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抗议失控酿暴力冲突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4年03月26日
09
版)
|
台湾反服贸的学生突破“立法院”警力,冲入“立法院”议场。 |
|
3月23日,学生群众突袭“立法院”邻街的“行政院”。 |
3月18日下午,200多名台湾学生在台湾“立法院”门口集结,高举布条,大声叫喊口号。晚9时左右,情绪激昂的学生冲进“立法院”,掀翻桌椅,并在孙中山画像框旁贴上“占领48小时”的口号。
相关照片很快在大陆社交媒体上传开了。不少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稀松平常的台湾“街头闹剧”。
但事情的发展远超预料。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看来,台湾正在经历的是马英九执政6年来岛内最激烈的一次抗议活动。
民众占领“立法院”,史上头一遭
3月18日下午2时左右,台湾“立法院”侧门附近突然出现几十名学生。他们从一辆货车上卸下帐篷和饮料等物品,随后,现场涌来更多学生。
晚上9点多,200多名学生与警卫发生冲突,一些人强行进入“立法院”。他们打破玻璃,冲进议场,随即搬来多把椅子堆在门口,防止警员进入。
接着,学生在现场拉出中英文条幅,抗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审查程序,大喊“今天过服贸、明天拆政府”等口号,并在主席台孙中山的画像框上贴上“占领48小时”的字样。
民进党主要政治人物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人闻讯前来,加入示威队伍。他们在现场一字排开,纷纷发表讲话。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呼吁更多人支持接下来的抗争活动,苏贞昌则提议发起“全民包围立法院”的行动。
一名美国记者记录下了发生的这一切。他在“美国之音”网站上刊登了《夜访沦陷的台湾“立法院”》一文,称“立法院”周边街道上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物资补给点,提供矿泉水、盒饭等饮食。抗议活动前几天天气湿冷,现场还备有毛毯和雨衣。3月23日升温后,又有人送来遮阳伞。此外还有十几处手机充电站,有些还提供WiFi信号。
台上台下,抗议的口号彼此呼应。
“立法院”内的秩序则有些混乱。学生们掀翻了蒋介石用过的书桌,想将其搬去阻挡楼梯通道。“立法院”墙壁上的诸多名画也险些遭殃,执勤警员为此发动了一次小行动,从学生手里抢回蒋介石的书桌和两幅张大千真迹。
台湾媒体称,这是台湾历史上“立法院”首次遭民众占领。不过,面对学生的过激行为,台警方一直未采取行动。马英九出面指责称,示威学生闯入“立法院”属于非法,呼吁学生尽快离开、理性对待。同时,他要求警方务必使用合法手段,不要用武力驱散抗议者。
几天后的周末,学生团体又占领了“行政院”。
抗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运动失控
23日早上10点,马英九召开记者会,亲自向民众说明《服贸协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宣布同意学生们提出的诉求,《服贸协议》将被退回并重新逐条审查。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脸谱网上,有人在鼓动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立法院”门口的大喇叭传出阵阵喊声:“已经坐了5天,下一步我们还要干坐吗?”
傍晚7时,学生群众突袭了“立法院”邻街的“行政院”,并打碎玻璃进入办公室。其余学生也陆续从“立法院”转道,前往“行政院”广场前静坐。
这场突如其来的行动令“行政院”措手不及。原本驻守在“立法院”附近的警员被紧急调至“行政院”。与警员对峙过程中,有学生触电受伤,还有学生从高处摔下。警方迅速调动救护车,将伤者拉走。
晚上约10时,“行政院”主建筑物的大门被拆下,学生们一波波推挤着试图进入院内。混乱中多名警员和学生受伤,超过30人被送医。
随着警方发起的多轮驱离行动,截至24日凌晨,现场基本恢复了秩序。“中央社”注意到,许多学生被驱离时还试图挑衅警员,多位警员流血受伤。
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至24日,共有60多名示威学生受伤,不过多是轻微挫伤及擦伤。法新社指出,学生闯入“行政院”并与驻守警察爆发冲突,导致紧张情势升温,局面开始失控。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场参加人数一度过万的抗议,将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学生活动,也是马英九执政6年来台湾岛内最激烈的一次抗议活动。
学生暴力做法引争议
此次反服贸运动,与去年台湾发生的士兵洪仲丘引发25万人大游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论人数,此次反服贸只有一万多人,但示威活动中学生的激烈行为让外界产生争议。
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目睹学生占领“立法院”又冲撞“行政院”的做法后,表达了失望情绪。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任何人都可以表示反对服贸协议,但有一条底线——非暴力;第一次占领“立法院”尚可原谅,再度失控攻击“行政院”却是不能容忍的。陈文茜不无感情地提到,脱离宪政社会没有未来,请守护民主,因为它是许多人以生命和青春换来的。
在《华尔街日报》网站评论区,有网友写道:“这是一波变质的群众运动,不负责任的暴力冲突行为”。他还调侃台湾警方,“看电视里台湾警方驱离的动作,真是客气,就像是把坐或躺在地上的民众拉起来而已,拉起来愿意自己走的,就自己走了。”
冲突发生后,台湾媒体中一直存在台警方“以暴制暴”的说法。对此,“行政院”院长江宜桦24日强调,部分媒体将警察驱离抗议群众的行动形容为“血腥镇压”,这高度扭曲了事实,混淆视听。
学生变政党利用的工具?
