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高铁改变东南亚?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08月06日   02 版)

    东南亚的高铁建设还在孕育之中,而且能够建高铁的也不只有中国一家,将高铁视为中国的扩张工具,实在是低估了中国高铁走向东南亚的困难程度。高铁为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诸国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既可以实现中国西南部的经济增长,又可以为东南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通道,助其借力于中国经济崛起。

    近日,泰国军政府批准了连接中国的铁路项目,“大米换高铁”的项目得以继续。自5月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后,前任英拉政府推动的一些大型项目被重新评估,高铁项目也在其中。

    高铁建设将大大改善泰国的基础设施水平,而泰国也是未来东南亚高铁网络的重要一环,从中国到新加坡的铁路网络必经泰国。高铁网络的修建,会极大地深化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高铁,不仅是未来陆上交通的突破点,也是重塑地缘政治的有力杠杆。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这一网络的完善以及延伸,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网络外部效应,而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高铁网络建立,能够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这也是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高铁外交的重要原因所在。

    高速铁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就像19世纪中后期铁路网络的建设一样,高铁网的建成将会带来一场陆上交通革命。100多年前的铁路网,大大强化了陆权对于海权的竞争力,高铁网则不仅对海运有不小的冲击,对空运也有挑战。配合城市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高铁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需要1万亿美元投入到基础设施领域,但世界银行的贷款额度只有600亿美元。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贷款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为本地区的基建提供资金支持。东南亚地区将是中国推动高铁外交的重要方向,中国与东盟早已建成自贸区,高铁网络无疑有利于双边的经贸发展。

    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时期,越南、泰国、缅甸等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程,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决国内劳动力转移问题。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东亚经济奇迹的秘密所在。但发展这种产业需要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将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可以预见,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南亚的产业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地理空间。

    泰国军政府推动与中国对接的高铁网络建设,将在2021年完工。此举被外媒普遍解读为中国影响力的扩大,甚至有人认定昆明将成为大湄公河地区的中心,最终成为东南亚大陆的首都。这不过是将高铁政治化的一种夸大之词,东南亚的高铁建设还在孕育之中,而且能够建高铁的也不只有中国一家,将高铁视为中国的扩张工具,实在是低估了中国高铁走向东南亚的困难程度。

    是否修建高铁是由东南亚国家自身决定的,中国公司只是参与投标的诸多公司之一,能否中标还要看是不是物美价廉,能不能提供更加优惠的合作条件。另外,高铁出口是中国 “走出去”的一环,需要与东道国及其社会处理好关系。中国的不少投资项目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最终失败,原因在于没有做好东道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摸底”。这不是一个仗剑经商的时代,毋宁说是企业也需要公共外交的时代。高铁出口到东南亚,不仅需要政府间的合同文本,也需要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之间的合作默契,从而实现真正的双赢。

    高铁为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诸国的合作提供了契机,既可以实现中国西南部的经济增长,又可以为东南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通道,助其借力于中国经济崛起。从地缘战略来看,高铁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运输方式,缓解中国的“马六甲困局”的焦虑,在中南半岛地区形成新的海陆联运体系。

 

中国高铁改变东南亚?
中国与拉美“婚姻”的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