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歧视中过活,在夹缝中生存
美菲混血儿:“菲美都不承认我们”
○本报特约撰稿 章鲁生
《
青年参考
》(
2014年05月07日
23
版)
|
当地时间5月5日,民众在马尼拉抗议菲律宾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图片来源 CFP |
|
2011年7月4日,菲律宾的美菲混血儿和支持者们走上街头,呼吁各方关注他们的权益。 |
4月28日美国与菲律宾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为美军重返菲律宾提供了政策支持。菲律宾一些社会活动人士担心,更多的“美亚混血”将在菲律宾诞生。
美国曾长期在菲律宾驻军,造就了超过5万个美菲混血儿,这些具有西方人体貌特征的混血儿在歧视中过活。
“被舰队遗弃的孩子”饱受歧视
下午3点,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1小时车程的安杰利斯市市中心人来人往。“玛格丽特站”酒吧里挤满了西方人。这里曾经是附近克拉克空军基地的美国大兵逍遥快活的地方。基地关闭后,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让酒吧生意兴隆。
骑车经过这里时,克里斯蒂娜·杰克逊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街上的那些年轻女性中,有多少会产下“美亚混血”,然后被美国男人抛弃,成为单身母亲?
“美亚混血”(Amerasians)一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发明的,特指驻扎亚洲的美国大兵与当地女性的后代。
克里斯蒂娜是个美菲混血儿。
她的母亲安娜20岁时,与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海军陆战队队员坠入爱河。安娜临盆前,孩子的父亲在菲律宾服役期满,回到美国。伤心的安娜把女儿交给母亲抚养,然后离开了家。
“在脸谱网上找到父亲时,我已经17岁了。”克里斯蒂娜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我算幸运的。我的一些混血儿朋友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称,在菲律宾,经常可以看到长着西方人面孔的人在街头徘徊,破旧的衣服和麻木的表情在告诉人们,他们是美菲混血儿。
由于体貌上的不同,美菲混血儿在菲律宾饱受歧视,被称为“被舰队遗弃的孩子”。菲律宾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菲混血儿在青少年时期遭受歧视,很多人被家庭暴力和虐待困扰。美国非政府机构“赛珍珠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很多美菲混血儿有过失业的经历,无法摆脱贫困、家庭暴力和性虐待。
25岁的约翰·迈克尔·罗德罗和双胞胎弟弟RG是美菲混血儿,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里,歧视从未消失。
“我在教室里、操场上被人欺负,后来我学会了还击。”罗德罗说。
在安杰利斯市长大的罗德罗做梦都想找到父亲,不过他明白,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不想拥有父爱?我的母亲不记得他的名字,我怎么可能找到他?”
罗德罗说,为了找到父亲,他与弟弟、母亲的关系闹得很僵。现在,他一个人生活,靠在夜总会表演节目养活自己。
美国参议院:他们是“非法卖淫的产物”
1982年,美国通过了《美亚混血法案》,允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韩国的美亚混血人群移民美国。《纽约时报》称,1997年至2001年间,夏威夷参议员丹尼尔·井上多次建议将《美亚混血法案》扩大至菲律宾。对此,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表示,美菲混血儿是和平时期非法卖淫的产物。
从1898年到1946年,先后有数百万美军士兵在菲律宾驻扎。冷战期间,美国两个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都建在菲律宾。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重创了这两个基地。1992年,菲律宾拒绝了美国“续租”的要求,美军被迫关闭了这两个基地。
《马尼拉时报》称,1992年美军被迫关闭上述两个军事基地时,美军士兵造就的美菲混血儿已超过5万人。他们的父亲是美国人,但他们无法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美菲混血儿约有25万人,这个数字包括第二代、第三代混血人群。
克拉克空军基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关闭后,美国人并未离开安杰利斯市。菲律宾社会活动家皮瑞夫肯辛·吉尔伯表示,很多退役的美军士兵留了下来。此外,根据关闭基地后美菲两国达成的《部队访问协定》,美军士兵可对菲律宾进行“临时访问”,参加军事演习。这为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不断扩张提供了条件。
美军重返菲律宾将造就更多美菲混血儿
4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菲律宾。他乘坐的“空军一号”在马尼拉降落前,美菲两国正式签署了为期10年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美国《空军时报》称,根据该协议,美军今后可“在菲律宾邀请下”使用菲律宾军事基地,在菲律宾兴建军事设施。