实际上,《服贸协议》在台湾引发争议,已不是首次。
2013年6月21日,海峡两岸在上海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当时该协议就遭到了民进党的强烈反对。台湾民众也认为该协议有损自己的利益,就此拉开了台湾反服贸运动的序幕。到今年3月18日,这一运动达到高潮。
关于《服贸协议》本身,岛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爆发后,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评论指出,对于像两岸服务贸易这样一个对台湾利益良好的协议,民众却百般阻挠,折射出台湾政治乱象丛生,岛内政党乱象已殃及百姓福祉。
《纽约时报》指出,马英九执政6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几乎翻了一番,去年更是达到1970亿美元。但有关贸易协议,台湾总怀揣一种担忧,那就是大陆可能利用经济“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中央日报》认为,相较于台湾与新西兰、新加坡签署的经济协议,与中国大陆的服贸协议遇到如此大的非法阻碍,不能排除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政客操弄。
《大公报》将矛头直指民进党,认为民进党一向“逢中必反”,学生也变成了政党利用的工具;如果说学生年轻无知、情有可原,那么学生背后的操弄者更会惹来民众不满。
对于台湾的反服贸抗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4日重申了大陆方面的立场——“两岸经济合作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近期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回访台湾,行程是否受到反服贸抗议的影响,国台办发言人并未否认,仅表示,26日例行记者会时将回应相关提问。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25日也宣布会尽快召开协商会议,争取早日结束“立法院沦陷”的窘境。
3月18日下午,200多名台湾学生在台湾“立法院”门口集结,高举布条,大声叫喊口号。晚9时左右,情绪激昂的学生冲进“立法院”,掀翻桌椅,并在孙中山画像框旁贴上“占领48小时”的口号。
相关照片很快在大陆社交媒体上传开了。不少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稀松平常的台湾“街头闹剧”。
但事情的发展远超预料。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看来,台湾正在经历的是马英九执政6年来岛内最激烈的一次抗议活动。
民众占领“立法院”,史上头一遭
3月18日下午2时左右,台湾“立法院”侧门附近突然出现几十名学生。他们从一辆货车上卸下帐篷和饮料等物品,随后,现场涌来更多学生。
晚上9点多,200多名学生与警卫发生冲突,一些人强行进入“立法院”。他们打破玻璃,冲进议场,随即搬来多把椅子堆在门口,防止警员进入。
接着,学生在现场拉出中英文条幅,抗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及审查程序,大喊“今天过服贸、明天拆政府”等口号,并在主席台孙中山的画像框上贴上“占领48小时”的字样。
民进党主要政治人物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人闻讯前来,加入示威队伍。他们在现场一字排开,纷纷发表讲话。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呼吁更多人支持接下来的抗争活动,苏贞昌则提议发起“全民包围立法院”的行动。
一名美国记者记录下了发生的这一切。他在“美国之音”网站上刊登了《夜访沦陷的台湾“立法院”》一文,称“立法院”周边街道上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物资补给点,提供矿泉水、盒饭等饮食。抗议活动前几天天气湿冷,现场还备有毛毯和雨衣。3月23日升温后,又有人送来遮阳伞。此外还有十几处手机充电站,有些还提供WiFi信号。
台上台下,抗议的口号彼此呼应。
“立法院”内的秩序则有些混乱。学生们掀翻了蒋介石用过的书桌,想将其搬去阻挡楼梯通道。“立法院”墙壁上的诸多名画也险些遭殃,执勤警员为此发动了一次小行动,从学生手里抢回蒋介石的书桌和两幅张大千真迹。
台湾媒体称,这是台湾历史上“立法院”首次遭民众占领。不过,面对学生的过激行为,台警方一直未采取行动。马英九出面指责称,示威学生闯入“立法院”属于非法,呼吁学生尽快离开、理性对待。同时,他要求警方务必使用合法手段,不要用武力驱散抗议者。
几天后的周末,学生团体又占领了“行政院”。
抗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运动失控
23日早上10点,马英九召开记者会,亲自向民众说明《服贸协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宣布同意学生们提出的诉求,《服贸协议》将被退回并重新逐条审查。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脸谱网上,有人在鼓动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立法院”门口的大喇叭传出阵阵喊声:“已经坐了5天,下一步我们还要干坐吗?”
