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需要回到正题了
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
青年参考
》(
2014年07月30日
03
版)
|
当地时间7月28日,乌克兰基辅街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海报遭恶搞。图片来源 CFP |
欧美和俄罗斯都夸大了对方的威胁,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夹在中间的乌克兰被意外忽视了。现在,欧美与俄罗斯都愿意敦促乌克兰进行谈判,那就应该回到“正题”上来。
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关于MH17坠机事件的表态,要求乌克兰各方坐下来谈判。这一立场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
此前,普京就要求基辅与反对派进行谈判,但遭到基辅拒绝。在MH17客机被击落后,双方口水横飞,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已经偏离了乌克兰危机的正题。且不说普京并不能完全掌控乌东南部两州的反政府武装,将乌克兰危机的焦点集中于普京身上,也不能解决乌克兰已经陷入内战的事实。
乌克兰特有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其悲剧性地陷入了大国政治的漩涡中。从乌克兰“革命”,亚努科维奇出逃,乌克兰临时政府就成为大国政治的木偶。临时政府前总理亚采纽克在上任时说,“欢迎来到地狱”。半年不到,他就宣布辞职了,这个国家太难治理了。乌克兰在这场危机中的缺位,是造成危机持续不断的根源之一。就像身上长了个脓包,不去动刀做手术,反而在争吵脓包上有几根汗毛。
乌克兰的危机包括两个层面:大国政治的博弈和乌克兰国家秩序的构建。而后一个才是根本所在。
但半年多来,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戏份”。大国政治的思维惯性,导致了认知的盲区,几乎全世界都认为普京是乌东反政府武装的大老板,只要普京一句话,乌克兰的危机就可以解决。其实这是高估了普京的能力,也低估了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
随着乌克兰陷入内战泥潭,反政府武装也获得了准国家的能力和意愿。当普京要求双方坐下来谈判时,反政府武装认为普京背叛了他们。而之前普京豪言要保护俄语居民,现在连克里米亚都成为俄罗斯的财政负担。但克里米亚与顿涅兹克、卢甘斯克两州并不一样,不仅具有战略价值,还寄托着俄罗斯的历史情结,自18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就占据了克里米亚。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欧美更加将焦点对准了俄罗斯。因为害怕乌克兰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被俄罗斯吞并,而顿、卢两州又提出过要加入俄罗斯,预想和现实的叠加,更加引起欧美的不安。但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来说,顿、卢两州并入俄罗斯并非好事。因为没有东南部俄语居民为主的各州,俄罗斯就不可能影响乌克兰政治经济进程,更不用说控制乌克兰了。
普京的目标是得到乌克兰,而不是要把基辅变成俄罗斯的敌人。现在来看,普京的战略几乎失败了。当人们为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决断而欢呼时,忽视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性质已悄然变化——资本和地缘政治一样重要。俄罗斯今年上半年资本外流超过60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普京的经济官员早已叫苦不迭,为了稳住卢布,俄罗斯已经投入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国对俄罗斯的银行和石油公司进行金融制裁,普京的顾问们忽悠他要建立自己的结算系统。到目前为止,安全部门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经济官员们只能承担这场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经济代价。
普京此前做出的保护俄语居民的承诺,也带来了严重后果。也许这其中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但欧美国家必须信以为真,以此来遏制普京。双方都夸大了对方的威胁,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夹在中间的乌克兰被意外忽视了。现在,欧美与俄罗斯都愿意敦促乌克兰进行谈判,那就应该回到“正题”上来。
结束内战需要乌克兰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政府,至少要承认东南部更大的自治权。乌克兰的安全与经济需要重建,不可能“一边倒”向欧洲或俄罗斯,比较理想的是实现中立化,而比较可行的是将冲突“冷冻”,着力于维持乌克兰的统一,哪怕是形式上的。到了普京展现战略家风范的时刻了,强硬并不代表智慧。
欧美和俄罗斯都夸大了对方的威胁,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夹在中间的乌克兰被意外忽视了。现在,欧美与俄罗斯都愿意敦促乌克兰进行谈判,那就应该回到“正题”上来。
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关于MH17坠机事件的表态,要求乌克兰各方坐下来谈判。这一立场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
此前,普京就要求基辅与反对派进行谈判,但遭到基辅拒绝。在MH17客机被击落后,双方口水横飞,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已经偏离了乌克兰危机的正题。且不说普京并不能完全掌控乌东南部两州的反政府武装,将乌克兰危机的焦点集中于普京身上,也不能解决乌克兰已经陷入内战的事实。
乌克兰特有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其悲剧性地陷入了大国政治的漩涡中。从乌克兰“革命”,亚努科维奇出逃,乌克兰临时政府就成为大国政治的木偶。临时政府前总理亚采纽克在上任时说,“欢迎来到地狱”。半年不到,他就宣布辞职了,这个国家太难治理了。乌克兰在这场危机中的缺位,是造成危机持续不断的根源之一。就像身上长了个脓包,不去动刀做手术,反而在争吵脓包上有几根汗毛。
乌克兰的危机包括两个层面:大国政治的博弈和乌克兰国家秩序的构建。而后一个才是根本所在。
但半年多来,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戏份”。大国政治的思维惯性,导致了认知的盲区,几乎全世界都认为普京是乌东反政府武装的大老板,只要普京一句话,乌克兰的危机就可以解决。其实这是高估了普京的能力,也低估了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
随着乌克兰陷入内战泥潭,反政府武装也获得了准国家的能力和意愿。当普京要求双方坐下来谈判时,反政府武装认为普京背叛了他们。而之前普京豪言要保护俄语居民,现在连克里米亚都成为俄罗斯的财政负担。但克里米亚与顿涅兹克、卢甘斯克两州并不一样,不仅具有战略价值,还寄托着俄罗斯的历史情结,自18世纪末俄罗斯帝国就占据了克里米亚。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欧美更加将焦点对准了俄罗斯。因为害怕乌克兰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被俄罗斯吞并,而顿、卢两州又提出过要加入俄罗斯,预想和现实的叠加,更加引起欧美的不安。但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来说,顿、卢两州并入俄罗斯并非好事。因为没有东南部俄语居民为主的各州,俄罗斯就不可能影响乌克兰政治经济进程,更不用说控制乌克兰了。
普京的目标是得到乌克兰,而不是要把基辅变成俄罗斯的敌人。现在来看,普京的战略几乎失败了。当人们为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决断而欢呼时,忽视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性质已悄然变化——资本和地缘政治一样重要。俄罗斯今年上半年资本外流超过60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普京的经济官员早已叫苦不迭,为了稳住卢布,俄罗斯已经投入大量的外汇储备。美国对俄罗斯的银行和石油公司进行金融制裁,普京的顾问们忽悠他要建立自己的结算系统。到目前为止,安全部门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经济官员们只能承担这场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经济代价。
普京此前做出的保护俄语居民的承诺,也带来了严重后果。也许这其中有虚张声势的成分,但欧美国家必须信以为真,以此来遏制普京。双方都夸大了对方的威胁,造成对抗的不断升级,夹在中间的乌克兰被意外忽视了。现在,欧美与俄罗斯都愿意敦促乌克兰进行谈判,那就应该回到“正题”上来。
结束内战需要乌克兰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政府,至少要承认东南部更大的自治权。乌克兰的安全与经济需要重建,不可能“一边倒”向欧洲或俄罗斯,比较理想的是实现中立化,而比较可行的是将冲突“冷冻”,着力于维持乌克兰的统一,哪怕是形式上的。到了普京展现战略家风范的时刻了,强硬并不代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