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远走他乡加入廓尔喀旅

当英国雇佣兵:尼泊尔青年的金饭碗

○编译 史春树 《 青年参考 》( 2014年05月07日   18 版)

    应征者身背沙袋,接受负重越野测试。

    在文化课考试现场,年轻人们面带紧张。

    成功入围者的第一张军服标准照

    在今日尼泊尔,加入英军外籍兵团已非年轻人出人头地的惟一捷径。话虽如此,丰厚的物质待遇和充满新奇感的异国生活,仍令这份工作保有可观的吸引力。

    黎明降临尼泊尔中部的博卡拉市。一条深巷中的铁门背后,300名年轻人盘腿而坐,一言不发,神情紧张。年龄介于17~21岁之间的他们从各地赶来,竞争英国陆军廓尔喀旅的126个新兵名额。入选者将获得丰厚的薪水外加英国定居权——按照这个南亚山国的生活标准,这些福利足以确保全家衣食无忧;至于半数以上的落选者,只能揣着车票回老家去。

    部分应征者星夜兼程三天才赶到现场。出门前,许多人去神庙祈福,在额头涂上红点;家境特别困难的也会理个发,买上一双新鞋。太阳升起前,所有人都将得到自己的编号和一副军用餐具,免费享受包括煮鸡蛋、烤豆和午餐肉的英式早餐后,最后的选拔就会开启。

    喜马拉雅山下的选拔

    有些刺骨的风拂过壮观的峡谷,考试场近旁就是湍急的河流。应征者们正忙着把25公斤重的沙袋装入背篓。这是难度最高的科目:受试者被要求在48分钟内完成5公里负重跑,路面高低落差超过400米。起跑前,考官强调不能推挤他人;一旦发现有人帮忙,作弊者将被取消资格。“这是对耐力、性格和承诺的考验。”廓尔喀旅旅长罗宾逊上校说。

    一声令下,年轻人们开始绕着农舍和干草堆艰难跋涉。沿途,有廓尔喀旅的教官大声鼓劲。喜马拉雅山山麓的景色壮观,但他们视若无睹,许多人通过终点后直接倒在了地上。罗宾逊说:“压力太大,投入也很大。假如有人失败,我们会在第二天早上再告诉他。”

    塔弗斯少校是英国陆军的教育和培训官,今年首次来到尼泊尔,为应征的廓尔喀青年组织文化测试。“(应征者)水平之高令我印象深刻,整个国家半数的优等生可能都被我们挖来了。”在笔试环节末尾,考生被要求写一篇短文:讨论英国会否一直招募廓尔喀人。塔弗斯少校表示,“几乎每个人都会写满考卷正反面,而且字迹工整,真的很棒。”

    听力考试被安排在一间健身房内。双手和口袋被检查时,应征者大多面露不安。第一道题与军靴的发展史有关,“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听纯正的英国人说话,”塔弗斯补充道,“让他们在紧张情况下能接受英语指令,我们得确保他们在参训前就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

    应征者须“文武双全”

    今天,多数“廓尔喀勇士”仍然来自古隆族、马嘉族、拉伊族和林布族等以习武著称的家族,不同的是,他们多数已迁至城镇常住,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廓尔喀旅副司令官戴维斯中校说:“我们过去派人上山寻觅有特长的应征者,而今,山里再也找不到年轻男子了。”

    从远隔万里的另一主权国家征兵,在世界军队中十分罕见。1814~1816年的英国-尼泊尔战争期间,凶悍的廓尔喀人给英国东印度公司留下深刻印象,遂被后者招募,史上第一个廓尔喀旅由此诞生。1947年印巴分治后,廓尔喀军团一分为二,分别隶属伦敦和新德里。经过一系列的法律博弈,自2006年起,所有廓尔喀战士的待遇调整至与英国军人平级。

    20世纪8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过一部记录片,主题是尼泊尔山区青年的参军路。片中,一些人带着成包的牦牛乳酪进城,入选者必须现场学习如何系鞋带和用刀叉;征兵官还会安排他们到附近的河中洗澡,之后按人头发放朗姆酒,以防止蚊叮虫咬。

    如今,报名者需要更强壮的体魄和更正规的教育背景。具体报考条件包括:经过认可的中等学校毕业证书与尼泊尔护照;身高至少158厘米,假牙不得多于4颗;任何韧带撕裂或旧伤都要仔细检查。测试项目也趋于标准化:2分45秒内跑完800米,连续12个引体向上和70个仰卧起坐;面试一半用英语,一半用尼泊尔语。不满21岁的适龄者可重复应征。

