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约旦难民营里的生意人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06日   22 版)

    扎塔里难民营

    扎塔里难民营里的婚纱店

    扎塔里难民营中的儿童

    扎塔里难民营里的“香榭丽舍大街”

    持续两年多的叙利亚内乱没有停止的迹象。身处乱世,约旦扎塔里难民营中的叙利亚难民,从未放弃对正常生活的追求。

    难民营里的“香榭丽舍大街”

    穆罕默德·哈里布最近摔伤了腿。坐在轮椅上的他,脑子里想的都是那个即将开张的手机店。

    “我家有8口人要吃饭,开手机店是为了养家糊口。”哈里布说。

    哈里布的手机店地处约旦扎塔里难民营的繁华地段,靠近一条被戏称为“香榭丽舍大街”的柏油路。这条路两旁店铺林立,理发店、婚纱出租店、旅行社、比萨饼外卖店……难民们在这条街上喝茶,与店主讨价还价。

    逛累了?不要紧。路旁有要价不菲的出租车听候召唤。

    英国广播公司称,“山寨”法国巴黎那条著名的街道,体现了叙利亚难民苦中作乐的幽默感。

    扎塔里难民营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种乱糟糟的样子。在众多脑筋活络的难民努力下,它更像一个城市。

    “我不是在管理一个难民营,而是在管理一座临时城市。我们……正在帮助人们摆脱绝望,回归正常生活。”来自联合国难民署的营地管理者基里安·克莱因施密特说。

    联合国向每位难民发放食物补贴,但并不够用。来到营区之初,难民们依靠随身携带的积蓄或者亲戚的汇款过活。不过,“坐吃山空”的生活无法持续。既然要在难民营里长住,就得想办法自己解决生计问题。

    这正是哈里布开手机店的原因。“在叙利亚时,我有车,有舒适的家,有一定水平的收入。”他说,“这里完全不同。我们不得不挤在拖车里,我的手机店也是用拖车改造的。我们得活下去。”

    “叙利亚难民温馨的家”

    2013年7月29日,扎塔里难民营迎来建营两周年纪念日。没有绚烂的焰火,没有纪念仪式,难民们像往常一样忙碌。

    《约旦时报》称,难民们在工作中度过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或许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扎塔里难民营是世界第二大难民营,仅次于肯尼亚的达达布难民营,也是约旦境内最大的叙利亚难民营。扎塔里难民营已收容13万叙利亚难民,这一数字是难民营建设初期计划收容人口的13倍。就人口数量而言,扎塔里难民营已成为约旦第四大城市。

    法新社称,扎塔里难民营度过了“黑暗时期”。因为绝望,难民们经常向救援人员投掷石块。后来,随着境况逐渐改善,难民们不再发泄不满,“商贩和走私者遍布营区的各个角落”。

    叙利亚内乱已持续两年多,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栖身扎塔里难民营的叙利亚人不知道何时能重返家园。越来越多的难民接受现实,开始收拾被战争搅乱的生活。

    按照联合国网站的说法,在荒漠上建立之初,扎塔里难民营一无所有,现在却显现出无限生机。

    起初,难民营里没有电力。足智多谋的难民从附近的电网“偷电”,为营区内约3000个店铺、580家餐馆和食品摊供电。克莱因施密特为每月近50万美元的电费头疼不已。

    营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扩建,已建成两所学校、3家医院、5个足球场,以及拥有滑梯和秋千的游乐场。营区里的许多帐篷已被集装箱房屋取代,每栋房屋耗资2500美元。

    克莱因施密特表示,营区里的许多难民来自叙利亚德拉省,“多数是商人”。有些难民将门前的空地硬化,以解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个别难民家庭甚至在门外建起了小喷泉。

    或许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克莱因施密特才在去年7月中旬接待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时,毫无讽刺意味地表示:“这里是(叙利亚难民)温馨的家。”

    外来难民到营区寻找商机

    离开叙利亚后,19岁的马哈茂德和家人来到约旦,住在离扎塔里难民营不远的地方。和那些想方设法逃离难民营的难民不同,嗅到商机的马哈茂德一家决定“进军”营区。

    在营区“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字路口,马哈茂德和10个兄弟开了一家超市。生意日益兴隆,马哈茂德兄弟逐渐找回了往日的安定。

    “营区里做生意的难民越来越多,我们在这里开店可以赚钱养家。这里是适合我们的地方。”马哈茂德说。

    为商贩们提供“潜在市场”的除了源源不断的新难民,还有在难民营里出生的婴儿。法新社称,营区内每天有12~15个婴儿出生。

    “在这里迎来这三胞胎,真是个奇迹。”今年1月,刚刚生下三胞胎的难民扎伊纳布在接受美国《VICE》杂志采访时说,“要是他们生在叙利亚,肯定活不下来。那里没有医生,没有牛奶,大部分房屋被毁。虽然这里很冷,但情况比我们7个月前刚来时好多了。”

    扎伊纳布和丈夫为养育3个孩子发愁。她说:“我想去超市买一辆手推车,可价格太高了。”

    对于婚姻大事,即使身处乱世,难民们也不愿马虎,营区里的婚纱店满足了难民们的这一需求。

    在营区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阿蒂卡·舒伯特遇到了洛瓦伊达·阿布·扎伊德。两年前,扎伊德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扎塔里难民营。她开了美发店和婚纱店,为新娘们提供各种饰品,还在婚礼前为她们化妆,收入“可观”。

    难民越来越多,促使救援人员不断创新

    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约旦接纳的叙利亚难民约为60万人。约旦政府称,这一数字可能是100万人。

    难民越来越多,考验着联合国的救援体系,促使救援人员不断创新。

    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乔纳森·坎贝尔说,“叙利亚难民很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约旦的基础设施非常好”,推动了人道主义组织的救援工作。

    “以前在别的国家开展工作时,我们总希望那里的基础条件如何如何。现在,这些希望在约旦成了现实。”坎贝尔说。

    管理扎塔里难民营的众多富有创新精神的方法之一,就是允许西夫韦(北美零售业巨头)等连锁超市入驻营区。这样,难民们不必依赖救援组织提供的单调伙食,可以多一些选择。

    在营区内外购买食物时,难民们通常会刷联合国发给他们的银行卡,这种卡片由约旦一家银行无偿提供。联合国每月会将食物补贴打入卡内。在联合国的计划中,这种卡将储存每位难民的“生物数据”,并可用来购买药品、衣服和天然气。

    “以零售的方式向难民大规模发放人道主义物资,这还是有史以来的头一遭。”坎贝尔说。

    国际组织为难民提供的资金援助很少,克莱因施密特和同事们不断寻求援助难民的新创意和新技术。

    现在,克莱因施密特正在与法国马赛市的市政工程师一起,研讨如何解决营区的供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交通部门主管正在整理私营企业关于改善营区交通的建议。克莱因施密特还和一些公司商谈利用营区及周边的固体废弃物发电的事宜,太阳能发电厂的修建计划也在讨论中。

    英国智库海外发展研究所的史蒂夫·泽伊克评论道,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项目有利可图”,“但这些企业无法取代传统的人道主义组织,二者互补长短”。

 

约旦难民营里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