同的人,表示“不愿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换命”。最近几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出现返乡潮,他们不再一门心思地挤进北上广,转而回到乡村,另寻天地,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华日本主妇的养生经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的世界排名是第40位,美国位居榜首,非洲国家刚果垫底;在亚洲,日本排名第一。

    最近,一名叫做“绯山”的日本女性发布的健康攻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非常火。该女子在中国生活过多年,根据个人经验制作了这份在华生活指南。

    绯山在攻略中写道,要多选用当地食材,尽量少吃远途运输的食物,以防不良商家为保鲜在水中添放化学物质;其次,最好吃应季蔬菜,菜有虫不要紧,多冲洗就行。

    “一种食物,加工环节越多,可能加入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就越多,所以最好购买食材本身,生鲜的就比真空包装的好。这就是日本人提倡的‘从农场到餐桌’的理念。比如罐头、火腿肠、熟食和散装食品等,尽量少碰。”

    “干净的饮食,合理的生活习惯。总之,健康源自积少成多。”

 

外媒:中国人富了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