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为什么我们愿意在火星“有去无回”

○译者 贾晓静   青年参考  ( 2014年02月12日   34 版)

    麦琪·刘,23岁,博士生

    麦克·唐纳德,20岁,学生

    艾斯·露比,33岁,实验室技术人员

    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致力于在那片遥远的红色土地上建立人类殖民地。自2012年计划启动以来,无论在技术可行性还是融资模式上,项目都饱受批评和质疑。然而,最近该项目取得了巨大进展。

    项目创始人、荷兰企业家巴斯·兰斯多普宣布,将与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后者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承建“猎户座”飞船,还和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合作了2018年卫星投入火星轨道的项目。

    “火星一号”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划联手把4名志愿者送上火星,凭借这张单程“船票”,志愿者将在那颗红色星球上度过余生。

    假设克服了技术问题,例如让载人飞船安全登陆、减少飞船降落和工作维护时宇航员受到的辐射程度,项目也面临一个主要问题——资金。“火星一号”项目希望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来获取资金,这有可能带来60亿美元。

    参照伦敦奥运会,在2009~2011年间,广告、赞助和门票带来了大约80亿美元收入。而“火星一号”项目组宣称在未来10年,全球将有约40亿人使用视频媒体,因此“火星一号”更容易被每个人关注。该计划还通过出售火星轨道VIP之旅来获取资金支持,不过,截稿前尚未募集到40万美元票价的一半。

    第二个在月球行走过的人——巴斯·奥尔德林也表示了怀疑。“我不认为有技术能支持一个公司在2023年就完成火星登陆,尽管有超过15万志愿者,尽管他们不用考虑回程问题。”

    奥尔德林觉得2035年登陆也许更加可信。他指出,私人公司在太空探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登陆火星?这只能靠国际合作来完成。

    “火星一号”项目组最近宣布:他们收到了来自140个国家的20万份申请,筛除99.5%的志愿者之后,剩下1058人进入第二轮考核。尽管考核项目尚未确定,项目组已开始与电视台筹备将考核制作成节目了。

    英国《卫报》采访了3位已“晋级”的英国志愿者。

    麦琪·刘,23岁,博士生

    问:为什么报名参加这个项目?

    答:我觉得这是个促进科学发展的契机,不仅对科学界,对整个世界都将带来巨大影响。自从1972年登月之后,我们都在期待。

    问:你进入了第二轮考核,家人有什么感受?

    答:对家人来说这一切变得更真实了,他们因此更加担心。反倒是妈妈很希望我参加,她说:“到了那儿你就用不着MINI车了吧?能让我接着开吗?”

    问:作为搞天体物理的博士生,你是否认为自己更适合这个项目呢?

    答:“火星一号”的任务并不是科学考察,如果你想进行科学活动,你得有具体的计划和成果。我只是想单纯去火星,而且他们目前在尝试做电视节目什么的,不过如果我们不想在火星上做什么研究,这也不是大事,毕竟去了那儿他们也管不着我们了。

    问:你看起来对项目有很多怀疑,为什么还是报名参加了?

    答:我对此非常热衷,尽管这个项目还有很多地方没做好,当然我也不确定登陆火星需要什么具体工作。不过我很有兴趣参一脚,还参加了一些宣传,我希望能启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问:你是否认为“火星一号”只是个大噱头?

    答:不,我不这么认为。我的意思是,当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而当他们回来,带回的月球岩石竟然是很重要的科学样本,尽管我不认为他们一开始是抱着科学目的去的。我认为这个项目也一样,只是为了测试人类的能力。

    麦克·唐纳德,20岁,学生

    问:为什么要报名呢?

    答:主要因为我认为在火星我能做得更多——在火星上3周的研究成果,可能要超过我在地球上5年的量。比如,如果我们要探寻火星是否有生命的痕迹,我们就需要送人上火星。

    问:你对项目有什么期望?

    答:真正鼓励我的是灵感和启发的因素——如果我们成功前往火星,对地球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还记得吗,“阿波罗计划”整整激励并启发了一代人探索科学的热情,正是这些促使人们发展了电脑技术、智能手机等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的科技。我认为,这个项目也能激发一代人探索科技的热情,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好。

    问:登陆火星后,你打算首先做什么?

    答:我认为生存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到达的第一年。我们需要组合、建立一些设备,确定所有设备连接正常,维护太阳能板之类的。我们将携带一些基本的罐头食品,随后就得培育食物——它们可能是水培蔬菜,或者高蛋白昆虫。也许还能带些冷冻鱼卵去开个小池塘。我还会想方设法在火星上种茶,我认为这对保持神清气爽十分重要。茶叶就绪,科学才会正常运转。

    问:你会担心或者害怕吗?

    答:生活中一切都是有风险的,我申请是希望在火星上生活,而不是去那送死,当然我们最终都会死。事实上,这一切活动和程序都会被严格控制,比如饮食和呼吸的空气,只要没有重大事故,说不定我们能活得比地球上的人更久呢。

    问:你认为这个计划是一次全球性的努力,还是个人的理想?

    答:我认为人类迟早是要登上火星的。如果我们是宇宙中惟一的智慧生命,那我们就代表了整个宇宙的智慧和意识,把这一切都放在一个星球,实在太危险了。

    艾斯·露比,33岁,实验室技术人员

    问:你为什么要去火星?

    答:这是个了不起的机会,你不觉得吗?我希望改变我的生活。我是个普通人,如果我能做到,那么其他人也能。人们将意识到可以自我超越,不被生活桎梏,而非日复一日地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

    问:是什么让你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候选人?

    答:重要的是我有热情和干劲,他们表示不会刻意找训练过的专家,而是寻求能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工作的人,至于其他的可以被培训。当然,我从事的也是科学相关的工作,我想这也有利于我入选。

    问:你如何为计划做准备?

    答:去年我和丈夫过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圣诞节——没开玩笑,我在家里准备了两周的食物,来测试我们与外界隔离的反应。我们关掉了手机,惟一的通信手段就是电子邮件,因为火星上只能收发电子邮件。开始一切都很有趣,我感觉很好,但大约10天后我有点发烧。在封闭的小空间里生活很难受,当我出去,眼睛花了好一阵子才适应。准备食物也很花时间,我们不能外出采购,只能喝高温消毒的牛奶,就连烤面包都不行。那些天的食物可不如想象中的好,我甚至在最后几天靠吃饼干度日。

    问:这次尝试改变了你对“火星一号”的看法吗?

    答:通过实验,我了解了自己心理上的变化——至少是最初两周。我能想象1个月或者6个月后,我的心理也会不断产生变化,但我可以处理。我想去火星,就像之前说的,这是对人生的挑战,我可以得到更多经历,而我也能面对这一切。

    问:你认为这个项目面对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答:我相信是公众的支持和理解,最大的困难之一,是说服人们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我问诺伯特·卡夫特(“火星一号”负责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他听了很惊讶。

    问:如果你被选中,你认为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呢?

    答:我和丈夫谈过。我们都希望被选中,他也报名了,所以如果两人都通过,我们就可以在火星上一起生活!平时我和家人大部分的沟通也是通过电话或邮件,所以距离也不是那么难以适应。还有,我想我必须处理好财产,如果有什么让我对地球放心不下,那就是我的财产。

    □英国《卫报》

 

为什么我们愿意在火星“有去无回”