消息一出,一直积极为美菲混血儿争取权益的活动人士提醒公众勿忘历史——若不吸取教训,无法摆脱贫困的美菲混血儿将越来越多。
“除非有正式的条款写入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军事协议,否则,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权益不可能得到承认。”菲律宾女性权益组织“非官方女性教育发展生产研究会”负责人艾达·桑托斯·马拉娜说,“美军重返菲律宾会使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更受歧视,也会严重侵犯菲律宾的主权。”
吉尔伯一直在为安杰利斯市性工作者的权益奔走。在他看来,奥巴马此次到访菲律宾为美国获取的利益,比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利益多得多。
“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处境不会有任何改变。”吉尔伯对半岛电视台表示,“两国签署的军事协议意味着,更多的美军士兵将来到这座城市,更多的菲律宾女性将成为他们的玩物,更多的美菲混血儿为生存挣扎……恶性循环将继续。”
“菲律宾人把我看成美国人,但我没有可以证明这一点的证件”
对克里斯蒂娜来说,弄清自己是菲律宾人还是美国人,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我长得像父亲,所以毫无疑问,我是美国人。”克里斯蒂娜说,“实际上,菲律宾人把我看成美国人,但我没有可以证明这一点的证件。对美国人而言,我是菲律宾人……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国人。”
克里斯蒂娜在17岁时找到了父亲,她可以在18岁前提交亲子鉴定结果,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大多数美菲混血儿没有这么幸运。
比如品姬。《纽约时报》称,品姬的父亲吉米·爱德华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员,1974年,爱德华随美国海军前往菲律宾,与当地女子茉莉·达特相爱,生下品姬。
爱德华打算和达特结婚,但被军方阻止。回到美国后,他与达特失去了联系。2005年,他通过一个非营利组织找到了女儿品姬。此时,品姬已经结婚,和丈夫及5个子女过着贫穷的生活。
爱德华打算为品姬申请移民美国,但品姬已经过了18岁,未能成功。
克里斯蒂娜没能成为美国公民。
22岁那年,克里斯蒂娜对朋友说,她已经接受了在菲律宾生活一辈子的现实。可在内心深处,她仍然想去看望生活在美国的父亲。
“菲律宾和美国都不承认我们,这不公平,我们只想得到承认。”克里斯蒂娜说。
4月28日美国与菲律宾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为美军重返菲律宾提供了政策支持。菲律宾一些社会活动人士担心,更多的“美亚混血”将在菲律宾诞生。
美国曾长期在菲律宾驻军,造就了超过5万个美菲混血儿,这些具有西方人体貌特征的混血儿在歧视中过活。
“被舰队遗弃的孩子”饱受歧视
下午3点,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1小时车程的安杰利斯市市中心人来人往。“玛格丽特站”酒吧里挤满了西方人。这里曾经是附近克拉克空军基地的美国大兵逍遥快活的地方。基地关闭后,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让酒吧生意兴隆。
骑车经过这里时,克里斯蒂娜·杰克逊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街上的那些年轻女性中,有多少会产下“美亚混血”,然后被美国男人抛弃,成为单身母亲?
“美亚混血”(Amerasians)一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发明的,特指驻扎亚洲的美国大兵与当地女性的后代。
克里斯蒂娜是个美菲混血儿。
她的母亲安娜20岁时,与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海军陆战队队员坠入爱河。安娜临盆前,孩子的父亲在菲律宾服役期满,回到美国。伤心的安娜把女儿交给母亲抚养,然后离开了家。
“在脸谱网上找到父亲时,我已经17岁了。”克里斯蒂娜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我算幸运的。我的一些混血儿朋友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称,在菲律宾,经常可以看到长着西方人面孔的人在街头徘徊,破旧的衣服和麻木的表情在告诉人们,他们是美菲混血儿。
由于体貌上的不同,美菲混血儿在菲律宾饱受歧视,被称为“被舰队遗弃的孩子”。菲律宾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菲混血儿在青少年时期遭受歧视,很多人被家庭暴力和虐待困扰。美国非政府机构“赛珍珠国际组织”的调查显示,很多美菲混血儿有过失业的经历,无法摆脱贫困、家庭暴力和性虐待。
25岁的约翰·迈克尔·罗德罗和双胞胎弟弟RG是美菲混血儿,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里,歧视从未消失。
“我在教室里、操场上被人欺负,后来我学会了还击。”罗德罗说。
在安杰利斯市长大的罗德罗做梦都想找到父亲,不过他明白,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不想拥有父爱?我的母亲不记得他的名字,我怎么可能找到他?”
