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所谓“节操” 真的重要吗?

文 珈珈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06日   36 版)

    Calvin Klein 1994年的香水广告,因超模凯特·莫斯的全裸出演红极一时。

Benetton 2011年的广告用技术处理方式让奥巴马与查韦斯“吻”在一起,并以此呼吁人们忘记仇恨。

    

    1998年,Abercrombie & Fitch's请两位模特全裸拍摄广告,掀起话题。

    Tom Ford 2004年的广告因露骨的镜头震惊时尚界

    Gilly Hicks的广告因过于裸露,被指“厚颜无耻”。

    American Apparel的广告乐于呈现“边缘化、性感”的人物形象

    Tom Ford的广告因其性感的风情业界闻名

    时尚广告界似乎流行这样一条法则——只要能引人注意、掀起话题,什么“节操”、“底线”统统可以不要。

    这些“无底线”的广告真的在促进时尚产业吗?在这个行当里,“节操”究竟重不重要?

    “裸露不是问题,暴力才是”

    很长时间以来,“大尺度”一直是时尚广告的“吸睛法宝”。从Yves Saint Laurent广告里正面全裸的模特、Benetton广告里接吻的神职人员,到Abercrombie&Fitch广告里大玩“SM”的圣诞老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广告界做不出。

    尽管这些广告被批为“毫无节操”,但广告商仍不改其志——创造价值被广告商视为惟一的信仰,在它面前,道德羁绊简直不值一提。也难怪广告界会流行这样的说法:没有出格的镜头,就没眼球;没有眼球,就没有价值。

    时尚圈里,意大利品牌Benetton可谓最早用大尺度广告“创造价值”的品牌。1982~2000年间,Benetton拍摄了多支以艾滋病、反仇恨为主题的广告,并因此声名大噪。成功背后,摄影师奥莉薇里欧·托斯卡尼功不可没。在这位“出位”广告的先驱看来,成功的商业广告离不开“话题性”。他在接受《女装日报》采访时表示,“不具煽动性的照片只能让广告主的钱付诸东流”。“一些富有挑衅意味的照片更容易展示出积极的力量,它能够激励人们创新、启发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说。

    布鲁斯·韦伯无疑是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这位摄影师曾为Calvin Klein、 Abercrombie&Fitch、 Ralph Lauren 和Gianni Versace拍摄过多支广告,备受关注。在他看来,自己的“大尺度”作品压根没什么不妥:“无底线并非坏事。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说,我的广告过于裸露、淫秽,或富有‘争议性’。我对此一笑置之。我过着非常正常的生活,也不参与有伤风化的活动。我惟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我的作品远离暴力——这世界上的暴力无处不在,它才是你在杂货店翻开杂志时惟一要当心的事。”

    成功的时尚广告没有“安全区”

    说到成功的商业广告,美国品牌Calvin Klein是个无法忽视的名字。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Calvin Klein几乎家喻户晓,大胆的广告片让品牌接连创造商业奇迹。

    在一则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牛仔裤广告里,年轻的女明星波姬·小丝暗示自己与Calvin Klein牛仔裤间“一无所有”,让该品牌在骂声中红透半边天。但这绝非Calvin Klein最受争议的广告。1995年,一段由史蒂芬·迈泽尔导演的广告片将品牌推入风口浪尖。片中,几个未成年少女(其中一个还不满15岁)躺在昏暗的地下室里,肆无忌惮地在镜头前摆出各种充满性暗示的姿势。这支广告理所当然地受到各界批评,但却无碍于牛仔裤销量迅速飚红。尝到了甜头的Calvin Klein之后又连续推出了数个主打“性感”的广告,皆获成功。其中,名模凯特·莫斯的“露点”平面广告,更是名噪一时。

    作为这几支广告的幕后推手,Kraftworks公司创意总监尼尔·卡夫坚信,只玩“安全游戏”的广告主,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想获得商业成功,品牌必须勇于承受批评。”他说,“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想成为下一个‘CK one’。我问他们是否准备好打破所有规则、把一切搅得天翻地覆?答案总是肯定的。但当我列出那些他们必须突破的障碍后,多数人只报以一声‘呵呵’,然后走向了安全区——这就是他们不能成功的原因。”

    在Diesel创意总监尼古拉·福尔米凯迪看来,再出位的广告也难以撼动品牌的DNA。“那些‘伤害品牌声誉’之类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难道一两个广告就能改变品牌的本质吗? ”他说,“事实上,保守的品牌更应该寻求广告上的突破。广告的作用就是引发关注,这不会影响人们对其品牌精神的认同。那些太正常的广告只会让品牌失去优势。”

    “数字化”让“挑逗”更露骨

    在没有数字媒体的“旧时代”,广告主大多通过印刷品、电视和户外广告进行宣传。电视台会严加审查有性暗示的广告画面,杂志在印上裸体广告前也会反复权衡。但在数字媒体横行的时代,这些做法都已是明日黄花。

    卡夫认为,数字化时代让人们对裸露习以为常,广告商必须寻找新的刺激,才能让消费者出离麻木。“数字化媒体加剧了广告商之间的竞争。现在,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出他们自认为有争议的东西;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跟风,甚至在YouTube上做的更好。你可能每周都会看到新的品牌广告,但没人把它们当回事。”

    大卫·李普曼去年关闭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转行做独立创意总监。但无论从事哪种行当,他的业务核心仍然是“挑逗”观众。在他为Seven For All Mankind打造的新广告中,超模米兰达·可儿与自己的牛仔裤不断“调情”,画面十分暧昧。“这就是赤裸裸的挑逗,”李普曼说,“我仿佛已经看到它在社交媒体上激发讨论。”

    在他看来,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比过去更加“边缘化”。“无论多不情愿,广告的‘旧时代’都已结束,未来人们会在‘刺激眼球’上大下功夫。”对此,他稍显矛盾,也略感无奈。“现在,人们已经忘记影像的力量,也忘记了品牌形象的力量。人们惟一关注的就是如何吸引眼球,如何让品牌赚钱。”

    今年春天,英国品牌博柏利推出了以17个变性人为主角的新广告,任他们在镜头前搔首弄姿、撩拨观众。如果在10年前,这段由布鲁斯·韦伯拍摄的广告可能会激起尖锐的反对之声,但现在,人们对此兴致勃勃,并以讨论片中细节为乐。

 

所谓“节操” 真的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