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书评

走进焦虑症患者的世界

○作者 [美] 马修·吉尔伯特 ○译者 陈荣生   青年参考  ( 2014年02月12日   33 版)

    焦虑症患者面临的是无止境的折磨。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久病成医”的斯科特·斯妥塞尔勇敢而诚实地将自己的痛苦公诸于众。

    《我的焦虑时代》是斯科特·斯妥塞尔对焦虑症研究成果的精华,也是他本人的详细病程记录。掩卷遐想,你也许会觉得它有些矛盾。

    一方面,这本书极好地审视了人类的精神世界,非常深入和透彻。斯妥塞尔先后谈到了养育方式、成绩压力、谈话疗法、药物治疗、抑郁、恐飞症、脸红等,凡是与焦虑症沾边的、你能想到的都有提及,因此,几乎没有哪位读者能够说自己不在他的分析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怀疑,《我的焦虑时代》写得这么棒,是否应该归功于斯妥塞尔对自己过分苛刻,归功于他对自己的书可能不被认同的恐惧?正如作为整体的人类可以积极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那样,兼任杂志编辑的斯妥塞尔,也是被从小就一直困绕着他的极度焦虑驱赶到创作之路上的。易言之,他将自己永恒的痛苦转化成了大家阅读时的乐趣。

    《我的焦虑时代》从各个可以想象得到的角度解构了焦虑症,犹如一部史诗。斯妥塞尔从历史、文化、心理学、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方面收集材料,书名就是来自1947年的一首长诗《焦虑时代》。他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撒了一张大网,捕捉跟本书主题相关的一切小事情和大问题,然后在叙述过程中找到最具战略意义的节点,把它们投放出来。

    几个世纪以来,焦虑症的定义一直很模糊,时常与“歇斯底里”、“忧虑”、“神经衰弱”、“忧郁”、“恐惧”和“急躁”等交互使用。连被誉为“焦虑症的主保圣人”的弗洛伊德,都无法彻底澄清之,而且“在职业生涯中多次自相矛盾”。甚至有专家认为,焦虑症并非真实存在,它们是“由制药公司虚构的,为的是从患者身上和保险公司榨取钱财”。 

    抛开种种争论不提,斯妥赛尔在书中提供的大量技术资料也足够迷人。他对药物史进行了研究,展示了科学家如何在制造其他药物时,意外发现了缓解焦虑情绪的秘方。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眠尔通”镇定药,就是起源于青霉素和防腐剂的世界。

    相比那些广博的资料,斯妥塞尔的诸多个人故事更能增加《我的焦虑时代》一书的分量。他以极为诚实的语气讲述了让自己痛苦不堪的经历:时好时坏的脾气、汗水淋漓的灾难时刻、有效和无效的药方、称职的和不那么好的治疗师、他的家族史,以及他的呕吐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对肠胃不适的一种没来由且无法消除的排斥。据斯妥塞尔描述,他曾经试图用“暴露疗法”治疗呕吐恐惧症,这种疗法要求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服用催吐剂。

    书中最生动的一个故事提到,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科德角(鳕鱼角)与肯尼迪家族的小字辈一起住过几个月,其间完成了处女作《军士长》。某日,他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强撑着跑到前厅的洗手间才呕吐起来,但排水管道堵住了,他只得用自己的裤子把地板擦干净,最后冲上二楼,径直闯进肯尼迪家族的洗手间。显然,这段情节带有喜剧性的刺痛感,但最主要的情绪还是悲怆。那天,斯妥赛尔陷入了焦虑症的一个基本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对肠胃不适的极度担忧,最终诱发了现实的痛苦。

    多数时候,他的语气平实,没有吹牛皮的蛛丝马迹,没有暴露癖的弦外之音。他从未打算把自己的抗争戏剧化,而是直接把它摆到我们面前,反而更容易唤起同情。

    斯妥塞尔用自我意识当武器,勇敢地探讨跟焦虑症相关的一切,甚至分析了他的两位幼子罹患焦虑症的种种可能性。《我的焦虑时代》一书,并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有的只是挥之不去的希望——愿知识和理解帮所有焦虑症患者跨越难关。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六位间谍帮华盛顿打赢独立战争
走进焦虑症患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