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有一种病叫“想出名”

作者 Sarah Dunant 译者 小河 《 青年参考 》( 2014年06月18日   40 版)

    英国播音员、作家和评论家

    几年前,我因为主持电视艺术节目而有点名气时,有人找我做访谈。我当时说了什么大多都不记得了。但有一个问题留在我的头脑中:换一种生活,你会做什么?我的回答是:做鲍勃·迪伦的伴唱。

    上周,我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离巨星20英尺》时又想起了此事。如片名所示,它讲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多数是女的,而且几乎清一色是黑人——她们的嗓音和音乐才能,是过去半个世纪里最伟大音乐创造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她们作为伴唱,始终默默无闻。

    他们中很多人的嗓音不输给任何歌星,一些甚至尝试独唱生涯,但大多数红不了。其中有性别和种族的问题,更多伴唱者承认,他们没有处理压力和没完没了自我宣传的能力。

    但是,这一行当的无情不是唯一的原因。正如伴唱丽萨·费希尔所说,“有些人做什么都是为了出名。而有些人就是想唱歌。”这部纪录片将被写入音乐史。其实,这是以另一种方式对文化历史的评论。多年来,我们一直受困于“想出名”的病症——不论你是谁,有什么天赋,你人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是出名,成为一个明星、一个名人。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不仅可取,而且可能。

    音乐行业难辞其咎。上世纪60年代前,通往巨星的主要途径是好莱坞和电影——相貌、天赋、运气缺一不可。但随着年轻人有了购买力,摇滚乐遍地开花,一切都改变了。如果你年轻,买得起吉他,甘心几年如一日地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边听唱片边练习,你就可以组建一支乐队。不论阶层、出生背景、教育程度,你都可能成功,而且成为超级巨星。

    一些人成功了,绝大多数没有。现在,聚光灯似乎能帮我们实现成名梦。多年来,不停增长的经济和功利的文化,完善了兜售的技巧。不仅兜售我们需要的东西,还有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手法已经不同于“只有这才能使你变得有魅力/快乐”,而是兜售梦想。当明星——以及拥有财富、众人瞩目和崇拜的前景——无疑是最了不起的梦。

    随着大众文化的扩张,曾经限于少数人的东西,突然之间向许多人打开大门。到上世纪90年代初,音乐行业与其说是寻找明星,不如说是制造明星。接着电视来了,电视真人秀就像一列击中文化的货运列车,廉价、大众化,很快就到处都是。以往,通过类似的比赛节目,少数人或许可以得到5分钟的关注;现在,只要你不介意自己被电视编辑操作加剧冲突效果,你就可以一夜成名。你会成为办公室、酒吧的谈资,你的照片会出现在报纸上。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好节目,一些真正有才气的人被发现了。但真有人认为名人文化利大于弊吗?它没有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残忍、更八卦、更自恋?

    对名人自己来说,获得名声的氧气——曝光度——是有代价的。一旦进入新闻,他们就变成了新闻,成了日益免费的媒体的弹药。我们被兜售梦想的同时,也被剥夺了为之埋单的方式。名人文化的兴起,与实际工资相对生活成本停滞不前同时发生。这绝非偶然。为了保证我们有钱不断地买,我们就不得不卖掉其他一些东西。

    但人生不只是为了钱。《离巨星20英尺》中最令人感动的一点是,生活中有比出名更多的东西。就像费希尔所说:“我喜欢看人们的脸上反应。我给他们带去欢乐,他们也给我欢乐。”

    英国广播公司

 

有一种病叫“想出名”
伊朗人中最富的1%和其他的99%
逃亡欧洲的叙利亚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