    对21世纪的尼泊尔年轻人来说,加入廓尔喀旅仍意味着巨大荣耀,但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惟一捷径。在一些地区,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前往中东、欧洲和澳洲从事建筑、旅游和保安等工作。现在,尼泊尔每年的国外汇款收入超过20亿英镑,约合GDP的1/4。

    幸运儿面临文化差异

    要成为廓尔喀旅的一员,得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加之家人期望很高,年轻人们不敢想象失败。“长子要承担养家的重任,压力很大。”塔弗斯少校说,“征兵名额就像一张奖券,你手中握着决定他们命运的硬币,一面会永远改变他们的人生,一面是让他们打道回府。”

    苏拉的父亲是个司机。他是最符合传统模式的廓尔喀应征者:家住深山老林,期盼改变命运。“加入廓尔喀旅一直是父辈的梦想,我也能藉此帮助家人。”他说。“我只有今年一次机会,因为家人无力让我再试一次。通过收看BBC节目,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比之下,赛特亚姆的英语讲得近乎完美,这要归功于他的两位老师一直鼓励他阅读英文报纸。像许多应征者一样,他也有亲戚当过兵;他的叔叔正在尼泊尔军队服役,祖父曾是廓尔喀旅的一员。不过,赛特亚姆是首次离家远行,这也是多数新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两周的选拔结束,126个名额依得分高低最终揭晓。穿着写有编号的红肚兜,幸运儿们依次在征兵官面前通过。签署雇佣合同后,他们在几小时内就会领到个人装备并量好身材尺寸,以便制作合适的军服和便装。

    此后半个月,年轻人们坐上飞往曼彻斯特的航班,再前往北约克郡的卡特里克基地——那里因寒风、沼泽和厚厚的冬雪而声名狼藉。新兵通常会在3月前到达,这也是英格兰一年中天气最糟的时间。而在新兵指挥官安德森上尉看来,廓尔喀旅主要进行徒步训练,环境恶劣些更好。“尼泊尔之所以盛产好兵,是因为他们能忍受潮湿、寒冷、大风的考验。”

    对远赴异乡的廓尔喀人来说,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习惯了穿拖鞋的脚必须学会穿军靴;从小用蹲厕,现在必须学用西式洗手间;过马路必须等信号灯变绿才能通行。训练之余,他们阅读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参观其故居。对许多人来说,这更是头一次有机会看海。

    金钱不再是忠诚之源

    一个普通的冬日,早晨6点,天还没亮,温度在零度左右。北约克郡的荒野上,廓尔喀旅的新兵正在接受步兵基础科目训练:如何使用伪装色隐藏自己,如何清洁SA-18步枪并确保武器时刻处于视线之内,以及如何提防彼此的感冒症状。头一个晚上,他们睡在贝壳似的掩体里(在湿土中挖掘浅浅的战壕,上面铺好薄塑料布),6个小时一动不动。起床号响起后,他们用特制引火物烧水,然后煮食枫糖浆面包和煎蛋卷,再用剩下的开水洗漱。

    在带队军官注视下,众人挤在一起坐好,脱下靴子并抹上爽足粉。一个新兵手忙脚乱地翻找背包。“长官,允许使用别人的爽足粉吗?”他用尼泊尔语问。“不行,用自己的。”接下来是牙刷——教官用手指检查牙刷是否用过,如果有谁忘记刷牙,会被罚做15个俯卧撑。

    踏进卡特里克基地的大门,标志着最少12年军营生涯的开始。训练期间的待遇是每月900英镑,相当于尼泊尔人平均月收入的6倍。在英国武装力量序列中,廓尔喀士兵代表“物有所值”,因为他们的忠诚度接近100%——通过基本训练后,几乎所有新兵都会毫不犹豫地签下一份服役22年的合同。而在陆军的其他单位,许多士兵服役满五年就选择走人。1997年以来,全部服役期满的廓尔喀人及其近亲都获得了英国定居权,几乎无人返回祖国。

    英国政府最近的防卫大纲并未提及撤编廓尔喀旅,但编制缩水是躲不掉的。根据最新计划,该部在今年1月裁员350人。因为尼泊尔籍士兵被允许服役22年,期满前很少有人离开,该旅人数被认为明显过剩,未来可能导致更大幅度的裁员。然而,一个挥之不去的问号是,英军能否在国内招募到足额兵员?若不能,征兵部门就会继续打廓尔喀人的主意。

    另一方面,随着尼泊尔经济崛起,成百上千适龄青年申请加入廓尔喀旅,更多地演变为一种在荣誉感和冒险精神驱使下的行动。如安德森上尉所言,“他们的忠诚并非源自金钱,他们不是雇佣兵。过去,加入英军绝对是走出尼泊尔的惟一出路。但现实情况已今非昔比。”

    □英国《每日电讯》报

 

当英国雇佣兵:尼泊尔青年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