罗德罗说,为了找到父亲,他与弟弟、母亲的关系闹得很僵。现在,他一个人生活,靠在夜总会表演节目养活自己。
美国参议院:他们是“非法卖淫的产物”
1982年,美国通过了《美亚混血法案》,允许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韩国的美亚混血人群移民美国。《纽约时报》称,1997年至2001年间,夏威夷参议员丹尼尔·井上多次建议将《美亚混血法案》扩大至菲律宾。对此,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表示,美菲混血儿是和平时期非法卖淫的产物。
从1898年到1946年,先后有数百万美军士兵在菲律宾驻扎。冷战期间,美国两个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都建在菲律宾。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重创了这两个基地。1992年,菲律宾拒绝了美国“续租”的要求,美军被迫关闭了这两个基地。
《马尼拉时报》称,1992年美军被迫关闭上述两个军事基地时,美军士兵造就的美菲混血儿已超过5万人。他们的父亲是美国人,但他们无法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美菲混血儿约有25万人,这个数字包括第二代、第三代混血人群。
克拉克空军基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关闭后,美国人并未离开安杰利斯市。菲律宾社会活动家皮瑞夫肯辛·吉尔伯表示,很多退役的美军士兵留了下来。此外,根据关闭基地后美菲两国达成的《部队访问协定》,美军士兵可对菲律宾进行“临时访问”,参加军事演习。这为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不断扩张提供了条件。
美军重返菲律宾将造就更多美菲混血儿
4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菲律宾。他乘坐的“空军一号”在马尼拉降落前,美菲两国正式签署了为期10年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美国《空军时报》称,根据该协议,美军今后可“在菲律宾邀请下”使用菲律宾军事基地,在菲律宾兴建军事设施。
消息一出,一直积极为美菲混血儿争取权益的活动人士提醒公众勿忘历史——若不吸取教训,无法摆脱贫困的美菲混血儿将越来越多。
“除非有正式的条款写入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军事协议,否则,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权益不可能得到承认。”菲律宾女性权益组织“非官方女性教育发展生产研究会”负责人艾达·桑托斯·马拉娜说,“美军重返菲律宾会使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更受歧视,也会严重侵犯菲律宾的主权。”
吉尔伯一直在为安杰利斯市性工作者的权益奔走。在他看来,奥巴马此次到访菲律宾为美国获取的利益,比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利益多得多。
“菲律宾美亚混血人群的处境不会有任何改变。”吉尔伯对半岛电视台表示,“两国签署的军事协议意味着,更多的美军士兵将来到这座城市,更多的菲律宾女性将成为他们的玩物,更多的美菲混血儿为生存挣扎……恶性循环将继续。”
“菲律宾人把我看成美国人,但我没有可以证明这一点的证件”
对克里斯蒂娜来说,弄清自己是菲律宾人还是美国人,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我长得像父亲,所以毫无疑问,我是美国人。”克里斯蒂娜说,“实际上,菲律宾人把我看成美国人,但我没有可以证明这一点的证件。对美国人而言,我是菲律宾人……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国人。”
克里斯蒂娜在17岁时找到了父亲,她可以在18岁前提交亲子鉴定结果,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大多数美菲混血儿没有这么幸运。
比如品姬。《纽约时报》称,品姬的父亲吉米·爱德华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员,1974年,爱德华随美国海军前往菲律宾,与当地女子茉莉·达特相爱,生下品姬。
爱德华打算和达特结婚,但被军方阻止。回到美国后,他与达特失去了联系。2005年,他通过一个非营利组织找到了女儿品姬。此时,品姬已经结婚,和丈夫及5个子女过着贫穷的生活。
爱德华打算为品姬申请移民美国,但品姬已经过了18岁,未能成功。
克里斯蒂娜没能成为美国公民。
22岁那年,克里斯蒂娜对朋友说,她已经接受了在菲律宾生活一辈子的现实。可在内心深处,她仍然想去看望生活在美国的父亲。
“菲律宾和美国都不承认我们,这不公平,我们只想得到承认。”克里斯蒂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