傍晚7时,学生群众突袭了“立法院”邻街的“行政院”,并打碎玻璃进入办公室。其余学生也陆续从“立法院”转道,前往“行政院”广场前静坐。
这场突如其来的行动令“行政院”措手不及。原本驻守在“立法院”附近的警员被紧急调至“行政院”。与警员对峙过程中,有学生触电受伤,还有学生从高处摔下。警方迅速调动救护车,将伤者拉走。
晚上约10时,“行政院”主建筑物的大门被拆下,学生们一波波推挤着试图进入院内。混乱中多名警员和学生受伤,超过30人被送医。
随着警方发起的多轮驱离行动,截至24日凌晨,现场基本恢复了秩序。“中央社”注意到,许多学生被驱离时还试图挑衅警员,多位警员流血受伤。
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至24日,共有60多名示威学生受伤,不过多是轻微挫伤及擦伤。法新社指出,学生闯入“行政院”并与驻守警察爆发冲突,导致紧张情势升温,局面开始失控。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场参加人数一度过万的抗议,将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学生活动,也是马英九执政6年来台湾岛内最激烈的一次抗议活动。
学生暴力做法引争议
此次反服贸运动,与去年台湾发生的士兵洪仲丘引发25万人大游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论人数,此次反服贸只有一万多人,但示威活动中学生的激烈行为让外界产生争议。
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目睹学生占领“立法院”又冲撞“行政院”的做法后,表达了失望情绪。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任何人都可以表示反对服贸协议,但有一条底线——非暴力;第一次占领“立法院”尚可原谅,再度失控攻击“行政院”却是不能容忍的。陈文茜不无感情地提到,脱离宪政社会没有未来,请守护民主,因为它是许多人以生命和青春换来的。
在《华尔街日报》网站评论区,有网友写道:“这是一波变质的群众运动,不负责任的暴力冲突行为”。他还调侃台湾警方,“看电视里台湾警方驱离的动作,真是客气,就像是把坐或躺在地上的民众拉起来而已,拉起来愿意自己走的,就自己走了。”
冲突发生后,台湾媒体中一直存在台警方“以暴制暴”的说法。对此,“行政院”院长江宜桦24日强调,部分媒体将警察驱离抗议群众的行动形容为“血腥镇压”,这高度扭曲了事实,混淆视听。
学生变政党利用的工具?
实际上,《服贸协议》在台湾引发争议,已不是首次。
2013年6月21日,海峡两岸在上海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当时该协议就遭到了民进党的强烈反对。台湾民众也认为该协议有损自己的利益,就此拉开了台湾反服贸运动的序幕。到今年3月18日,这一运动达到高潮。
关于《服贸协议》本身,岛内外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此次台湾反服贸运动爆发后,香港《大公报》发表署名评论指出,对于像两岸服务贸易这样一个对台湾利益良好的协议,民众却百般阻挠,折射出台湾政治乱象丛生,岛内政党乱象已殃及百姓福祉。
《纽约时报》指出,马英九执政6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几乎翻了一番,去年更是达到1970亿美元。但有关贸易协议,台湾总怀揣一种担忧,那就是大陆可能利用经济“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关系”。
台湾《中央日报》认为,相较于台湾与新西兰、新加坡签署的经济协议,与中国大陆的服贸协议遇到如此大的非法阻碍,不能排除背后有意识形态的政客操弄。
《大公报》将矛头直指民进党,认为民进党一向“逢中必反”,学生也变成了政党利用的工具;如果说学生年轻无知、情有可原,那么学生背后的操弄者更会惹来民众不满。
对于台湾的反服贸抗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4日重申了大陆方面的立场——“两岸经济合作给台湾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近期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回访台湾,行程是否受到反服贸抗议的影响,国台办发言人并未否认,仅表示,26日例行记者会时将回应相关提问。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25日也宣布会尽快召开协商会议,争取早日结束“立法院沦陷”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