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学东见

中国官方“写作组”署名有什么讲究

刘冬舒 “政见”观察员 《 青年参考 》( 2014年06月25日   02 版)

    写作组组员经常需要投票决定文章具体用词,而具体内容仍然会被更高层的意见所修改。这也保证了官方文章可以精准地反映官方态度,而精明的官员往往善于从文章中寻找蛛丝马迹。

    中国官方一直通过各类宣传工作,来传播其理念并引导社会思潮走向,各大官方报刊发表的官方文章,无疑是一大重点。台湾学者蔡文轩和高鹏翔(音)的论文《政治宣传的密码:罕为人知的写作组制度》独辟蹊径,从文章的署名出发,揭示了宣传工作中的写作组制度,使外界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宣传工作。

    中国的写作组制度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论战期间,负责起草论战所需的大部分文章。目前,《人民日报》有最为完善的写作组制度,负责传播官方认定的思想和政策。

    两位研究者根据对《人民日报》内部人员的访谈,将《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第二类为针对特殊事件的评论文章,一般基于中宣部的指导,由《人民日报》内部写作组创作并署集体笔名。第三类为读者评论,不反映官方立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有时,《人民日报》会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一般这类文章由更高层创作,例如1977年胡耀邦组成创作组以“岳评”为笔名发表的文章。

    这项研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人民日报》常用的几个写作组及其笔名。“任仲平”作为“人重评”的谐音,寓意“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这个小组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最重要的写作组,专门处理重要议题。例如1993年发表的支持邓小平“南巡”及改革政策的文章和2003年关于“非典”问题的文章。此外,常见的写作组还包括:“何振华”——寓意“如何振兴中华”,主要负责反分裂主义的文章,例如针对“藏青会”的批判评论;“柯教平”——寓意科技教育评论,主要撰写科教方面的文章;“国纪平”——含义为国际评论,主要表达中国官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以及“仲言”——意为“重视言论”,负责引导文艺创作工作。

    除了《人民日报》外,其他机构也会成立写作组。例如中组部的“仲祖文”和“仲组轩”小组、政法委的“钟政轩”小组、中宣部理论局的“钟轩理”小组(主要在其主管的《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以及中央委员会的“秋石”小组(主要在中央委员会主管的《求是》杂志发文)。同时,少数政府部门也有写作组,例如卫生部的“卫民康”小组。

    研究者还特别讨论了两个由高级领导人成立写作组以表达其立场的案例。第一个是著名的“皇甫平”小组,由邓小平成立。该小组的名字有双重寓意:“黄浦江评论”及“辅助邓小平”。这个写作组1991年发表了一系列支持改革政策的文章,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个例子是“郑青原”小组,含有“正本清源”之意。该小组发表了一批涉及中国政治改革的文章,研究者认为传达了最高层领导人在这一领域的看法。

    写作组通常由记者组成,任务相当繁重。一篇文章的发表往往要经历相当多轮、不同层级的修改和讨论,以确保文章正确传递和反映了官方意见。组员经常需要投票决定文章具体用词,而具体内容仍然会被更高层的意见所修改。例如,1991年最高层领导人就直接指示删除了《人民日报》社论中“在改革开放中,要问姓资姓社”一句。这也保证了官方文章可以精准地反映官方态度,而精明的官员往往善于从文章中寻找蛛丝马迹。

    这篇论文最后分析了写作组的笔名制度在当下存在的意义。首先,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员和人民对以党政部门名义发表的宣传文章不感兴趣,写作组笔名的使用可以避免这类负面反应。更重要的是,笔名可以隐晦的体现文章作者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因而可以保证在不直接公开内部分歧的情况下,表达各自的不同观点,并使基层官员通过识别这套隐晦的“政治密码”洞悉内部争论和意见。

    无疑,两位学者的论文通过对写作组及其笔名使用的研究,揭示了宣传工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

 

李克强缘何在希腊阐释中国的海洋观
中国官方“写作组”署名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